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谚语指导畜牧生产
2015-01-25王道坤山东省沂水县职业学校
文│王道坤(山东省沂水县职业学校)
巧用谚语指导畜牧生产
文│王道坤(山东省沂水县职业学校)
在畜牧生产上,谚语能给畜禽管理工作一些必要的提醒,养殖户也可以借用相关谚语揭示的气候变化规律与动物行为特征,及时采取必要的管理与防护措施。
1.与季节变换有关的谚语,提醒养殖户搞好季节过渡时期畜禽的饲养管理。总结季节气候变化规律的歌谣、谚语很多,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二十四节气歌”了。“二十四节气歌”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农事安排的行动指南。围绕节气的转折变化,总会出现明显的气象征候,对畜牧生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养殖户可按照歌谣揭示的时令过渡节点,提前谋划季节变换期的饲养管理。
还有一些对畜牧生产具有警示意义的谚语,养殖户需要重视。
“打了春,偷欢喜,还有四十天的冷天气”。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令,表明冬天就要结束、春天就要开始,但并不说明马上就是阳光明媚、春暖花开,因为还没有出“九”,天气依然比较寒冷,冷空气常常会南侵,如果麻痹大意、忽视管理,就有可能因气候骤变造成较大损失。因此,畜禽养殖一定要继续沿用冬天的保暖措施,把预防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放在首位,还要充分重视猪、牛、羊等动物“春泻病”的预防。同样的道理,“大雪不封地,不过三二日”也是揭示气候变化规律的谚语,在养殖管理上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一旦“大雪”临近,就需要预防凛冽冷空气的侵袭,注意强化保暖防寒措施,及时调整饲料配方,加喂含糖量高的饲料。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这句谚语流传很广,它精辟概括了淮河以北广大地区春季气候变化的重要特点。春季日照时间加长,气温逐步回升,但实际上,很多地方一般在清明之后才不再出现降雪,谷雨以后才可能没有霜冻,在这些关键性的节令之前,气温依然具有突然下降的可能,动物的寒冷应激依然会发生。因此,在谷雨之前,畜禽饲养管理要注意早晚两头防寒,根据本地疫情特点,为过冬畜禽接种疫苗,尤其要注意避免“倒春寒”袭击对畜禽造成危害。
“七月半,八月半,蚊子嘴,金刚钻”,这句谚语的语言形象明快,背后却深藏哲理。农历七月中旬到八月中下旬,早晚天气比较凉爽,蚊子的生命力有所减弱,晚间出来叮咬人和动物时,往往悄无声息,听不见平常的嗡嗡声,不知不觉就会被叮。所以,酷暑过后,天气转凉,但畜禽的饲养管理还不能松懈,更不能忽视杀灭蚊蝇等有害昆虫,尤其需要做好防蚊、灭蚊工作。除了使用好纱网门窗外,可提前在圈舍内喷洒杀虫剂,或者晚间在圈舍进风处点燃蚊香。傍晚时分,应尽早将畜禽赶进圈舍。另外,农历七八月份,是乙型脑炎、痘病等虫媒病的高发季节,这期间的综合预防措施一定不能放松。
2.与天气突变有关的谚语,提醒养殖户搞好特殊气候条件下畜禽的饲养管理。“晴天起雾阴,阴天起雾晴”。大雾因湿气过重引起,但与天气晴好或阴雨有必然的联系。晴天起雾,可能要转变为阴雨天,而阴雨天出现大雾,则是天气放晴的标志。养殖户应根据大雾出现的时机,正确判定天气变化的趋势,灵活机动管理。
近几年常常出现影响范围很大、持续时间较长的雾霾天气,养殖户更需高度关注。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往往不能预示天气的阴晴变化,但雾霾却容易对畜禽造成较大危害。雾霾阻挡太阳光线,照射到地面上的紫外线大幅减少,明显影响畜禽的食欲与繁殖性能;同时,雾霾天空气中病原体较多,畜禽极易患病。雾霾因风速不足、空气湿度大和悬浮颗粒多而形成,此时空气质量很差,再加上圈舍的通风换气受到严重影响,圈舍内的有害气体大量聚集,导致养殖场空气更加恶劣。因此,在雾霾天气中,养殖场要加强空气消毒,注意圈舍通风和除湿,尽最大努力改善空气质量;同时,注意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提高畜禽体质,增强抗病能力。
“早晨下雨一天晴,晚上下雨到天明”。这句谚语很好地总结了夏季降雨的基本规律,早晨九点以前下雨,这一天一般会是晴朗天气,晚上八、九点钟下雨,则很可能会连续一夜降雨。因此,养殖户不要被当时的降雨所迷惑,要根据这个基本规律,提前准备,使大雨前和大雨后的管理工作更有针对性。千万不能忽视了晚上淅淅沥沥的小雨,这很有可能是夜间大暴雨的前兆。养殖户除了及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了解天气变化趋势外,还要注意查看圈舍围墙是否结实、棚顶是否漏雨、用电线路是否漏电、周围排水是否通畅,避免夜间大雨造成损失。
