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式太极拳运动干预对中老年女性高脂血症患者血浆TXB2、6-K-PGF1α水平的影响
2015-01-25吴翊馨张海平
吴翊馨 张海平
(沈阳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2)
24式太极拳运动干预对中老年女性高脂血症患者血浆TXB2、6-K-PGF1α水平的影响
吴翊馨张海平
(沈阳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学院,辽宁沈阳110102)
〔摘要〕目的观察传统养生练习对中老年女性高脂血症患者血浆血栓素(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的影响。方法根据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筛选来自沈阳市金山社区和老年大学等地的40例中老年女性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正常的生活作息,实验组进行为期24 w的24式太极拳运动干预。实验结束后分别测定对照组和实验组血浆TXB2、6-K-PGF1α含量。结果太极拳运动干预后,实验组血浆TXB2含量显著降低(P<0.05),6-K-PGF1α含量显著升高(P<0.05),TXB2/6-K-PGF1α比值显著降低(P<0.05)。 结论传统养生练习能够有效降低TXB2含量,提高6-K-PGF1α含量,对高脂血症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24式太极拳;运动干预;高脂血症;TXB2;6-K-PGF1α
第一作者:吴翊馨(1974-),女,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运动生理学、体质与健康研究。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药物虽然是防治高脂血症的重要手段,但长期服药也会产生许多副作用。研究表明,周期性的有氧运动对中老年人有调节血脂代谢、改善炎症反应和促进身体健康的作用〔1,2〕。在众多的传统养生练习方法中,太极拳形、意、气共同修炼,使其健身价值日益突显,已成为大众健身特别是中老年健身的最佳选择之一〔3〕。太极拳运动属于中小强度有氧运动,长期练习可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外周循环阻力,调节血脂代谢,提高心肺效能〔4〕。本研究通过观察24式太极拳对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浆血栓素(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含量的变化,探索太极拳作为有氧运动调节脂代谢的机制。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根据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筛选来自沈阳市金山社区和老年大学等地的中老年女性高脂血症患者40例,年龄(56.42±5.36)岁,身高(158.62±4.83)cm,体重(61.68±7.54)kg。研究对象近半年未接受过专业运动训练,并排除贫血、心力衰竭、运动受限等情况。实验前,每位研究对象都知晓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等,均知情同意。
1.2干预方法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进行24 w的传统养生练习,练习方式为24式太极拳,5次/w,60 min/次,心率控制在110~130次/min,并结合主观感觉评价运动强度,以保证研究对象的绝对安全。对照组不进行太极拳运动干预,保持原有生活习惯。在运动干预期间,通过健康教育使两组对象保持其他体力活动的统一。
1.3TXB2及6-K-PGF1α测定取受试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5℃下分离血清,TXB2及6-K-PGF1α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法测定,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要求操作。
1.4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
2结果
2.124 w太极拳练习前后TXB2水平变化实验前实验组TXB2水平〔(156.88±44.69)pg/ml〕与对照组〔(156.52±45.35)pg/ml〕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4 w太极拳运动干预后,实验组TXB2水平〔(104.21±52.21)pg/ml〕与运动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且比对照组〔(156.77±44.61)pg/ml〕显著降低(P<0.05)。
2.224 w太极拳练习前后6-K-PGF1α水平变化实验前实验组6-K-PGF1α水平〔(373.32±67.79)pg/ml〕与对照组〔(372.76±64.34)pg/ml〕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4 w太极拳运动干预后,实验组6-K-PGF1α水平〔(438.22±57.16)pg/ml〕与运动前相比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371.35±63.76)pg/ml〕相比显著升高(P<0.05)。
2.324 w太极拳练习前后TXB2/6-K-PGF1α比值变化对照组(1.437±0.436)和实验组(1.443±0.326)运动前TXB2/6-K-PGF1α比值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4 w太极拳运动干预后,实验组TXB2/6-K-PGF1α比值(1.064±0.339)与实验后对照组(1.439±0.445)相比显著降低(P<0.05)。
3讨论
TXA2可引起血小板聚集于血管内皮,形成血栓和使动脉血管平滑肌收缩,具有强烈的血小板聚集和促进血管收缩作用,并可损伤动脉内膜细胞,促使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5〕。TXA2生物半衰期约30 s,迅速代谢为无活性的TXB2。PGI2是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和强烈的血管扩张剂,有保护动脉内膜等作用,其生物半衰期约3 min,迅速代谢生成6-K-PGF1α〔6,7〕。由于TXA2和PGI2性质极不稳定,故一般常用测定其代谢产物反映其血浆水平。TXA2和PGI2是人体血管内一对在生理功能上具有相反作用的最强拮抗剂〔8〕,并以一定比例存在,即TXB2/6-K-PGF1α≤1。二者保持平衡,对于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减少内皮损伤、减少血管舒缩失调、动脉内血栓形成是十分重要的。一旦二者平衡失调,则是造成血管内血栓形成、造成脑梗死、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9〕。
