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锡香樟种群百年来变化的调查分析

2015-01-25邬秉左孙晓鹏徐

中国城市林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香樟城市绿化无锡

邬秉左孙晓鹏徐 琤

无锡香樟种群百年来变化的调查分析

邬秉左1孙晓鹏1徐 琤2

1 无锡市市政和园林局 江苏无锡 214072 2 无锡市天合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无锡

通过对无锡香樟种群的调查,认为百年来香樟已从罕见树种成为目前最常见的树种并分析了其原因和利弊;从城市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出发,结合地带性植被和植物区系,对科学和合理地应用绿化树种以及城市植物多样性保护进行讨论。

香樟,种群变化,植物多样性

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又称为香樟树、樟树,常绿乔木,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代表树种,分布范围广。由于其枝叶茂密、冠大荫浓,能吸烟滞尘并能吸收多种有毒气体,较能适应城市环境,是绿化的优良树种而受到园林绿化界的喜爱,应用广泛。无锡在20世纪80年代将其定为市树,在绿化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科学合理地应用树木,利用植物多样性营造生态完善、功能齐全、景观丰富的绿地生态系统,本文将对无锡地区香樟种群的变化进行分析与讨论。

1 香樟种群百年来的变化

从史料、古树分布和近期各种植物和绿化调查等结果可看出,近百年来无锡的香樟种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1 百年前应用情况

1949年以前对无锡植物进行比较系统调查的是薛万鹏先生。他曾在20世纪30年代在无锡地区采集植物标本,于1935年将植物标本1 000余号送南京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请钱崇澍教授鉴定学名后,加上东吴大学美籍教授祁天锡在无锡采集的植物种类,整编成《无锡蕨类及种子名录》(江苏省教育学院农事丛刊第11号)一书出版[1]。书中收录了588种维管束植物,分别属于117科、409属。该《名录》是当时记载植物种类最多的植物志书,起码包含了无锡境内的常见植物,但没有收录香樟。

20世纪初无锡在经济迅速崛起的同时陆续兴建了一批园林。1905年建锡金公园,到30年代形成梅园、蠡园、郑园、若圃、鼋头渚等近代园林。筹建过程中保留了不少植物应用的资料[2],但其中没有关于种植或应用香樟的信息。杨翰西自1918年开始开发鼋头渚,用多年的时间建成了横云(鼋头渚)公园后,对其在建设过程中观察到的植物及其习性和栽培要点做了总结,于1933年撰著了《鼋渚艺植录》[3]。书中记录有53种常见园林绿化植物,但其中也没有香樟的记载。

历代无锡地方志和相关史料,特别是一些古园的史料中曾留下不少树木应用的资料[4]。香樟在寄畅园(位于惠山东麓)的史料中有记载。寄畅园为明代私家园林,历经数百年保留至今。香樟、特别是古香樟已成为寄畅园重要组成部分。

上世纪末的古树调查中在市区发现有古香樟8棵,均在锡惠公园。其中5棵在寄畅园,3棵在锡山山麓(现锡惠公园映山湖东北侧,该区域系20世纪50年代建成公园),其树龄分别为200~400年[5-6]。

由以上可见,百年前的无锡有香樟分布,但境内植株数量稀少,仅在寄畅园和锡山山麓一带呈有限的点状分布,属少见的珍稀树种。

1.2 目前应用情况

无锡的原生植被已破坏殆尽,除湿地外,现有植被由次生林和人工植被组成。其中,次生林是通过封山育林形成的,或是封山育林和人工营林的共同结果;人工植被主要有城镇绿地、农村和公路绿化。近阶段曾进行过多次植物、绿化的相关调查,不少项目涉及香樟。例如,1988年江苏省建委采用航空遥感技术对各城市的城市绿化现状进行系统调查表明[7],无锡城市绿化的基调树种为香樟、悬铃木和柳,树种中常绿种和落叶种的比例为1.93∶1 (其他城市绿化树种都以落叶树为主,如邻近的张家港、镇江和常州的常落比分别为1∶2,1∶3,1∶3.0),可见香樟在无锡城市绿化所占比例之高。

