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完素《三消论》中“肾本寒,虚则热”之我见❋

2015-01-25霍炳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益气汤阳虚肾气

霍炳杰,常 靓,刘 羽,李 梅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石家庄 050011)

刘完素《三消论》中“肾本寒,虚则热”之我见❋

霍炳杰,常 靓,刘 羽,李 梅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石家庄 050011)

刘完素是金代著名医家,在其著作《三消论》中认为消渴是由于心肾关系失调而导致的上下俱热证,得出“肾本寒,虚则热”的结论,反对以温药治疗消渴。近日笔者接诊一名伴有消渴及小便不利的长期顽固发热患者,经西医多方治疗无效,在反复思虑后辨为阳虚发热,以引火归原法治愈。笔者认为“肾本寒,虚则热”中的“虚”不但指阴虚且包括阳虚,阳虚亦可致热,亦可消渴。

《三消论》;消渴;阳虚;刘完素

刘完素,字守真,自号通玄处士,金代著名医家,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市)人,自幼学医至花甲不断,洞达医术。重视五运六气和亢害承制理论的研究,对火热病证详加阐发,提出脏腑六气病机、玄府气液理论等独到的学术见解。因医术高明,影响极大,被称为“刘河间”,是河间学派的创始人。因其临证以降心火、益肾水为第一要旨,也被称为“寒凉派”,为温病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素问玄机原病式》、《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三消论》等是其代表著作。现就其《三消论》中“肾本寒,虚则热”的结论分析如下。

1 《三消论》中“肾本寒,虚则热”的含义

在其著作《三消论》中,刘完素认为消渴是由于心肾关系失调而导致的上下俱热证,得出“肾本寒,虚则热”的结论,反对以温药治疗消渴。他在书中提到:“若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名曰肾消。如此三消者,其燥热一也,但有微甚耳。”认为消渴病无论病因或饮食,或情志过极,或大病后,皆因燥热之阳气太甚使然。

刘完素认为其病机“夫肾水属阴而本寒,虚则为热;心火属阳而本热,虚则为寒。若肾水阴虚则心火阳实,是谓阳实阴虚,而上下俱热明矣”,由此得出“肾本寒,虚则热”的结论。在治疗上认为:“热物属阳,能养火而耗水,今肾水既不胜心火,则上下俱热,奈何以热药养肾水?欲令胜心火,岂不谬哉?”在反对以温药治疗消渴的同时,他又根据自身的临床经验,提出了“寒养肾”的主张:“故酸入肝而养筋膜,苦入心而养血脉,甘入脾而养肌肉,辛入肺而养皮毛,咸入肾而养骨髓,五气亦然。故清养肺,热养心,温养肝,湿养脾,寒养肾也。”