高脂血症时,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正常值,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正常值,由此引起人体脂代谢紊乱〔10〕,并与多种疾病如AS、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和脂肪肝等疾病密切相关,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11〕。高脂血症加重时主要表现为血管内皮损伤,内皮细胞膜破损后,释放出大量TXA2入血,血浆TXA2升高。血浆TXA2升高后,内皮细胞抗凝、抗细胞黏附和抗氧化功能减弱,血小板和移动的单核细胞被吸引到损伤部位,反过来加重血管内皮损伤,破坏内皮的完整性和内皮的自我修复〔12〕。同时,血浆TXA2以自分泌、旁分泌的方式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使其增生增厚,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血管内皮损伤另一特征是PGI2生成减少或以非活性形式释放出来,作用于损伤的血管内皮上,信息传递功能障碍,不能发挥PGI2舒张血管、抑制血小板黏附形成血栓等抗AS的生物学效应〔13〕。目前,运动对人体血浆TXA2和PGI2水平的影响已引起诸多学者们的关注,但现在有关研究尚少〔14〕。窦丽等〔15〕研究发现,HDL有利于PGI2合成,TXB2水平与脂质过氧化(LPO)含量提高密切相关。长期有氧运动锻炼后,6-K-PGF1α/TXB2比值显著提高,血浆LPD含量显著下降,血浆HDL含量上升,推测长期有氧运动改善PGI2/TXA2系统平衡与降低血浆LPO水平和提高HDL-C含量有关。朱珊珊等〔16〕显示多极运动可致血浆TXB2、 6-K-PGF1α升高,推测这可能是运动防治高血压的机制之一。郭娴等〔17〕的研究结果显示,8 w游泳训练能显著降低高蛋氨酸大鼠血浆Hcy水平,提高总NOS和6-K-PGF1α含量,降低TXB含量,改善内皮舒缩功能,预防AS的发生发展。本研究结果提示,太极拳作为传统的养生手段能够有效降低TXA2,提高PGI2水平,调整TXA2/PGI2比值,使血管舒张、血流增加,减少血栓的形成,对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4参考文献
1范旭东,陈德明.国内外高脂血症运动干预工作情况述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26(6):56-9.
2邹大进,吴鸿.肥胖症与脂代谢紊乱的诊断〔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6(1):1-5.
3阮哲.简式太极拳练习过程中肌肉与呼吸、植物性神经变化规律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4杨慧馨.中老年人太极拳健身运动处方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1.
5吴映曼.脑梗死与免疫、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02;4(2):116-8.
6白洁,拓西平,张文俊.老年人运动与血脂、血糖关系的调查分析〔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1;31(10):1332-5.
7崔荣荣.力竭运动对大鼠血浆PGI2、TXA2与心肌ACP、MDA和β-GLU的影响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27(1):76-9.
8季丽萍,卢传生.不同运动强度的游泳运动对老年人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10;6(23):68-70.
9张松江,史绍蓉,邹力祥.凝血纤溶系统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关系及运动对其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2):2316-9.
10高从光.高脂血症治疗现状〔J〕.现代实用医学,2003;15(1):673-5.
11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3):169-75.
12孙莉敏,胡永善,吴毅.运动锻炼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指标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0;21(1):51-3.
13刘善云,丁忠,马国栋.太极拳运动对血脂异常患者血脂和免疫球蛋白的干预作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4):318-20.
14赵海军,牛晓梅.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血脂、脂蛋白代谢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3;10(6):61-2.
15窦丽,张钧.有氧运动对高血压大鼠血压和血浆PGI2/TXA2系统的影响〔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2):76-8.
16朱珊珊,汪军民,喻传兵,等.健康人多极运动中血浆TXB2,6-K-PGF1α的变化〔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8;17(4):373-4.
17郭娴,李亮,刘文波,等.运动对饮食性高同型半肤氨酸血症大鼠血管内皮舒缩功能的影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4;33(5):90-3.
〔2015-07-30修回〕
(编辑曲莉)
通讯作者:张海平(1964-),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体质与健康、运动性疲劳与骨骼肌微损伤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No.12CTY028);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K21B02-02)
〔中图分类号〕R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5)22-6503-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22.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