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社区中的心理健康案例研究(十三)
——社交恐惧症(异性交往恐惧)

2015-01-25韩惠民王文林何志磊李荐中

中国全科医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男同学异性全科

韩惠民,王文林,何志磊,李荐中



·世界全科医学工作瞭望·

中国社区中的心理健康案例研究(十三)
——社交恐惧症(异性交往恐惧)

韩惠民,王文林,何志磊,李荐中

社交恐惧症;恐惧;异性交往;全科医学

韩惠民,王文林,何志磊,等.中国社区中的心理健康案例研究(十三)——社交恐惧症(异性交往恐惧)[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7):740-742.[www.chinagp.net]

Han HM,Wang WL,He ZL,et al.Case studies of mental health in chinese community——Social phobia(fear of opposite-sex communication)[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5,18(7):740-742.

1 病例简介

晓琳,女,26岁,家教老师。两年前的一天,晓琳在大街上与一男青年偶遇,男青年的外貌、着装、气质深深吸引着晓琳,使她不自觉地多看了男青年几眼。当她看着男青年想入非非的时候,突然和男青年的目光发生对视。她立刻紧张起来,面红耳赤,感觉男青年看出了自己的想法,觉得无地自容,慌张逃去。以后一旦与男性相遇就想去看对方的面部表情,但又不敢看,有时转过脸去用眼睛的余光偷偷地看,想象对方在用手触摸自己的身体,觉得对方能从她不自然的表情中看出她的想法而感到苦恼。曾多次到专科医院及心理科就诊,被诊断为强迫症,曾服用药物治疗,病情未见明显好转,后找到本医生咨询。

2 背景

晓琳幼年时父母离异,从小跟随母亲一起生活。母亲身体有残疾,使得年幼的晓琳从小就懂得生活的艰辛,乖巧懂事,经常帮助母亲料理家务,做事谨小慎微,不给母亲添麻烦。由于家境不好,晓琳总感觉低人一等,产生自卑心理,生怕别人看不起自己。上初二时,一次晓琳在课堂上不自主的四处张望,突然与同桌的男同学发生对视,男同学马上将目光移向他处,身体也向边上挪,尽量用自己的背部朝向晓琳,亦与晓琳保持着足够的距离,以后也不再与晓琳说话。晓琳很自卑,觉得同桌讨厌自己,看不起自己,很是伤心。觉得同桌都如此,别的男同学也会如此。于是在学校经常独来独往,尽量不和其他同学(特别是异性同学)接触。上高一时,班上的一位男同学在上课时总是斜着身子趴在课桌上听课,他的目光正好朝向晓琳。晓琳总能感觉到男同学的目光在看自己,感觉不自然,上课经常无法集中注意力。对男同学经常看自己既欢喜,又害怕,感觉自己的身体很僵硬,很不自然,有时甚至无法面对,想逃避。上大学时,一位男同学给晓琳写情书,欲与其交往。其实晓琳也挺喜欢这位男同学,也想与其建立关系,但是又怕这位男同学离开自己,认为与其让自己的感情受到伤害不如回避的好。因此尽量与这位男同学保持着距离,避免单独接触。大学毕业以后晓琳更是将自己封闭起来,独处家中,不与他人交往。晓琳非常羡慕别的女孩有男朋友,自己也渴望有人疼,有人爱,但无法迈出这一步,于两年前出现上述症状。两系三代内否认有精神病家族史。

3 一般状态和心理状态检查

步入诊室,年貌相称,身材适中,皮肤白皙,着装朴素大方,举止略显拘束。意识清晰,接触被动、拘谨,眼睛望向别处,不能与医生正视,交谈可以深入。在谈及与男性目光接触时的感受时,情绪反应适切。存在“幻触”,在与男性对面相遇时,感到对方伸出手来触摸自己的身体,身体也有被触摸的感觉。但问及你是否看到对方伸手过来的时候,说没有看到,认为对方不可能这样做,只是自己的感觉罢了。自述自己在感到被触摸时,面红耳赤,尴尬,表情不自然,对方通过她的表情能看出她的想法。未见思维联想与思维内容障碍,情绪反应与所处情境体验较一致。对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认识,有摆脱目前现状的愿望,存在一定的自知力。

4 提问

4.1 如何诊断?

4.2 治疗中应注意什么?

4.3 治疗思路与治疗经过是怎样的?