由此可见,刘完素认为的“肾本寒,虚则热”,乃肾阴虚导致消渴,需要滋阴降火以治之,即“寒养肾”。

2 “肾本寒,虚则热”中的“虚”应既包括阴虚也包括阳虚

笔者认为,“肾本寒,虚则热”中的“虚”不但指阴虚且包括阳虚,阳虚亦可致热亦可消渴。

温肾治消渴首创于张仲景,后世医家加以发挥与推崇。《金匮要略》云:“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后世多解释为肾气虚弱,阳气衰微,上不能蒸腾津液于肺而敷布周身,下不能气化布达于膀胱致开阖失司,故饮一斗,小便亦一斗。笔者认为肾阳虚衰,阴寒内盛,格阳于外亦可出现虚阳浮越所致之消渴,其本质为下元虚冷故小便多。《景岳全书》对此描述更加细致:“假热者,水极似火也……凡真热本发热,而假热亦发热,其证则亦为面赤烦躁,亦为大便不通,小便赤涩,或为气促,咽喉肿痛,或为发热,脉见紧数等证。昧者见之,便以为热,妄投寒凉,下咽必毙。不知身虽有热,而里寒格阳,或虚阳不敛者,多有此证。”其治法为“凡见此内颓内困等证,而但知清凉攻邪败毒,则无有不死。急当以四逆、八味、回阳饮之类,倍加附子填补真阳,以引火归原,但使元气渐复,则热必退藏而病自愈”。《景岳全书》言:“凡虚火证,即假热证也。如虚火之病源有二,虚火之外证有四,何也?盖一曰阴虚者能发热,此以真阴亏损,水不制火也;二曰阳虚者亦能发热,此以元阳败竭,火不归源也。此病源之二也。至若外证之四,则一曰阳戴于上,而见于头面咽喉之间者,此其上虽热而下则寒,所谓无根之火也;二曰阳浮于外,而发于皮肤肌肉之间者,此其外虽热而内则寒,所谓格阳之火也;三曰阳陷于下,而见于便溺二阴之间者,此其下虽热而中则寒,所谓失位之火也;四曰阳亢乘阴,而见于精血髓液之间者,此其金水败而铅汞干,所谓阴虚之火也,此外证之四也。然证虽有四,而本惟二,或在阴虚,或在阳虚,而尽之矣。第阴虚之火唯一,曰金水败者,是也。阳虚之火有三,曰上中下者,是也。凡治此者,若以阴虚火盛,则治当壮水。壮水之法,只宜甘凉,不宜辛热。若以阳虚发热,则治宜益火。益火之法,只宜温热,大忌清凉。第温热之效速,每于一二剂间,便可奏功。”

综上所述,阳虚也可导致伴有消渴症状的发热,“肾本寒,虚则热”中的“虚”应该包括阳虚。

3 引火归原治愈“虚则热”验案

近日,笔者接诊一名伴有消渴及小便不利的长期顽固发热患者,经西医多方治疗无效,在反复思虑后辨证属阳虚发热,以引火归原法治愈,兹简介如下。

和某某,男,退休干部,62岁,2013年6月24日初诊:主诉发热半年余。患者缘于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寒战(体温最高达39℃),以午后及凌晨为著,伴尿频、尿急,于2013年2月17日住我院肾内科治疗(住院号675130)。查血沉77.00 mm/ h,骨穿示脾功能亢进,尿常规结果未见异常。因患者长时间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综合考虑为非感染性发热可能性大,故暂停抗生素治疗,院内观察1个月余未能明确发热原因,对症治疗后出院。

出院后患者仍发热,体温波动在38℃左右,以午后及凌晨明显,间断服用“萘普生”,发热进行性加重,体温高达39~40℃,伴乏力、行走困难。于2013年5月10日因晕厥以急诊二次住院,入我院血液内科,结合血气分析及影像学表现,考虑肺部感染及Ⅰ型呼吸衰竭,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疗效不明显,又考虑免疫风湿性疾病可能性大,建议转上一级医院继续诊治。出院诊断发热原因待查、免疫风湿性疾病可能性大,肺炎合并Ⅰ型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混合性贫血、骨髓增生性疾病?出院后转北京某医院继续诊治,仍未明确发热病因,住院期间中医会诊曾先后应用清热利湿法、养阴清热法等,均未见明显成效。

症见患者面色青黄,身疲乏力,坐轮椅来诊,发热以日晡为甚,体温波动在38~39.5℃,至后半夜热渐退,伴心悸、气短、口干、纳差、小便频数、脉细数沉取无力、舌淡红苔薄黄。辨证属气虚发热,治宜甘温除热,方宗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15 g,炒白术10 g,陈皮10 g,升麻10 g,柴胡10 g,党参15 g,当归10 g,桂枝15 g,白芍10 g,炙甘草6 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考虑患者长期发热,已应用大量解热镇痛药,阴阳俱不足,故在补中益气汤基础上加用桂枝、炙甘草辛甘化阳,白芍、炙甘草酸甘化阴、阴阳并补。

