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2015-01-25刘万达王禹
刘万达,王禹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哈尔滨150069)
苹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刘万达,王禹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哈尔滨150069)
苹小食心虫是危害苹果的主要害虫,主要危害症状为:幼虫寄主在果实的浅层果肉中,危害处逐渐扩大成黑褐色虫疤,轻者果实畸形、体积变小、果肉木栓化,重者果实逐渐萎缩脱落或因果内堆积大量虫粪而丧失商品价值。因此,防治苹小食心虫的发生是提高果实品质的重要措施。
苹小食心虫;苹果;发生规律;虫体形态
苹小食心虫(又称“苹小”或“东小”)除危害苹果的果实,还危害梨、山楂、李等果树的果实,发生地域较广,辽宁、河北、山东、黑龙江等省均有发生。被危害的果实轻者畸形、体积变小、果肉木栓化,重者果实逐渐萎缩脱落或因果内堆积大量虫粪而丧失商品价值。因此,防治苹小食心虫的发生是提高果实品质的重要措施。
1 危害症状
苹小食心虫主要在果皮浅层处危害,被害果实果皮变褐,干枯易破,形成1cm左右的虫疤。虫疤上有虫孔数个并堆有少量虫粪,对这种虫疤称为“干疤”。如蛀果幼虫被药死没有成活,被害部果皮变青,称之为“青疔”。
2 苹小食心虫发生规律
苹小食心虫在黑龙江省苹果产区发生1~2代,老熟幼虫在树皮缝里、剪锯口周围的死皮、吊树草绳、吊树竿缝里和果筐等处作茧越冬。第二年5月中下旬化蛹,6月上、中旬出现越冬成虫和第一代卵,盛虫期在6月中、下旬。该虫的成虫白天静伏叶下,傍晚活动交尾产卵,卵产在果实胴部,经5~7天孵化出幼虫,爬行到适当部位蛀果危害。经20天左右幼虫成熟脱出果外,爬行到适合位置潜入化蛹,蛹期15天左右,羽化成第一代成虫,成虫产卵繁殖继续危害,8月上旬为羽化高峰。第2代卵初期为7月下旬,盛虫期在8月上旬至8月下旬,脱果盛期在9月上、中旬,幼虫脱果后爬至越冬场所结茧越冬。
3 虫体形态
苹小食心虫卵扁椭圆形、中央隆起、周缘扁平、乳白色,孵化前变成淡茶褐色;小幼虫白色,老熟幼虫体长7mm左右,每体节背面有淡红色横纹两条;成虫体长4~5mm,体灰黑色,带紫色光泽,前翅前缘有7~9条白色短斜纹;蛹长5mm左右,黄褐色或黄色,腹末具8根钩状刺毛。
4 防治方法
4.1 人工防治
4.1.1 刮树皮。落叶以后至苹果发芽以前彻底刮除老翘皮里的越冬幼虫。刮之前树下铺一层布单或塑料布等物,把刮下来的树皮、幼虫集中深埋或烧毁;或在剪锯口等缝隙的虫茧聚集处用80%敌敌畏乳油200倍液涂抹,均可达到消灭越冬幼虫的目的。
4.1.2 清洁越冬场所。果实采收后至第二年春天成虫羽化前,及时处理吊树干、吊绳、果筐等物,以便杀死越冬幼虫。
4.1.3 摘除虫果。发现有被害果实后,要及时摘除并销毁。在苹小食心虫常年危害的果园,搞好果实套袋工作。
4.1.4 人工诱导。在幼虫脱果前,在树干、侧枝上束草诱虫,或在采收果堆上铺盖麻袋片诱虫。待幼虫脱果潜入后,集中处理,以减少结茧化蛹幼虫数量。在成虫发生期利用糖醋液(糖0.5 kg、醋1 kg、水10 kg)诱杀成虫。
4.2 药剂防治
化学防治应在成虫产卵期和初孵幼虫蛀果前进行。第1次以消灭成虫为主,应在产卵始期喷药,药剂可选用20%灭扫利(甲氰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或2.5%功夫(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第2次以消灭成虫和初孵化幼虫为主,应在产卵盛期喷药,药剂可选用20%灭扫利乳油2000~2500倍液、2.5%功夫乳油2500~3000倍液、35%赛丹(硫丹)乳油1500~2000倍液。第3次以消灭初孵化幼虫为主,应在卵孵化盛期喷药,药剂可选用35%赛丹乳油1500~2000倍液或30%桃小灵(马拉硫磷+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
每次喷药次数可根据虫害发生情况确定,发生严重的果园,可在第一次喷药后10~15天再喷1次。
[1]孙劲.果树食心虫的发生与防治[J].农技服务, 2010,27(6):738-739.
[2]党亚梅,张春玲张,敏陈新,等.苹小食心虫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J].西北园艺, 2009(40:22-23.
[3]李长存.苹小食心虫在山碴上的发生及防治[J].植保技术与推广, 1994(2):22-23.
[4]鲍玉院,程旭东.如何识别果树食心虫[J].河北林业科技,2008,10(5):98.
[5]王胜琪,苏陕民.王东沟试区苹果主要食心害虫发生规律研究[J].水保持通报, 1995,15(6):74-16.
[6]赵汉阳,孙立德,张国汉,等.用岭回归方法预测苹果小食心虫发生程度的初步研究[J]. 中国农业气象, 1994,15(4)46-47.
[7]刘万达.桃小食心虫的发生与防治[J].北方园艺, 2011(7):135-136.
2015-05-12
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103024)
刘万达(1982-),男,助理研究员,从事寒地苹果新品种选育和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工作,E-mail:haaslwd@126.com。
S436.611.2+9
B
DOI.:10.13268/j.cnki.fbsic.2015.05.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