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僵尸肉”事件,真or假重要吗?

2015-01-25

猪业科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冻肉走私僵尸

“僵尸肉”事件,真or假重要吗?

本刊编辑/薛惠莉

1  事件还原

6月份,海关总署在国内14个省份统一组织开展打击冻品走私专项查缉抓捕行动,成功打掉专业走私冻品犯罪团伙21个,初步估计全案涉及走私冻品货值超过30亿元人民币,包括冻鸡翅、冻牛肉、冻牛猪副产品等10万余 t。

6月23日,《走私“僵尸肉”窜上餐桌,谁之过》的报道中,首次提出“僵尸肉”一词,报道中提到了“70后猪蹄”、“80后”鸡翅,因此,“僵尸肉”一时成了人们热议的词语。随后又有《“僵尸肉”多为国外过期战备肉 流向二三线城市》等相关新闻的报道。

7月10日,自称是食品安全资深记者的洪某对“僵尸肉”事件提出质疑,称之前的“僵尸肉”新闻为假新闻,并表示已对事件相关负责人进行采访,还可提供所有受访人的录音、联系方式供查证。

2  关于走私冻肉

事情发生到这里,作为事情的旁观者来说,已经没有兴趣去听他们争辩新闻到底是真是假,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食品安全问题上。走私冻肉问题不是这一两个月才发生的事件,在2014年的7月20日“福喜事件”曝出后,公安、工商、食药局等相关部门曾在一段时间内严抓冻肉安全问题,此风波过后,相关部门有没有就此松解,我们不敢妄加评论。现在我们回归到最原始的问题,走私肉冻肉到底来自哪里?

2.1 欧美等地区产量过剩

据新京报报道,走私冻肉一般来自美国、巴西、比利时、加拿大等。我们知道,欧美、澳洲等一些国家的饮食方式与我国饮食方式不同,牛肉是他们肉类的首选,所以很少吃猪肉,而且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肉类普遍生产过剩;另外,猪蹄、猪肚、鸡爪等一些肉类副产品在欧美的一些国家是不吃的,因此这些国家牛肉、猪肉、鸡爪就成了生产过剩的重灾区,能够从它国进口大量价廉物美的猪蹄、鸡爪,各取所需,是双赢的美事一桩,但这也是走私肉的雏形。

2.2 冻肉的保存条件

根据原商业部制定的《冷库管理规范(试行)》的规定:肉类在-18 ℃条件下,保质储存期为10~12个月。但由于对肉类的处理方式和冷冻条件的不同,冷冻肉的保质储存期有很大的区别。营养师的建议是,无论口感和营养,鲜肉冷冻最好别超过1个月,最大限度是3个月。2007年,我国颁布的《中央储备肉管理办法》中规定:冻猪肉原则上每年储备3轮,每轮储存4个月左右;冻牛、羊肉原则上不轮换,每轮储存8个月左右。国际上其他国家保存时间会比中国稍长,一般为2年左右。

3  过期冻肉的危害

冷冻肉是将屠宰后的肉先放在-25 ℃以下的低温条件下快速降温使其冻结,然后再置于-18 ℃条件下储存。走私的冻肉大部分都是没有经过检验检疫的肉品,如果进食携带禽流感、口蹄疫、疯牛病等细菌、病毒的冻肉,或会危及生命;肉在冻结期间,因冷冻库是容易挥发水分的“干燥箱”,致使肉块中水分减少,组织干缩,纤维变粗,肉色变暗,脂肪组织被部分氧化,而且,猪肉在冻结及解冻过程中,流失的汁液会减少肉中约7%蛋白质等营养素,并使风味物质减少,冷冻肉不但营养价值略有降低,口味也稍差。如处理不当,还可能有不良异味;进口走私中储藏环境很难保证,运输工具内一旦到达0 ℃以上的解冻条件,冻肉化开后会迅速滋生细菌导致腐败。这时候即便再次冷冻,肉质还是存在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病菌。

4  走私冻肉为何能进入中国

4.1 政府职能缺失

冷冻肉从入境到入口,需要横跨海关、公安、工商、食药局、检疫等多个部门,这又让小编想到了“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多个职能部门之间进行配合,看起来参与度很高,但常常出现谁都参与、谁都不管的问题,由于各部门都不承担首要责任,因此一旦出现监管失职现象,问责起来并不容易。国外发货→香港拼柜→越南中转→中越边境“蚂蚁搬家”式偷运入境是冷冻肉的走私链条。

4.2 不法商人道德败坏

走私冻肉较低的成本是一些不法商人在国内求也求不来的,他们没有守住道德底线,利欲熏心,之所以这样做,就在于风险小,收益高,没有什么品牌声誉意识,逐步将风险放大,成为所谓的潜规则。为了贪图眼前利益,不惜牺牲普通老百姓的健康的无耻行为是我们应该唾弃的,他们的行为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4.3 消费者意识不强

