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伊氏锥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2015-01-25路西祥
路西祥
(云南省景东县大街镇农业服务中心,云南景东 676207)
水牛伊氏锥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路西祥
(云南省景东县大街镇农业服务中心,云南景东 676207)
牛伊氏锥虫病是由伊氏锥虫寄生于宿主血浆和造血器官内所引起的一种原虫病。1996~2014年,笔者先后在云南省景东县景福镇、大街镇农村诊治感染伊氏锥虫的水牛98头,除1头急性发病来不及救治和1头重症病牛救治无效死亡外,治愈96头,治愈率达98%。现报告如下。
1 流行情况
每年进入6月以后,景东县景福镇、大街镇等农村地区饲养的水牛不同程度地出现跛行、四肢下部肿胀、渐进性消瘦、贫血等症候。7~9月为本病的发病高峰期,一般呈零星散发;感染伊氏锥虫的水牛多为慢性经过,很少急性发作。
2 临床症状
水牛感染伊氏锥虫的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和慢性。
急性感染的病牛多发生于夏收期间,发病后体温迅速升高,精神不振,黄疸,贫血,呼吸增数,心悸亢进,如不及时治疗,多于3日内死亡。有的水牛突然发病倒地,体温升至40℃以上,呼吸促迫,口吐白沫,心律不齐,眼球突出,常于数小时内死亡。这种急性经过的病牛常被基层兽医误诊为中毒病例。
慢性感染的患牛,精神不振,体温升高至40℃以上,持续数日后下降,以后体温再度升高至间歇性发热;食欲下降,日渐消瘦,骨骼显露,肌肉萎缩;被毛粗乱无光,自然脱落;皮肤干裂而缺乏弹性,表层不断龟裂,层层脱落,或变成烂疮,耳尖、尾尖出现坏死;舌苔苍白,眼结膜有出血点,眼角有黏性白色分泌物;体僵硬,四肢不灵活,行走困难,喜卧,卧下后起立困难,后期多发生麻痹,不能站立;四肢、下颌及腹下水肿,关节肿大;前期便秘后期拉稀,粪便恶臭。
3 病理变化
尸体消瘦,胸前、腹下等部位水肿,皮下胶样浸润;体表淋巴结髓样肿胀,肺门淋巴结肿大;肝脏肿大、瘀血、脆弱,切面呈灰褐色;心内、外膜有出血斑点,冠状沟有胶样浸润和出血点,心肌呈煮熟状,心包积液;脾脏肿大、有出血点,脾髓锈棕色;胃黏膜、肾脏、膀胱有出血点。
4 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结合患牛临床症状,初步判断为水牛伊氏锥虫病。确诊应采用血片染色检查法。即采集病牛血液,按常规制成血片,用姬姆萨染色或瑞氏染色,镜检,可见锥虫在血球之间游动。细长的伊氏锥虫呈柳叶状,虫体前端稍尖,后端稍钝圆,核位于中央,呈椭圆形,动基体靠近虫体的后端;核与动基体呈深红紫色,鞭毛呈红色,波动膜呈粉红色,原生质呈淡天蓝色。
5 治疗
杀灭伊氏锥虫是治疗本病的根本目的。即以杀灭伊氏锥虫为本,增强牛体抵抗力为辅,标本兼治。杀虫药品首选纳加诺尔,即拜尔205,按照患牛个体大小、体质强弱,确定用药剂量,常用剂量为4~6 g,以生理盐水或灭菌蒸馏水配成10%溶液,静脉注射,第2次用药时间在第1次用药后6~7 d,用药2次,患牛即可痊愈健复。为增强牛体抵抗力,在静脉注射拜尔205之后,取10%安钠咖注射液20ml、5%维生素C注射液50ml、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充分混合,静脉滴注,每天用药1次,连用3 d。
6 体会
(1)伊氏锥虫病是由伊氏锥虫寄生于水牛的血浆中,靠吸血昆虫蝇传播而引起的以高热,贫血,消瘦为主要症状的一种血液原虫病。病原体除了寄生在马、牛、猪等家畜外,还寄生于野生的鹿、虎、兔、鼠等,成为传染源。水牛通过带虫的螫蝇、虻吸血昆虫的叮咬后,引起机械性传播而发病,特别是老龄水牛发病率和死亡较高。伊氏锥虫在病牛的血浆中分裂繁殖,破坏了造血器官的功能,使红细胞携氧能力减弱,导致牛体消瘦,贫血,心力衰竭而死亡。
(2)牛伊氏锥虫病的发病季节和流行地区与吸血昆虫的出现时间和活动范围相一致。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景东县地处云南西南边疆,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适宜吸血昆虫螫蝇、虻等的生长繁殖,农村饲养的家畜发生伊氏锥虫病在所难免。根据《景东县畜禽疫病》记载,畜牧部门采集4 449头水牛血进行伊氏锥虫病间接血凝试验,检出阳性740头,阳性率16.63%。水牛一旦发生伊氏锥虫病,可用拜尔205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3)景东是农业大县,畜牧业的比例很高,养牛业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为保证养牛业持续、健康发展,应对牛疫病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要注意对牛伊氏锥虫病的防治。牛伊氏锥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一旦发生,将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对牛伊氏锥虫病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及时加以防治。畜牧兽医部门要充分利用相关新闻媒体对牛伊氏锥虫疫病的危害和基本防治方法以及卫生的养殖方法进行宣传,通过宣传,使养殖户了解应如何进行基本的牛伊氏锥虫病防治工作,避免牛伊氏锥虫病的进一步传播和疫情的进一步扩大;要完善相应的检疫检查制度,督促养牛户对自己所养殖的牛进行定期检查,发现病症迅速治疗,降低损失,提高养牛效益。
[1] 高作信.兽医学[M].农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