电力科技信息
2015-01-25北仑新闻网
电力科技信息
国内首艘海上风电运维船正式交付
近日,由北仑满洋船厂建造的“东海001”号复合型风电运维船正式签字交付,该船也是国内首艘同时具备海上风电机组运输与维护于一体的特种海洋工作船。
据悉“东海001”号风电运维船,船长38.9 m,宽8 m,满载排水量约300 t。于2015年1月21号正式开工建造,6月5日顺利下水。
该船的交付填补了海上风电机组运输与维护特种船舶的空缺。据了解,“东海001”号风电运维船为双机、双桨、双舵船舶,具有良好的操纵性和回转性。该船还专门设计了半自动舷梯,风电运维船舶紧紧靠泊在风机承台上后,技术人员可利用这种舷梯上下作业,增强了作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来源:北仑新闻网
浙江最大风电场并网投运年发电量约1.3亿kWh
近日,在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维新乡廿四尖山巅,34台80 m高的风力发电机迎风转动,浙江省目前最大的风力发电场正式投运,这是浙江省重点项目,也是磐安县首个风电项目。
据介绍,该风电场位于磐安县维新乡廿四尖背山区,平均海拔1 172 m。一带山脊50 m高度的年平均风速是6.5 m/s,风功率密度为259 W/m2,具有较好的风能资源。发电机组由风轮、发电机和铁塔三部分组成,风轮直径长达57 m,可以将绿色的风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电能,所发电量由国网金华供电公司全额收购。
维新风电场工程由廿四尖背风电场、仙居广度风电场及廿四尖维新二期3个项目组成,共分三期建设,总投资约5亿元。目前,一、二期工程已投入使用,由12台单机容量为2 100 kW和22台1 800 kW的风力发电机组组成,总装机容量5.04万kW。三期工程则将新增11台1 500 kW风电机组,预计2015年8月底投运。届时,维新风电场总装机容量可达6.48万kW,年发电量1.3亿kWh。与同等规模火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煤炭5.2万t,减少CO2排放量12.96万t。
磐安县位于浙江省中部,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之称,是全国首批33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之一。风电是循环经济、环保产业,自2013年1月初浙江省发改委核准批复以来,国网金华供电公司全面配合施工建设,为风电场平稳运行扫清障碍。
维新风电场在夏季用电高峰前夕成功并网,有效填补了磐安风电发电的空白,不仅有助于改善浙中地区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还能推动磐安县发展旅游,实现旅游、经济、生态同行,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
来源:浙江日报
全球最大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落户浙江
车棚棚顶用光伏发电,棚内为成品汽车遮阳挡雨,是不是一举两得?近日,世界最大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在宁波市杭州湾新区开建,该项目为55 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由上海汽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一期总装机容量为20 MW,预计在2015年底可并网发电。
光伏发电项目将利用上海大众汽车宁波分公司成品车停车库及员工停车场,建设光伏车棚一体化分布式光伏电站,建成后将以5倍于目前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南京大众汽车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的体量,成为世界最大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
光伏发电项目采用可调式结构光伏车棚,根据太阳公转的角度,选择最佳受光点,使发电效率提升10%以上。同时,在监测、运维等系统中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使每个发电模块都可同步显示在监控平台和安装相应APP的手机移动终端上,通过数据分析,寻找最佳的设计运营维护方式。
据悉,项目建成后每年可生产绿色电力5 000余万kWh,每年可节约标煤1.5万t,减排CO2等温室气体5万t。同时,光伏车棚下可停放车辆2万多辆,实现棚顶发电,棚内为成品车遮阳挡雨,并兼具防冰雹功能。
这一项目是新区加快实施空间换地,推进土地空间综合开发的典型案例。今后,新区将在已建工业区着力加强类似项目示范推广,加快实施一批包括综合管廊、地下停车场、地下交通等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工程项目,推动新区可持续发展。
来源:浙江在线
中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取得新突破
华中科技大学燃料电池研究中心近日在国内率先自主研制出了5 kW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简称SOFC)独立发电系统,并实现了4.82 kW的功率输出,标志着我国SOFC系统独立发电技术取得了新突破。该中心承担的“十二五”国家863计划主题项目“燃料电池与分布式发电系统关键技术——5 kW中低温平板型SOFC独立发电系统集成技术”,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现场技术验收。
SOFC是将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沼气等生物质燃料,以及其他碳氢化合物中的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电化学发电技术,具有高效率、低排放、无噪音等优点,在分布式电站、应急电源、交通运输、军事和海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被公认为21世纪绿色能源技术,对满足电力需求、缓解能源危机、保护生态环境及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重大意义。
华中科技大学燃料电池研究中心掌握了SOFC关键材料与部件规模化生产、电堆设计与制造、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在国内率先自主研制了5 kW级SOFC独立发电系统,并实现了4.82 kW的功率输出。该系统采用双电堆模块和热-电协同管控技术,发电效率达到46.5%,热电联供能量利用率可达79.7%;其中采用的大面积单电池功率密度高达1.2 W/cm2,衰减速率仅为每千小时0.41%,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该系统的成功研制,表明我国SOFC技术基本具备了进入工程化和产品化阶段的条件。该中心今后将致力于提高SOFC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实现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为我国SOFC技术的产业化和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