“初一十五下雨绵缠”。这里的“绵缠”是土语,就是连绵不绝的意思。农历的初一或十五下雨,往往会连续阴雨,短则两三天,长则七八天。养殖户应重视这句谚语反映的天气变化规律,一旦遭遇类似天气,就应及时检修圈舍屋顶和墙壁,彻底清理舍内粪便,注意更换垫料,投放生石灰、加大通风,去除圈舍内的潮气和有害气体。同时,还要加大饲料间的防潮措施,防止发生霉变影响畜禽健康。
夏季常有“瓦片云,晒死人”“早上烧,晚上浇”等说法,养殖户也需重视。前一句谚语的意思是,早上出现散淡的瓦片状云彩,一天将会烈日高照、暑气逼人;后一句谚语的意思是,如果早晨出现火烧云,晚上很可能要下大雨。所以,早晨看到瓦片云,对圈养的动物应做好通风降温的准备,放牧的家畜则应注意避开中午烈日当头的时间,防止发生中暑;若早晨发现有火烧云,则晚上要关闭门窗预防雷雨,尤其要及早切断电源,移开舍外放置的高大金属器具,避免出现雷击事件。
对于风向的变化规律,老百姓有一句形象的谚语叫“北风不受南风的欺”。冬春季节和秋冬季节,常常出现南风拂面暖洋洋的晴朗天气,有回暖的明显迹象,给人特别舒服的感觉。但刮过一两天南风之后,往往就是连续多日北风呼啸的天气,导致气温骤然下降,就好像北风被南风“欺压”后要加倍偿还似的,这就是“北风不受南风欺”谚语的由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放松了保暖工作,很容易使畜禽遭受寒冷的侵袭,导致流感、肺炎等疾病发生。所以,冬春季节和秋冬季节,养殖户一定不能被短时气温回升的现象所迷惑,应保持警惕,时刻提防寒流来袭。
3.与畜禽解剖生理与行为特点有关的谚语,提醒养殖户要有针对性地管理好畜禽。畜禽出现某些特殊的行为,是其生物本能的客观反映,但这也往往预示着气象可能会发生变化,养殖户对此应加倍留意,将观察结果应用到畜牧生产中,会使管理工作更有针对性和超前性。
农谚说“猪衔草,寒潮到”,这提示养殖户要注意观察猪的行为特点,及早估计气候变化趋势。除怀孕母猪外,猪很少会出现主动往窝里叼草的行为,秋末冬初,若圈里的猪(怀孕母猪除外)频频往窝里衔草,则预示着很可能要来寒流,养殖户需要做好防寒准备。
在感受天气变化上,动物可能比人更敏感,表现也更超前。有些谚语就很好地总结了动物的行为变化与下雨的关系,如:“牛打嚏,天落雨”“牛舔前蹄大雨到”“猪抢食,羊抢草,大雨不久就来到”等,这些谚语都提示养殖户,畜禽出现特殊的行为后,应联系实际观察天气变化,早做防灾准备,特别是放牧的家畜不要走得太远,放牧过程中注意远离河道、山顶、崖下等容易发生自然灾害的区域。
还有一些谚语,概括了畜禽的某些生理特点,也是制定饲养管理制度时重要的参考依据。“卧牛立马架上鸡”,短短一句话,却对3种动物的行为特点做了高度概括,注意这些特点,平时的饲养管理就有了科学依据。牛喜欢卧地,牛舍地面应干燥松软,经常清理打扫,保持环境卫生,尤其应注意避免地面积存污水和粪尿,否则容易发生皮肤和关节疾病;马喜欢站立,连睡眠都要站着,平时应注意保持圈舍干燥卫生,还要保护好蹄部,防止蹄部在粪污尿液中浸泡出现蹄叶炎;鸡喜欢上栖架,集约化养鸡场无法满足这个要求,但散养鸡场可多设栖架,以满足鸡的生理需要,让鸡得到锻炼,长得更健壮,产品的品质更好。
“牛要喂饱,马要夜草”是对牛、马生理特点的概括和总结。牛胃容积很大,又是反刍动物,饲喂时应尽量喂饱,以便饲喂过后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反刍,有利于机体健康和充分利用饲料营养;马胃容积相对较小,一次不可能吃很多饲料,只有在夜间加喂足够的草料,才能保证营养供应,达到膘肥体壮的要求。同样的道理,“好马不吃回头草”则对动物放牧提出基本要求,要沿着一定的路线缓慢行进,不能急着往前赶,因为放牧动物不喜欢吃已经被踩踏或啃咬过的牧草,不节制地放任其游走乱跑,动物吃不饱,还容易毁坏草场。
针对生猪的谚语不少。“小猪长骨,大猪长肉,肥猪长膘”,就是一例。这句谚语揭示了猪的生长规律,初期骨骼生长强度大,以后生长重点转移到肌肉,再晚一些时间,则重在脂肪沉积。养猪生产应据此调整好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饲料配方。还有一句也很经典:“老配早,小配晚,不老不小配中间”,母猪正常的配种时间应该是在发情开始后19~30小时,但本地猪种老母猪发情时间短,配种时机可适当提前,小母猪发情时间长,配种时机可适当推迟,引入的培育品种小母猪发情时间也不长,但应酌情确定配种时机。“大猪囚,小猪游”,提示养殖户要对大猪和小猪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头大尾巴粗,一定长大猪;头大脖子细,越看越生气”,则提示养殖户选种时要注意看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