20世纪80年代后无锡曾多次进行城市绿化普查,调查中有城区各主要树种的植株数统计。数据表明,城区在1983年初有香樟1万多株,1988年为5.97万株,到1999年已达到8.18株。植株数量的变化固然有城区面积扩大的原因,但是从城区一些主要树种植株数量的变化可以发现,香樟植株数增加绝非仅仅是由于面积的扩大,因为主要树种中香樟、悬铃木和泡桐3个种类在1988年和1999年2次普查中植株数量变化较大,相比较,香樟增加幅度达到为37.0%,而悬铃木和泡桐则是减少了,减少幅度分别达到了38%和22%[8]。

2007年无锡园林局委托华东师范大学对无锡市生物多样性的调查中,对由人工营林与封山育林结合形成的次生林地设8个样地(20 m×20 m)取样调查,通过重要值(I)统计反映不同植物在群落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结果显示,香樟的重要值为0.731 0,与麻栎(1.191 4)、白栎(0.817 8)、苦槠(0.798 6)和马尾松(0.608 4)共同列乔木层前位[9]。

2011年无锡园林局委托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对无锡城市木本植物指数开展调查,通过全面踏查结合对城市绿地取样的群落学调查,分别计算城市绿地木本植物应用频率与多度,表明香樟的应用频率已>80%,应用多度比例为27%[10],居首位。

综上所述,香樟种群在近百年来在无锡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呈点状分布的稀见树种成为最为普遍习见的主要树种,是构成今日无锡植被的主要树种,而在城区更是几乎“举目见绿、必有香樟”。

2 香樟是无锡的乡土树种

香樟是一个分布范围广、栽培历史久的多型性树种。香樟从叶片形态、大小看有大叶、圆叶、波缘叶、小叶等形态,从发新梢的颜色看可区分为红、紫红、菜黄、嫩绿等类型,但基本都较能适应城市环境,在绿化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面对无锡近百年来香樟种群的剧增,甚至业内有学者认为香樟可能是“外来树种”。其根据是明学者华淑(1589—1643年)所著的《寄畅园记略》[5],因该书有“一日卧云堂,前后层轩,可容数十席,堂前奇树,一为粤东名种,携归时寸莛耳,今已合抱”的记载。由于寄畅园主先祖曾经在南方做官,而现存的古香樟恰分布在寄畅园及附近,故他们认为此“粤东名种”是寄畅园主先祖返回家乡时所携带的香樟,而香樟的种群变化之大则是外来物种“入侵趋势”的表现。

但我们认为,尽管当时香樟种群数量少、分布有限,在自然植被构成中处于次要的地位,但香樟应该是无锡的土著树种。其理由原因如下:

1)无锡应属香樟的自然分布范围。无锡在气候上属亚热带北缘,中国植被区划上属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处与中亚热带紧邻的北亚热带的南缘地带[11-12],不少常绿树种在境内有自然分布。作为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在境内充分显示了区系的过渡特点。相对而言,城市南部常绿成分较多,在蠡湖(太湖内湖)以南的诸山陵可见石栎(Lithocarpus glaber)和苦槠等常绿乔木组成的森林,甚至还能见到中亚热带分布的一些种类,如木荷(Schima superba)、微毛柃(Eurya hebeclados)、四川山矾(Symplocos setchuensis)等在水热条件相对比较好的局部地方有自然分布[13]。因此香樟在无锡应属边缘树种,在境内水热条件较好的地方完全可有自然分布且正常生长。

2)地方史料中有香樟的记载。光绪6年(1880年)重修的《马迹山志》第4卷记录有樟树出产[14]。马迹山又名马山,原系太湖中的岛屿,上世纪50年代划归无锡管辖,70年代围湖造田后成为与市区相连的半岛。清乾隆42年(1777年)修《溧水县志》载:“明万历26年秋七日中山枯樟争荣”[15]。枯樟争荣是指香樟的地上部分在冬季遭受冻害后又萌发了新梢和新叶。明万历26年系公元1598年,与寄畅园建园年代相近。在此时期纬度比无锡更北的溧水也有香樟存在。

