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季雏鸭饲养管理

2015-01-25焦仔新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7期
关键词:雏鸭鸭群长势

焦仔新

(随县畜牧技术推广站,湖北随县 431500)

春季雏鸭饲养管理

焦仔新

(随县畜牧技术推广站,湖北随县 431500)

春季养鸭,发病率低、生长发育快,而且易饲养,将有效提升养殖效益。但是,如果疏于管理的话,感染病害也是时有发生,将加重病死率,降低养殖效益。结合工作实践,就春季雏鸭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做汇总阐述,提出注意温度调控,切忌忽冷忽热;严控养殖密度,注意适时分群;加强光照管理,刺激鸭群正常发育;先给予饮水,后注意补料;注意清洁卫生,加强消毒管理;适时调教下水,逐步进行放牧训练,以供参考和借鉴。

雏鸭 饲养 管理

一年四季在于春,养鸭也是同样的道理。可以说,春季是四季中有效育鸭的关键时节。而且,期间加强管理,雏鸭疫病少,生长快,易饲养,经济效益高。但是,期间加强饲养管理,也尤为关键。先将几项关键的技术措施阐述介绍,以供参考和借鉴。

1 注意温度调控,切忌忽冷忽热

雏鸭出壳后,由于长势小,绒毛较少,防寒能力有限。而且,考虑到春季,气候多变,不注意管理,易感染伤寒,导致拉稀,加重病情,导致病死。所以说,育雏期注意保暖,舍内温度平稳,更忌忽高忽低,以免影响鸭群的长势。育雏鸭的适宜温度为:1~3日龄30℃,4~7日龄25℃,2~3周龄20℃~25℃,3周龄后随常温饲养即可。温度适宜与否,应根据雏鸭神态来判断,当温度过低,雏鸭会聚集打堆,不愿采食,不断鸣叫;温度过高,雏鸭则远离热源,张口呼吸,饮水增加;温度适宜、雏鸭分散均匀.自由采食,活泼好动,安静休息。

2 严控养殖密度,注意适时分群

养殖密度直接关系到雏鸭长势,更关系到舍内小气候的卫生情况。研究证实:养殖密度过大,将加重空气污浊程度,导致有害气体含量增多,影响舍内卫生环境。而且,局部养殖密度大,容易抢水争食,导致时饥时饱。期间,如果温度管理不到位,雏鸭相互间扎堆,将导致部分雏鸭被闷死,影响养殖效益。养殖密度过小,无形中增加支出成本,降低设备及圈舍的利用率,导致劳力成本输出增多,增加养殖成本,降低养殖效益。所以,必须要确保适宜的养殖密度。同时,根据鸭群长势,适时进行分群,防止扎堆,影响长势。特别是在寒冷天气和下半夜,要注意观察雏鸭动态,及时赶堆。雏鸭适宜的饲养密度为:1周龄内每平方米养25~30只,2周龄15~20只,3周龄以上5~7只。对于饲养量大的鸭场(户),可按大小、强弱、年龄等不同分为若干小群,每群以200~300只为宜,一周以后再进行调整一次。

3 加强光照管理,刺激鸭群正常发育

研究证实,及时有效的光照,将有效刺激鸭体血液循环,加速鸭体新陈代谢,有效增进食欲,促进其消化吸收,更有利于机体营养物质的吸收,促进其骨骼健康茁壮成长。通常情况下,合理的光照时间,3日龄雏鸭,需全天光照。之后,每周减少光照时间2~3h。待到4日龄,随自然光照饲养,即可。

4 先给予饮水,后注意补料

出壳后24h,雏鸭有饮食欲望。可先给予饮水,后根据长势情况,饮食。第1次饮水叫“潮水”,在第1次饮水中要加人适量维生素C和葡萄糖,以利于清理肠胃,促进胎粪排除,供给营养。雏鸭饮水后即有吃食的表现,此时即可进行开食。开始时可先用半生半熟的大米饭,撒在清洁的竹席或塑料膜上,让雏鸭自由啄食,每次喂七、八成饱,每昼夜喂6~8次,1周龄以后,日喂4~6次,3周龄后。日喂3~5次。同时可适当加量些腥荤饲料,如鱼虾、蚯蚓、泥鳅等,喂时可将此类腥荤料切碎拌入饲料中,也可先熬成汤糊混入饲料中喂给。

5 注意清洁卫生,加强消毒管理

鸭舍定期清扫,清理污物,确保舍内外洁净、干燥;严格通风,注意空气清新;春季注意保暖,勤换垫褥;饲喂管理,所用用具用后注意勤洗,阴干后严格消毒;补充饮水,饮水洁净卫生。对于规模养殖户,建议完善卫生防疫制度。所有配置的消毒设备落实到位,所有病死畜集中堆积处理,禁止乱扔,导致疾病滋生蔓延。落实好诊治措施,有病畜及时隔离,及早诊治。疫苗接种,被看作最为有效的防病措施。及时接种疫苗,根据养殖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通常情况下,雏鸭1周龄,接种鸭瘟、禽出败等疫苗;雏鸭10~20日龄,接种鸭瘟病毒性肝炎血清1次,可起到很好的免疫效果。

6 适时调教下水,逐步进行放牧训练

作为水禽,雏鸭更适合放牧。雏鸭平养,5日龄,即可开始训练下水。早期,可在室外放尼龙薄膜,将其四周垫高,中间凹陷处倒水。水质务必清洗,确保在2cm左右。适度控制水温,准备妥当后,放进雏鸭。刚开始,每天训练1~2次,每次在10min左右。持续1周后,逐渐每天增加到3~4次,每次在15min左右。后期,随着雏鸭水性提升,可逐渐增加放水时间。此外,每次雏鸭上岸后,注意集中在无风温暖处。待其梳理好羽毛,羽毛阴干后,可将其赶回鸭舍。经过这些系统的训练,多数雏鸭1周后,可水中自由活动。

雏鸭能水下自由活动,可考虑外出放牧。早期,放牧鸭群宜选择鸭舍周边区域,待逐渐适应后,慢慢延长放牧线路,待选更理想的放牧环境。但是,放牧时间应控制在2h之内,次数不要太多,上下午各1次为最好。放牧期间,加强鸭群管理。尤其注意防狗猫及其他野生动物的侵害,注意做好安全措施。

[1] 杨红青.种鸭场的防疫关键技术[J].水禽世界,2010,(2):55.

[2] 李长梅,程红利.提高雏鸭成活率的综合性技术[J].兽药与饲料添加剂,2009,(3):32-33.

[3] 董伟,陈海涛,孙志良,等.新城疫不同弱毒株疫苗对鸭免疫效

果比较[J].中国动物检疫,2009,(5):53.

猜你喜欢

雏鸭鸭群长势
结瓜盛期“歇茬” 恢复长势有“方”
山西270多万公顷秋粮长势良好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鸭感染鸭瘟病毒的症状与防治
咋用信号调教鸭群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冬季“噪鸭”可以提高产蛋率
山西:夏粮总产增长秋粮长势良好
鸭群中的鸵鸟
雏鸭运输中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