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BCD2评分结合颈部血管彩超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患者脑梗死预测分析

2015-01-25王晓明吴卫文陆丽霞无锡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无锡24023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9期
关键词:短暂性危组脑缺血

王晓明 吴卫文 陆丽霞 (无锡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无锡 24023)

ABCD2评分结合颈部血管彩超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患者脑梗死预测分析

王晓明 吴卫文1陆丽霞1(无锡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无锡 214023)

目的 运用ABCD2评分结合颈部血管彩超方法观察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7 d内发生脑梗死情况并比较其差异性。方法 采用ABCD2评分结合颈部血管彩超对80例TIA患者进行评分并进行危险分层,观察各组7 d内脑梗死发生情况。结果 7 d内进展为脑梗死22例(27.5%);其中低危组(0~3分)发生率5.26%(1/19);中危组(4~5分)22.86%(8/35);高危组(6~9分)50%(13/26);不同危险分层TIA患者7 d内脑梗死发病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ABCD2评分结合颈部血管彩超方法观察颈动脉系统TIA患者7 d内发生脑梗死的情况在临床上是可行的,其危险分层差异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ABCD2评分;颈部血管彩超;脑梗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脑梗死的高危信号,一旦发作就意味着脑梗死风险大大增加,ABCD2评分是目前国际和国内常用的TIA后风险预测的方法,但随着其应用愈来愈普遍,其缺点也日益显现,就是其缺乏影像学的评价。本研究观察ABCD2评分结合颈部血管彩超方法对TIA患者脑梗死发生的预测价值。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颈动脉系统TIA患者80例,均经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无责任病灶。排除标准:住院时间不足7 d,以眩晕、意识障碍等后循环表现为唯一主诉患者,病例资料不准确者;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59~87岁,平均(66±7.1)岁。

1.2 ABCD2评分 根据Johnston等〔1〕提出的7分“ABCD”评分法,按照以下五项进行评分:①年龄≥60岁,计1分;②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计1分;③根据临床表现,单侧肢体无力计2分,言语障碍且不伴有肢体无力计1分,其他临床表现计0分;④临床表现持续时间≥1 h,计2分,10~59 min计1分,<10 min计0分,⑤有糖尿病的患者计1分;综上5项评分总和来评价脑梗死风险。

1.3 改良评分 在原有ABCD2评分基础上加入1项颈动脉彩超进行改良,血管管腔无狭窄计0分;管腔狭窄≤50%计1分,管腔狭窄>50%计2分,具体为:ABCD2评分+颈部血管彩超指标,总分9分。

1.4 疾病诊断标准 脑梗死诊断标准为每一个发生脑梗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2〕,根据评分情况共分为3组,分别是高危组(≥6分)、中危组(4~5分)、低危组(≤3分);记录TIA首次发生后7 d内进展为脑梗死的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χ2检验。

1.6 结果 7 d内进展为脑梗死22例(27.5%);其中低危组5.26%(1/19);中危组22.86%(8/35);高危组50.00%(13/26);不同危险分层TIA患者7 d内脑梗死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狭窄率≤50%者7 d内进展为脑梗死发生率为19.35%(6/31)、>50%者32.65%(16/49);二者差异显著(P<0.05)。

2 讨论

国际上关于TIA的最新诊断标准为: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未伴发急性脑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3〕;颈动脉系统TIA进展为脑梗死概率明显增加;如何在TIA发作时就能正确地判断其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并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ABCD2评分就是临床上公认较好的预测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ABCD2评分也有其缺点,缺乏影像学评估,由此导致预测准确性出现偏差。

TIA后脑梗死发病率较高,国外研究〔4〕显示TIA后7 d内脑梗死发病率:低危组1.2%,中危组5.9%,高危组11.7%,低于本研究结果,可能有如下几个原因:①住院患者不包括普通人群;②国内医疗水平较差,本病发病率较高;③患者对TIA认识不足,多在症状反复发作或较重时就诊。虽报道略有差异,但均显示ABCD2评分越高,危险程度越高,其脑梗死发生率也越高;因此,建立有效和准确的评估方法对TIA患者进行分层评价和处理就显得十分重要,本研究显示,ABCD2评分结合颈部血管彩超就是一个有效的评估方法。

Giles等〔5〕应用“ABCD2”评分法,对发生 TIA 后2 d内进展为脑梗死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患者在2 d内进展为脑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1.0%、4.1%、8.1%。Sanders等〔6〕将“ABCD2”评分结合头颅 MRI来评判TIA进展为脑梗死的方法,准确性更加明显。刘宏顺等〔7〕利用“ABCD”评分结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TIA后短期进展为脑梗死进行了研究,发现DWI上有异常信号以及MRA示血管严重狭窄的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概率明显增加,但该研究仍有不足之处,因DWI上有异常信号不排除已发生脑梗死,且MRA过于昂贵,较难推广使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结合颈部血管超声可增加ABCD2评分预测的准确性,ABCD2评分结合颈部血管彩超对TIA患者进行分层可更好地预测其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ABCD2评分结合颈部血管彩超评分>3分的中高危患者,其进展为脑梗死风险明显增高;相反,其评分≤3分的低危患者,风险较低,对于此类患者可予门诊诊治,从而避免资源浪费。当然,本研究样本数较低,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 Johnston SC.Validation and refinement of scores to predict very early stroke risk aftertransientischaemic attack〔J〕.Lancet,2007;369(9558):283-92.

2 吴 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8-69.

3 Urabe T.New clinical concept and therupeatic strategy for TIA〔J〕.Rinsho Shinkeigaku,2010;50(11):910-2.

4 Chardoli M,Khajavia A,Nouri M,et al.Value of ABCD2 in prediciting early ischaemic stroke in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J〕.Acta Med Tran,2013;51(9):611-4.

5 Giles MF,Albers GW,Amurenco P,et al.Early stroke risk and ABCD2 score performance in tisage-vs,time-defined TIA:a multicenter study〔J〕.Neurology,2011;77(13):1222-8.

6 Sanders CM,Srikanth VK,Psihogios H,et al.Clinical predicitive value of the ABCD2 score for early risk of stroke in patients who have had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 and who present to an Australian tertiary hospital〔J〕.Med J Aust,2011;194(3):135-8.

7 刘宏顺,王志红,芮汉臣,等.ABCD2评分结合 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发生脑梗死的评估价值〔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46(11):1388-91.

R543.5

A

1005-9202(2015)09-2395-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5.09.037

上海市卫生局资助项目(No.20114304)

1 上海中山医院青浦分院神经内科

王晓明 (1973-),男,博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研究。

〔2014-03-11修回〕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短暂性危组脑缺血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弹性的研究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过去进行时考点梳理一表清
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实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实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Frailty评分预测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析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与颅外血管事件及脑卒中复发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