3)有史料证明寄畅园古香樟是“原有此树”。寄畅园是百年前无锡香樟的分布点,作为寄畅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香樟承载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历代留下不少香樟资料,1689年康熙第2次南巡寄畅园的扈从张英所作《纪略》[5]中记有:“园中有樟树大十围,上问留仙曰:汝家老樟树无恙否,又问此树几何年,对曰:此园在臣家二百年,在前原有此树,不知其年也”。“在前原有此树”系寄畅园主回答皇帝所问,故可信度极高。同时香樟因木材坚硬、有香味,先民有制置“樟木箱”的传统习惯,故民众对香樟不至陌生,学者华淑应有如此常识。如认定《寄畅园记略》中“粤东名种”就是香樟显然不够严谨。即便香樟是从外地引入的,其引进无锡也已有500多年,而前400多年都是植株稀少,其巨大变化也是近几十年间发生的,认定这些现象就是“外来物种的入侵”似乎过于草率。

3 绿化应用使香樟种群剧增

无锡近百年来香樟种群发生的巨大变化除因香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外,笔者认为更是适逢城市化和园林绿化快速发展,香樟因绿化效果好受到业界推崇并采取多项措施进行推广应用所致。

3.1 应用路径的还原

在编著《无锡园林志》时,笔者曾查阅了相关的园林史料和档案,有不少香樟的记载,可基本还原香樟在无锡的应用历史大概。

1)采种育苗。为开展绿化,专业部门于1952年开始在境内采集各种树木种子培育苗木并持续了数年。此项工作中有“见种采种,颗粒回家,颗粒下地”的要求。但当时采集到的香樟种子数量有限,如1956年共计采集到49个树种的种子1 020斤,其中香樟仅有20斤,占1.96%,还属稀少珍贵。经过几十年的坚持和发展,香樟已成为无锡地区生产的最主要苗木种类。如2003年仅锡山港下镇就有香樟苗地330 0亩(220 hm2),年销售苗木100多万株。

2)种植应用。香樟的最早种植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从风景区和公园开始,尔后是行道树和山区绿化及新村单位等专用绿地的普及种植。1956年先行在风景区及公园,如西蠡湖南侧山麓(现太湖鼋头渚风景区)、大箕山的小山头等处栽种了自行培育的香樟小苗;1973年第1次把香樟作为行道树种植,如惠山横街、锡鼋路(二泉桥至犊山桥段)等;1982年在惠山的山林绿化中在局部土层厚度深50 cm且较湿润之处,种植了高2米的香樟,继后在城区的街头游园、如金山路滨河绿地、214游园,居住新村如清扬新村,工厂单位如江南无线电器材厂等专用绿地中都开始种植香樟。由于香樟全年常绿的表现,在老城区“见缝插绿”的效果特别明显,所以在城区的种植越来越普遍,到上世纪80年代未已成为无锡城市绿化的主要树种;新世纪后随同对村镇和农村绿化的重视,香樟又成为村镇和农村绿化的主要树种。

3.2 加强推动应用

无锡曾采取不少措施推广和普及香樟应用。

1)成为市树。1983年2月2日,经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会议讨论、审议决定,确定香樟为无锡市市树,梅花、杜鹃为无锡市市花,并要求“普遍推广和种植,苗圃多培育,多供应苗木,要经常介绍、指导栽培养护的知识”。为此园林局编著《香樟梅花杜鹃花的栽培》万余份向全社会发行,普及香樟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

2)引导推广。1985年编制的《无锡市城市绿化树种规划》确定的基调树种中,香樟列首位;管理力度也向香樟等常绿树倾斜,如在行政审批中凡涉收取绿化赔偿费的,要求对香樟等常绿种类加倍收取并持续多年。