4.4 治疗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5 解答

5.1 诊断 本案例的症状学诊断为“异性交往恐惧”,疾病分类学诊断为“社交恐惧症”,属于神经症性障碍的范畴。晓琳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害怕与异性交往,发病具有情境性、回避性的特征。晓琳在与男性(主要是引起兴趣的异性)相遇时,一方面想与对方面对面的交流,但又刻意回避交往,不敢与对方正视,怕对方看出自己的窘迫和不自然,故可排除强迫症。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和强迫行为等强迫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一般缓慢起病,无明显心理社会因素。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同时存在,二者的冲突使患者焦虑和痛苦,无法自拔,并有慢性、泛化的趋势[1]。本案例的症状表现虽有“幻触”,但与其渴望和异性交往,渴望被压抑的欲望得到满足密切相关,是性压抑的表现,属于心因性幻觉,并且患者对症状有明确的认识,感到痛苦,有摆脱现状的愿望。

5.2 治疗中应注意的事项

5.2.1 认真倾听 倾听是有效治疗的开始,是建立良好治疗关系的前提和保障。如果不注意倾听,就很难弄清问题的实质,前因后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就会在治疗上出现失误。在倾听过程中还应注意澄清、内容反应、情感反应、总结以及具体化等技术的使用。

5.2.2 合理分析 神经症性障碍患者往往具有一定的人格基础,和过去的经历、环境因素有一定的联系。由于晓琳的家庭条件不好,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心,因此在遇到情境事件时存在认知方面的偏差,倾向于夸大事件对自己的威胁,怕自己受到伤害,刻意回避,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去与异性交往,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5.2.3 解释症状 社交恐惧症一般初发于青春期,这个时期异性之间交往从排斥到互相吸引,渴望与异性建立关系,在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此时症状的出现多与异性交往有关,会把一个人对自己不友好的情绪投射到他人的身上,以偏概全,导致症状的泛化。一方面有与异性交往的需要,另一方面又怕自己受到伤害,外在的自己受意识影响刻意回避与异性的交往,内在的自己出于本能需要,幻想自己如何与异性交往,两者之间的冲突使患者陷入到矛盾之中。

5.2.4 检验症状 社交恐惧症患者由于自卑心理对于别人的言语、动作、表情会变得敏感,会做出倾向于对自己不利的解释,出现不合理的信念,要想打消患者的不合理信念需要患者到实践中去验证。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鼓励患者去询问对方的态度,或者用换位思考、角色扮演的方法重新思考问题,可以帮助患者逐步消除不合理的信念。

5.3 治疗思路、经过与结果

5.3.1 接纳 医生:“你说当遇到迎面走过来的男性你就觉得对方把手伸过来触摸你的身体,当时是一种怎么样的情形?”晓琳:“也不是所有的男性,只是引起我注意的男性。”医生:“哦,哪些男性会引起你的注意呢?”晓琳:“比如青年、中年,儿童和老人一般不会。”医生:“是所有的青年和中年都会引起你的注意吗?”晓琳:“也不是,只是那些有气质,不讨厌,我感兴趣的男性。”医生:“哦,当时是一种怎么样的情形呢?”晓琳:“当我遇到一位引起我注意的男性,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去看对方的表情,但又不敢看,有时偏过脸用眼睛的余光偷偷地看,这时就会感到对方把手伸过来触摸我的身体。我就感觉心跳加快,呼吸也变得急促,面红耳赤,感到对方能看出我的想法,就马上逃离。”医生:“当时你能看到对方的手伸过来吗?”晓琳:“其实对方并没有把手伸过来,大庭广众之下能那么做吗,都是我想出来的。”

5.3.2 干预指导 医生:“当你与同桌都东张西望发生对视的时候,他立刻就躲开你,并且回避你,你认为是由于他看不上你,讨厌你的缘故,你觉得这种想法的可信度有多少?”晓琳:“大约90%。”医生:“当你在注视一位男性被别人发现的时候,你会有啥想法?”晓琳:“我会不好意思,害羞,怕他嘲笑我。”医生:“当你再次遇到他呢?”晓琳:“我会刻意地回避他,尽量避免和他正面接触。”医生:“那么现在你认为你同桌讨厌你,看不上你的想法可信度有多少?”晓琳:“也就有20%……医生,我明白了……”

5.3.3 情景再现 医生:“我们来进行角色扮演,我扮演你,你扮演遇到的一位男性,当我注意到你的时候,你会看出我在想什么吗?”晓琳:“当然不会,你想啥我咋会知道。”医生:“刚才你说别人想什么你不会知道,那么你认为你想什么别人就会知道这不自相矛盾吗?”晓琳:“那不一样啊,当时我特紧张,面红耳赤,表情也不自然,他会通过我的表情看出我的想法。”医生:“假如你看到一个人面红耳赤,表情不自然,你会怎么想?”晓琳:“我会觉得……这人有点怪……有点害羞……”医生:“她在想什么你能看出来吗?”晓琳:“看不出来。”医生:“即使你有点紧张,有点不自然,别人能从你的面部表情看出你的想法吗?”晓琳:“好像也就能看出我有点紧张,有点不自然……”医生:“你现在还认为别人能看出你的想法吗?”晓琳:“其实我只是怕对方能看出我的想法……”

