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干旱地抗旱造林实用技术
2015-01-25牟文斌
牟文斌
(临潭县林业技术工作站, 甘肃临潭747599)
高原干旱地抗旱造林实用技术
牟文斌
(临潭县林业技术工作站, 甘肃临潭747599)
近年来,我地区天气高温多风,降雨量推迟或减少,干旱情况十分突出,严重威胁着春季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因此,造林工作中应大力推广切实有效的抗旱造林技术措施,科学设计整地方式、提高土壤墒情,选用适生抗旱树种,适当的栽植技术,合理的维持苗木保水措施,严防苗木失水,加大管护力度,最大限度地提高造林成活率,确保造林成效。
1 整地
应因地制宜,适地适整,适树适整,讲求实效,在干旱地分别采用鱼鳞坑、反坡梯田、水平沟、水平阶、穴状等整地方法,以改善土壤理化性,易于蓄拦水分等立地条件。要严格按设计的整地技术标准,保证整地的深度、宽度和断面形式质量,还要尽量保留原生植被,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一般要求先整地后栽植,在墒情较好时可边整地边栽植。
2 造林时间
北方高原地区一般大多选择在春季造林,秋季雨季来临之前也可以造林。造林的关键是掌握一个“早”字,宜早不宜迟,应在土壤化冻后或封冻前立即开始造林,在苗木萌芽后或进入休眠期停止造林。春季造林时间顺序一般先平地后山地,先低山后高山,先阳坡后阴坡,先萌芽早的树种如杨树等,后萌芽迟的树种如花椒、沙棘、云杉等。造林时还应掌握最好在雨前、雨后和阴天进行,杜绝大风、强阳天造林,实在无天气条件,妥善管理好苗木,以免苗木失水过度而影响成活。
3 苗木准备
3.1 苗木选择
苗木是植树造林的重要物质基础,苗木的选择要坚持适地适树,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相结合,根据立地条件和造林目的,优先选用乡土树种、具有开发价值的树种和抗旱、抗逆性强的优良树种,抗旱树种如沙棘、花椒、山杏、山毛桃等。
3.2 苗木质量
造林用苗必须是经过种苗验收且具备“一签两证”的Ⅱ级以上优质壮苗,确保造林用苗质量。
3.3 起苗要求
起苗要选择在无风的阴天进行,避免强光照和大风天气起苗。圃地土壤干旱的要提前3~5天灌水1次,使苗木吸足水分。起苗要保证根系完整,不损伤树干,修去多余枝叶、根系,细致包装。要重点保护苗木的根系以防失水,尽快运往造林地及时造林。
要做好起苗、运输、造林等环节间的衔接,最大限度地缩短起苗到造林之间的时间,以减少苗木水分的散失。起苗后不能及时栽植的,要及时假植、浇水。
4 栽前苗木处理
4.1 截干处理
萌芽力强的树种可截干,花椒、山杏等,保留主干70~90cm,杨树、垂柳等保留主干160~200cm。经济树种苹果、花椒、梨等一般按定干高度短截。截干可有效减少苗木地上部分的水分散失。
4.2 浸根处理
经长时间运输、假植的苗木栽前要对根系浸水1~3天或栽前泥浆蘸根,使苗木吸足水分。
4.3 生根粉处理
应用ABT生根粉处理苗木根系,可以促进苗木根系发育,缩短生根时间,增强抗逆能力,提高成活率。使用时,一般是将经济苗等裸根苗根部放入ABT3号25mg/L溶液中浸泡1h,或用ABT3号25mg/L溶液和成泥浆,苗根蘸泥浆造林。
4.4 生根保水剂处理
生根保水剂具有强力快速吸水、高度保水、反复供水的突出特点,可以吸收自身重量数百倍至上千倍纯水,可为苗木根系直接提供水分。使用时,将生根保水剂与水按1∶200的比例充分吸水,形成冻状物,蘸根后造林。也可将10~15g生根保水剂充分吸水后直接填入树坑苗木根部后覆土。
4.5 植物蒸腾抑制剂处理
选择无风、晴朗的早晨或傍晚,将蒸腾抑制剂用水稀释200~500倍,均匀喷洒于苗木的叶面和枝干,以滴水为度,可有效抑制苗木蒸腾,保持苗木体内水分。
5 保墒节水措施
5.1 深坑低埋法
整地时树坑要挖深一些,栽植后封土面要低于周边20~30cm形成树苗蓄水坑,土层薄的造林地可适当减小蓄水坑深度,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并可有效截留降水。
5.2 铺床盖被法
在整好的树坑中,底部先铺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埋土栽植,浇水后再覆一层塑料薄膜,用土压实,可减少土壤水分渗漏蒸发。
5.3 苗干套袋法
栽植后将截干苗顶端套上塑料袋或用蜡、油漆涂抹封口,既可减少苗干水分散失,又可防止病菌侵入。
5.4 覆盖法
苗木栽植后,将树盘修成外平内低的漏斗形,可有效截留降水,树盘表面就地取材,覆盖枯枝落叶、草皮、农作物秸秆、石块等,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5.5 封堆固苗法
苗木栽植后,及时浇足救命水,封大堆,扩盘1m见方,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5.6 浇水法
在有条件的造林地建蓄水池,运水至蓄水池,在进行提灌喷洒或人工浇灌,保证新植苗木所需水分充足。蓄水池可以是临时的,也可以是永久性的灌溉设施,但要注意安全问题。
6 栽植及管护
6.1 种草改地
要改造极干旱瘠薄地块,先要在其上广泛种植以抗旱且耐瘠薄的冰草、野苜蓿等草本植物,逐期种植,使其生长繁殖,覆盖裸露地表,在草本植被初步形成时,再进行植树造林,建成林、草型双层植被生态模式。
6.2 配置方式
为了增强造林地集雨拦蓄地表径流功能,减少水土流失,实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要采用三角形配置。
6.3 初植密度
由于干旱地造林难度大,投资高,环境脆弱,避免过度破坏原植被或原环境,干旱地初次造林密度不宜过大,一般应控制在167~222株/667m2为好,集中精力,保证所栽苗木成活。
6.4 植苗法
春季造林一般采用裸根苗穴植法。苗木运到造林地后应及时分发栽植,不能及时栽植的,要在造林地就近选择阴凉、背风、安全处假植。由于道路等原因,一般假植、存放地都和造林地有一定距离,栽植时一定要做到栽多少运多少,杜绝将大量苗木露天长时间堆放,以防苗木失水。小苗栽植时要放入盛水的水桶中,或者用湿布包裹苗木,取1棵栽1棵。特别贫瘠地块可实行挖坑填优质土壤,或用易分解的容器袋内植苗添土、浇足水分后栽植造林。
6.5 栽植技术
苗木栽植要严格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技术要求,做到苗正、根舒、适当深栽、根土密接、分层压实,栽后及时浇足定根水。埋土一定要踩实,防止大风摇动树干,根部灌风失水而死亡。
6.6 管护
苗木栽植后,要落实林权,靠实责任,加强管护,防止人畜毁坏,预防火灾、病虫害,要精细抚育,包括浇水除草、施肥施药、整形修剪等,确保树苗成活成林,尽快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2014-09-05
牟文斌(1975-),男,藏族,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E-mail:mmmmwwb@163.com。
S727.2.04
B
doi.:10.13268/j.cnki.fbsic.2015.0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