3)加强应用技术研究。技术人员通过不断的探索研究和改进,总结出香樟苗木培育、施工种植和养护管理的一系列实用技术,保证了苗木质量和移栽成活,极大地提高了其绿化效率。

4 过度应用的负面影响

香樟经大力推广栽植,显现出速生期长、绿量足、抗污染等优点,在园林绿化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长期的应用,特别是过度或不恰当的应用,引起了一些变化,或显露出一些弊端。

1)香樟的病虫害越来越多危害趋重。在1985年建设部下达的“全国园林病虫害普查”课题中,无锡园林局承担了无锡地区园林病虫害的调查,发现香樟有病害2种、虫害7种,其中危害中度的有2种虫害和1种病害,其他均为轻度危害,香樟也因病虫害少且危害轻而优于其他树种;但目前危害香樟的病虫种类越来越多,如个木虱、脊网椿等属新发现的虫害,更有一些种类,如蚧虫、黄化病、煤污病等的危害明显加重。据调查,现用作行道树的香樟,其黄化病的感病率达10%以上,有的路段甚至高达27%[13]。近年发现多例近30年树龄的行道树或道路边的香樟整株死亡。其症状为树冠内膛及上部枝条上有多种蚧虫,尤以藤壶蚧虫口密度高,叶片多煤污或痂芥,年萌发新梢逐年减少。分析后初步认为,香樟虽能抗污染,但树冠内叶片不可能年年更换,受蚧虫危害并诱发煤污病或叶片长期蒙有尘埃,加之立地条件的不适而严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年发新梢越来越少,逐年加重而致死亡。

2)易遭受雪害。在无锡冬季常有降雪,年平均降雪天数为7.6天。如降雪量大会使树冠大、枝叶茂密的常绿树遭受雪害,严重时对市民的正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并影响城市其他的社会和经济活动。1984年和2008年无锡曾遭受雪灾,常绿树木不同程度受损。特别是2008年的雨雪天气为近50年以来罕见,时年统计受损的行道树达86.11万株[16]。其中以香樟为多,尤其是树龄20年左右的香樟受损最大。这些树木的三级以上枝条(干)几乎全部被雪压断,折断的树枝与积雪铺满道路,使城市交通受阻。

3)冬季遮挡阳光。无锡夏季炎热、冬季寒冷,人们对茂密树荫的需求因季节不同而泾渭分明。香樟列植或群植所造成的浓荫在冬季尤感阴森冰冷。为免常绿树茂密枝叶组成的树冠在冬季影响采光,邑地先民形成了在宅屋前后种植榉、朴等落叶树的习惯。由于20世纪80—90年代在新建的住宅区绿地中种植了不少香樟,其成年的树冠在冬季遮挡阳光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绿化部门每年要接受不少投诉并曾组织人员对影响采光的树木进行调整和修剪[16]。

4)严重影响植物多样性。无锡树种资源丰富,但调查表明,目前无锡树种的应用极不平衡,香樟、桂花等树种应用数量过高;更多的树种没有能够合理应用,影响了城市植物多样性[10]。由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在长期发展和适应过程中内部保持着一定的平衡关系以维持稳定,这种稳定是由多种因素的作用来维持的。构成城市绿地的植物种类越丰富,其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和物质循环的途径也越多,绿地的稳定性相对就大,而种类单调的城市绿化必须依靠人为的强力维护才能保持相对稳定。同时多种植物组成群落外貌随着季节的变化发生季相变化。在春季,不同的植物先后进入了生长期,开始萌芽、抽叶,绿色也因植物种类而异,浅绿、嫩绿、深绿各有千秋;在秋季,许多树种在落叶以前由绿转黄、变红,群落外貌鲜艳夺目。而以香樟为主组成的植物群落外貌季相变化少,难以表现自然界丰富的季相轮回,制约了城市绿地植物景观宏观质量的提升。绿化植树本应是利国利民之举,应该具有减轻和防卫城市各种灾难的功能,以保证社会的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但是无锡市在树种的应用中没有完全遵循地带性植被的分布规律和特点,不恰当地种植或过度应用了香樟,或影响市民生活,或加重雪灾,造成了不该发生的危害。