5.3.4 结果 半个月后晓琳兴高采烈地来到诊室,告诉医生她已经找到工作要上班了。自述有时见到男性还会不由自主地去想去看,但是已经不那么害羞了,觉得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谁愿意咋想就咋想,一旦放下轻松了许多,也没有被“触摸”的感觉了。对于处于青年时期的男女来说,一般都有与异性交往的需要。马斯洛曾经说过,没有满足的需要会成为其第一需要,成为行为的动力。由于晓琳刻意回避与异性交往,本能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这种与异性交往的需要成为一种原始动力压抑在内心深处,本身不会无缘无故的消失,会寻找一切机会得以满足。晓琳就是由于家境问题产生自卑心理,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嘲笑自己,不敢与异性交往,压抑着自己的情感,使得被压抑的情感通过症状的形式得以满足。医生建议晓琳多与异性交往,时机成熟的时候可以尝试着交朋友。

5.4 治疗的理论依据

5.4.1 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理论认为,人格的形成除了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外,环境因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以及早期童年经验等[2]。晓琳母亲身有残疾,是生活中的弱者,很多方面不如别人。受母亲影响,晓琳产生不如别人的自卑心理,而自卑心理的产生会使晓琳常常从事件的负面看待问题。青春期的到来,自我意识增强,晓琳更是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对别人的言行甚是敏感,对他人的一举一动做出符合自己内心感觉的解释,而这种解释往往与客观实际相悖。认知理论认为,在事件和情绪行为反应之间有个信念的存在,有的信念是合理的、积极的,而有的信念却是不合理的、消极的,首先应该辨别哪些信念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然后对不合理信念进行诘辩。当把不合理的信念变成合理的信念就会产生新感觉[3]。晓琳在和同桌发生对视时,产生了不合理信念“他瞧不起我,看不上我”,因此出现消极的情绪。通过情景再现与换位思考等方法,与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辩论,使晓琳认识到自己的信念是很幼稚可笑的。当她改变了自己的信念时就变得轻松愉快起来。精神分析认为,神经症的症状都各有其意义,是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原始冲动的表现[4]。晓琳由于回避与异性交往,压抑着自己与异性建立关系的本能需要,因此这种原始冲动就以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揭示症状产生的原因,使晓琳接受现实中的自我。

5.4.2 哲学理论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5]。晓琳症状的产生不是偶然现象,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如家庭教育、早期童年生活经历、青春期自我意识的形成,生活中的负性生活体验等。在治疗过程中医生着重强调自卑心理给晓琳带来的消极情绪。人都有追求美好未来的权利和倾向,人无完人,一个人不可能各方面都非常优秀,既要看到自己的缺点,更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客观地分析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助于帮助晓琳建立自信心。

5.4.3 辩证统合心理疗法 通过现象看本质是辩证统合心理疗法的精髓[6]。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对症状的分析,找到晓琳存在症状的原因,为治疗方案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辩证统合疗法并不摒弃其他心理疗法,在治疗过程中将认知疗法、心理分析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等折中,各取所长。在运用其他心理疗法的同时将普遍联系的观点贯彻始终,最终使晓琳的认知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1]江开达.精神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77.

[2]杜文东.心理学基础[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61-273.

[3]杨凤池.咨询心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5-36.

[4]李荐中.性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91.

[5]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166-210.

[6]李荐中.临床心理治疗与行为干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82-288.

(本文编辑:崔沙沙)

Case Studies of Mental Health in Chinese Community——SocialPhobia(FearofOpposite-sexCommunication)

Social phobia;Fear;Opposite-sex communication;General practice

161006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齐齐哈尔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韩惠民,王文林,何志磊);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学院(李荐中)

李荐中,210023江苏省南京市,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学院;E-mail:13739193157@163.com

R 493.25 R 197

A

10.3969/j.issn.1007-9572.2015.07.003

2014-01-12;

2014-01-27)

【编者按】继“澳大利亚John Murtagh全科病案研究”“全科医学中的心理健康病案研究”之后,我刊于2013年又推出了“中国社区中的心理健康案例研究”,旨在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病例,向广大全科医生介绍国内外知名专家在处理社区常见问题中的全科思维与诊疗经验,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今年本刊将继续邀请李荐中教授组稿本专栏,以推动我国社区心理学服务的能力建设,并带动社区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如果您在工作中遇到典型的案例,希望推广自己的诊疗经验和技巧,并得到国内外专家的点评,欢迎您登陆《中国全科医学》官网:http://www.chinagp.net投稿至本刊,投稿时注明本栏目即可。

猜你喜欢

男同学异性全科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浦东美术馆·大玻璃·独异性
异性组
异性齿轮大赏
搭讪的技巧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联系方式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玩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