批发市场、小餐馆、大排档、烧烤摊成了过期冻肉的最好去处。抹点辣椒,洒点孜然粉,木炭一烤,吃着还挺香。就拿我自己来讲,有时候嘴馋吃厌了家常炒菜,就去吃点烧烤换换口味,其实吃的时候真吃不出肉是什么味,只是感觉越辣越刺激,越刺激就越想吃,虽有过对肉质安全的隐隐担忧,但会自我安慰说国民已经具有一个百毒不侵的胃,偶尔吃一次也没关系。也许正是因为像我这样的人太多,过期冻肉才会一直生存下去。其实早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消费者就应该形成一种意识,传统的作坊生产和散户经营,充满了各种不可控的风险,道德底线很容易被唯利是图所击穿。现代化和规模化,似乎是市场发挥自净功能的唯一方向,大企业的食品安全风险总会小一些,因为他们做过期冻肉生意的风险无限大,他们确保食品安全的动力更强,所以下次再去吃烧烤,一定要去正规商家。

5  如何避免走私冻肉纵横四海

5.1 加强海关检查

从源头严格把关,严厉打击食品走私。中国的产品出国,设立重重门槛,缺少一样认证标准都不得出口,国外的垃圾产品进入国内,又该如何解释?海关的职责包括进出境监管和查缉走私,要求对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行李物品、邮递物品和其他物品进行监管,对走私犯罪行为给予坚决的打击。有些走私的过期冻肉是通过海关正规渠道进入国内的,堂而皇之地盖上了海关检疫的标志,那么,这就有可能是海关或商检人员或者放纵,或者因工作失职而导致的。对于这些失职的工作人员,应该给予严厉的惩罚。

5.2 加强国内市场监管

走私的过期冻肉能出现在餐桌上,主要在于国内的市场监管不力,有些没有相关检验标志却公然销售,有些则可能勾结检验人员随意盖章并销售,还有些则可能是检验人员马虎了事,没有认真检测就盖章放行。虽然过期冻肉肉龄具有检测难的特点,但它们是否腐败变质、是否细菌超标、是否含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这些还是能检测出来的,公职人员并不能据此卸责。各地要结合实际,以流通环节冻肉批发市场和冻库为检查重点,检查经营者进口冻肉有无检验检疫证明、报关单证和进销票据,是否建立了进销记录;进口冻肉的标签标志是否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有关规定;进口冻肉是否存在感观性状异常等行为。检查食品生产和餐饮服务环节使用进口冻肉原料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是否落实进货查验记录和索证索票等制度。通过检查,要掌握辖区内冻库、批发市场开办者相关信息及其分布情况。

5.3 强化教育,提升守法意识

6月26日,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进口冻肉监管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指出:要以冻肉批发商、市场开办者、冻库、使用冻肉的食品生产者和餐饮服务者为重点单位,以现行和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进出口肉类产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重点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提升守法诚信意识,落实主体责任,严把进货关,杜绝采购、销售、使用无合法进口凭证和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进口冻肉产品,切实规范经营行为。

5.4 提高消费者的辨别能力

作为消费者,不能一昧地追求便宜,应擦亮眼睛,看清楚肉的品质,可以通过以下3个方面初步辨别是否为冷冻时间较长的肉或者是过期冻肉:①价格对比。俗话说“一分价钱一分货”,好的产品没有理由比市场平均价格低,占小便宜会吃大亏的。②看颜色。颜色为浅灰色,肉质紧密,按压有坚实感,肥肉和油脂则呈白色的冻肉一般为质量好的,若冷冻肉各部位颜色不一,肌肉红色发暗,脂肪发黄,而且用手指按压后颜色没有变化,购买时就要慎重了。③闻气味。质量好的冻猪肉无酸味或者异味,质量不好的冻猪肉会有氨味或者酸味,有的甚至有淡淡的臭味。④找标志。经检验检疫合格的进口肉类产品纸箱不会使用铁钉和铁卡,同时外包装上有输出国(地区)官方检验检疫标志,有以中文标明品名、生产企业注册号、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⑤正规渠道购买。选择正规超市、菜市场等购买品牌肉,而且一定要记得索要发票。⑥如果冻猪肉已经买回家,从外观无法辨别质量是好是坏,没关系,可以用锅煮一小块试试,如果肉汤变得浑浊,十有八九已经变质,赶紧扔掉吧。

6  走私肉事件对国内生猪市场的影响

走私冻肉事件发生后,乘坐地铁时就听到有乘客说现在都不敢吃猪肉了。其实仅从这个案件来讲,这对国内生猪市场是有利无害,消费者犯了一个以偏概全的错误,因为有问题的是国外走私的猪肉,不是我们国内自己生产的,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猪肉都存在这类安全问题,所以在消费者购买时就要看清原产地。国外问题猪肉越多,国内则会加大力度限制进口,在消费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国内猪肉市场的需求量就会加大,生猪价格也就会水涨船高。

后记:“70后的猪蹄和82年的拉菲更配哦”,这是网友对“僵尸肉”事件的调侃。从这个调侃中,我们应该意识到食品安全问题不可再大意,就如环境污染问题一样,需要政府加大力度。史上最严环保法的出台,对环境污染问题确实奏效,我们也希望史上最严食品法尽早出台,把消费者的健康问题提上日程,建立有效的防范机制,将问题食品扼杀在摇篮中。

猜你喜欢

冻肉走私僵尸
笔记本电脑“僵尸”
智辨走私贩
广东破获“1·26”特大走私毒品案 缴毒约717公斤
在舌尖上筑牢抵御“僵尸肉”的防火墙
冻肉也可以炒得鲜嫩
冻肉解冻用冷水
僵尸来袭
走私走到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