5 合理的无锡城市植被

合理的城市绿化应根据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及演替规律进行科学建设。

1)无锡的地带性植被。无锡地区植被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和过渡性特征[13]。植物区系中有野生木本植物251种,其中201种为落叶种类,常绿树木50种类,落叶与常绿之比约为4∶1。区系中热带性质的分布类型虽有部分常绿乔木,但在自然植被的组成上处于次要地位;而温带性质分布类型中则集中了较为典型的温带主要落叶阔叶树,并构成植被的主体,乔木层以落叶树为主,主要优势树种有麻栎、白栎、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化香(Platycarya strobilacea)、野漆树(Toxicodendron sylvestris)、黄檀(Dalbergia hupeana)、朴树、野桐(Mallotus tenuifolius)等,常绿树有香樟、马尾松、苦槠、冬青(Ilex pubescens)等。与地带性植被相比,现有的城市植被显然不合理,主要常绿乔木过度应用和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比例过高,使城市植被呈现了常绿趋势,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为人服务的功能,影响绿地景观的多样性以及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

2)正确营造“第二自然”。由于城市植被“是在高度的人为干预下,按照城市的绿化政策和人们的意愿发展的一种偏途演替”[17],而社会发展对园林绿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其生态功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绿地作为人工营建的“第二自然”必须尊重自然,坚持生态优先和以人为本,遵循地带性植被规律选择树种,应用中应合理控制常绿树与落叶树的应用比例。美国阿诺尔树木园出版的《行道树》(1978)一书中提出109种和变种为落叶树,17种为常绿树,但指明只用在屏蔽某些不美观的部分。日本东京由政府公布的13种优良行道树中只有1种黑松是常绿树。英国休德尔推荐18种优良行道树,全部是落叶树[18]。从植物的艺术效果看,落叶树的叶、花、果、枝干的艺术表现和其植物群落景观也远强于常绿树,因此从多方面都说明了本地城市绿化应该侧重于落叶树的应用。

对人多地少、生态环境压力大的无锡而言,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化必须是以乔木为主,营造物种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层植物群落,使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应,又满足其他功能,为大众服务,为社会和经济活动服务。因此,科学合理应用乔木就特别重要,在应用中必须坚持乡土树种为主和多树种的原则,要根据地带性植被合理控制常绿与落叶乔木比例,利用多种植物营造群落稳定、景观优美、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

6 建议

目前无锡城市绿化已进入提高绿化质量新阶段,完善城市绿地分布和种植地植物群落结构,全面提高绿地各种功能的最大发挥成为长期的工作目标。鉴于前述近百年来香樟的种群变化,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大力推广落叶乔木的应用。目前业界要摈弃多年形成的“常绿情节”,制止香樟的过度应用,排除干扰,在绿化的树种选用中大力推广落叶树特别是乡土落叶大乔木的应用。行道树更要以落叶树为主,住宅区绿地也应减少常绿树的应用,特别在宅前向阳处要杜绝种植常绿乔木。同时应提倡并采取措施引导多树种的应用,由于本地适生的落叶树种类是常绿树种类的4倍多,可选用的范围要大得多,要坚持适地适树,并通过政府的引导,改变目前城市植被的常绿趋势,并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城市个性的绿色景观。

2)有针对性地合理养护。现有城市绿地中的树木,特别是乔木种植过密。在日常的养护管理中可对过密绿地中的香樟进行逐步淘汰,为近邻的落叶乔木创造生长空间。现绿地中槭树(Acer spp.)的应用已越来越多,如鸡爪槭(A.palmatum)的应用频率就已大于60%[10];但大都将其视为观叶灌木设计种植,在养护中常常进行重修剪。今后可在抚育中将其作为小乔木培育,如假以时日也能收到理想效果。类似的还有紫薇、红叶李等高大花灌木的养护中也存在修剪不合理或过重倾向。对此类植物的修剪重点应放在种植初期的株形定干,其定形后一般不应进行重修剪。