2013年6月27日二诊:服药后证候无变化,脉舌同初诊。应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无效,脉细数沉取无力,遂加大黄芪用量。并思张仲景云:“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故加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继予上方加炙麻黄5 g、炮附子6 g、细辛3 g、黄芪改为40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2013年7月4日三诊:服药后发热仍无变化,夜间小便7~8次,几不能安眠,口干苦,脉仍细数沉取无力,舌淡红苔薄白。辨证属肾阳不足、气虚发热,治宜温阳除热。方宗补中益气汤去升麻、柴胡合肾气丸化裁:黄芪15 g,炒白术10 g,陈皮10 g,当归10 g,党参15 g,熟地10 g,炮附子6 g,炙甘草6 g,山萸肉6 g,山药30 g,茯苓30 g,丹皮10 g,泽泻10 g,肉桂10 g,水煎服7剂,每日1剂分3次服。应用甘温除热主方补中益气汤加味14剂,未见丝毫成效。考虑患者夜间小便7~8次,为肾阳不足之征,故加用肾气丸温补真阳、引火归原,并将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升麻防其升散致虚阳暴越。

2013年7月9日四诊:服药后体温逐渐下降,3剂后热退。脉沉细无力,舌淡红苔薄白,辨证属阳气不足,治宜补中益气。方宗补中益气汤:黄芪15 g,炒白术10 g,陈皮10 g,升麻10 g,柴胡10 g,党参15 g,当归10 g,炙甘草6 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应用补中益气汤合肾气丸患者热退,自以为乃甘温除热之作用,故用补中益气汤补气健脾以复其元。

2013年7月15日五诊:服药后3 d体温又逐渐上升达38℃,夜尿6~7次,脉沉细无力,舌淡红苔薄白。辨证属阴盛格阳,治宜引火归原。方宗肾气丸加减:熟地10 g,山萸肉6 g,山药30 g,茯苓30 g,丹皮10 g,泽泻10 g,肉桂10 g,炮附子10 g,每日1剂分3次服。应用补中益气汤3 d后体温逐渐上升,始知此热退乃肾气丸之功。本案患者应辨为阴盛格阳,故以肾气丸引火归原以治之。

2013年7月19日六诊:服药2 d后体温降至正常,夜尿3~4次,已不觉口干,初诊症状均减轻,脉沉细无力,舌淡红苔薄白。继宗上方加味服用30剂精神好转,体力渐增,已能离开轮椅独自步行上3层楼,发热未作。2013年12月初随访情况良好,病未再发。

火热论乃河间学术思想的核心,其形成也是一个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从大的时代背景上是南北对峙,战乱频仍,人民生活颠沛流离,热性病大量流行。加之《局方》的广泛流行,一般医生忽视辨证论治,滥用香燥,造成流弊。刘完素的创新意识和敢于突破的科学精神对中医学的影响极大。以外感表证为例,从张仲景辛温解表治疗表证,到刘完素第一次变为治用辛凉,由治法的改变创发了火热论。这一创举打破了医学中近千年墨守成规的保守风气,中医学从此有金元四家学术争鸣和温补学派、温病学派等新学派的崛起。其次从刘完素自身来讲,他的学术思想秉承《内经》,重视运气学说,而《内经》病机19条各病机均一,惟火热病机居其九,这对深究经旨的刘完素不能不说是一个启示。同时道家养生学说的理论亦奠定了他主火论的思想基础,火为万恶之源,水则善利万物,水善而火恶。相对于刘完素学术思想的重要贡献而言,存在些许不足之处是瑕不掩瑜的。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应该批判的继承,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前人的宝贵经验。

[1]杜渐,王昊,邵祺腾,等.“心主神明”内涵探析——“总统魂魄,兼赅意志”[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1):11-13.

[2]刘毅.张子和情志学理论研究[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

[3]张红兰,郑文清.中医心理治疗方法述评[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1):160-162.

[4]王建琴,霍有萍,杜渐.“祝由”内涵及在现代中医心理治疗中的意义[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8):1047-1048.

R222.15

:A

:1006-3250(2015)12-1490-02

2015-03-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202679)-基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探讨银翘散抗病毒作用的最佳煎煮时间及其干预TLR4/MyD88信号通路的研究

霍炳杰(1980-),男,河北张家口人,主治医师,在读博士,从事中医内科的临床与研究。

猜你喜欢

益气汤阳虚肾气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大学生阳虚体质睡眠质量和抑郁的关系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阳虚质备孕女性针灸调体的古代文献研究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阳虚体质遇倒春寒易失眠
金匮肾气丸加减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各年龄段患者应用金匮肾气片处方分析
沉蛤定喘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力衰竭肺肾气虚型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