3)科学合理编制树种规划。绿化要“以人为本”,科学制定城市绿化的树种规划,合理确定城市不同功能区的树种的选择应用。根据不同绿地类型,常绿树与落叶树的应用比例应控制在1∶2.5~1∶4。管理部门更应重视树种选择应用,加强宏观管理,提高城市绿地的种植设计水平,特别是植物配置的科学和合理性;要实施苗木先行,树种规划确定后应向社会公布,要采取措施引导育苗和推广应用。

4)加大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城市化带动了园林绿化的发展。但从城市绿化可持续发展来看,目前城市绿地整体功能的发挥并不理想。忽视植物多样性的保护是重要原因之一。绿化必须坚持植物造景并以乡土植物为主,同时积极推广应用其他适生植物,以丰富植物品种。在绿化管理中应引入“近自然”观念,在试验基础上推广应用自衍草花及宿根花卉等。要采取措施促进野生种群恢复和生境重建,营造特色景观。应避免一些不恰当的绿化建设,以减少对乡土植物,特别是对乡土的草本植物和木质藤本种类大幅度的伤害[19]。

[1]薛万鹏.无锡蕨类及种子植物名录:江苏省教育学院农事丛刊第11号[M].1935.

[2]无锡史志办公室,等.梁溪:无锡近代风土游览著作辑录[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6.

[3]杨翰西.鼋渚艺植录[M].1933.

[4]无锡园林局.梁溪古园:无锡古典园林史料辑录[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7.

[5]秦志豪.锡山秦氏寄畅园文献资料长编[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6]常荣初,龚近贤,邬秉左,等.无锡园林志[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3.

[7]俞慧珍、叶年山.江苏省城市绿化航空遥感调查评价研究报告[J].中国园林,1993,9(2):23-34.

[8]邬秉左.无锡树种多样性的调查分析[J].江苏林业科技,2005,32(1):17-22.

[9]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无锡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R].上海,2007.

[10]王娟,张明娟,张馨韵,等.无锡市本地木本植物指数研究[J].中国园林,2013,29(4):48-52.

[11]洪必恭,金济民.划分江苏植被带界线的新尝试[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2):314-320.

[12]刘钫勋,黄致远.江苏省植被区划[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87(3):226-233.

[13]邬文祥,邬秉左.无锡城市化进程中的植物[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14]许棫.马迹山志[M].1880年(光绪六年).

[15]方寅.江苏树木大观[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16]无锡地方志办公室.无锡年鉴[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1.

[17]赵运林,邹冬生.城市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18]余树勋.园林美与园林艺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19]邬嘉颖,邬秉左.绿化建设对次生林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以无锡三山公园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11,9(3):34 -36.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innamomum camphora Community over Last Century in Wuxi

Wu Bingzuo1Sun Xiaopeng1Xu Cheng2
(1.Wuxi Urban Utility and Landscaping Bureau,Wuxi 214072,Jiangsu,China;2.Wuxi Tianhe Landscape Engineering Limited Co.,Ltd.,Wuxi 214072,Jiangsu,China)

The investigation of Cinnamomum camphora communityin Wuxi showed that the species has become the common species from the previously rare species.The reason and the pros and cons were analyzed.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greening,how to rationally and scientifically apply species and protect urban plant diversity was discussed in combination of regional vegetation and plant flora.

Cinnamomum camphora,community change,plant diversity

2015-01-15

邬秉左,无锡市市政和园林局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E-mail:wu_bingzuo@hotmail.com

猜你喜欢

香樟城市绿化无锡
无锡一棉
园林花卉在城市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第5期香樟经济学Seminar(西安)征文通知
面向城市绿化的高精度节水自动灌溉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香樟树,樟树香
香樟木的沉默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定西市城市绿化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由2016年无锡中考17题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