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238例

2015-01-25时宇,潘萌,聂深钰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7期
关键词:门脉胰腺炎胰腺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238例

时宇潘萌聂深钰高普均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吉林长春130021)

关键词〔〕胰源性门脉高压症

中图分类号〔〕R573.2〔文献标识码〕A〔

通讯作者:高普均(1962-),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肝病研究。

第一作者:时宇(1989-),女,在读硕士,主要从事肝病研究。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PPH)没有明显的性别及年龄的差异。可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严重时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危及患者生命〔1〕。该病不易与肝内型门脉高压症相鉴别,现将我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PPH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PPH患者238例,平均年龄(59.88±10.63)岁,其中男163例,平均年龄(58.63±11.91)岁,女75例,平均年龄(69.06±9.87)岁。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相关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

1.2结果

1.2.1临床资料238例PPH患者查体均发现有不同程度的脾肿大,其中出现腹部胀痛症状的患者185例(77.73%),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的患者5例(2.1%),上消化道出血入院的患者15例(6.3%),乏力、消瘦为主要表现的患者20例(8.4%);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患者13例(5.46%)。

1.2.2相关实验室检查所有患者血常规均提示血小板不同程度减低,空腹血糖升高者58例(24.37%),CA199升高者为89例(37.39%),便潜血阳性者15例(6.3%),所有患者乙肝、丙肝、尿常规、肾功均未见明显异常。

1.2.3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行全腹部CT或胰腺CT二期增强检查,均提示有PPH。

1.2.4发病病因其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例(1.68%),胰腺肿瘤169例(71.01%),其中胰腺头部肿瘤14例(5.88%),胰腺颈部肿瘤10例(4.20%),胰腺体部肿瘤30例(12.61%),胰腺尾部肿瘤45例(18.91%),胰腺头颈部肿瘤8例(3.36%),胰腺体尾部肿瘤35例(14.71%),胰腺颈体尾部肿瘤1例(0.42%),胰腺头体尾部肿瘤1例(0.42%),胰腺头颈体部肿瘤1例(0.42%)。急慢性胰腺炎49例(20.59%),其中急性胰腺炎伴胰腺假性囊肿11例(4.62%),急性胰腺炎伴胰腺周围脓肿8例(3.36%),慢性胰腺炎伴胰腺假性囊肿13例(5.46%),胰腺囊腺瘤3例(1.26%),胰腺囊腺癌1例(0.42%),自身免疫性胰腺炎4例(1.68%)。

1.2.5治疗238例患者中有57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行胰腺放射性粒子植入术17例,激素治疗4例,行内镜逆行性胆管造影术(ERCP)中放入胆管支架6例,胰腺囊肿引流术1例,胰管空肠吻合+脾切除1例,胆囊切除+胆肠吻合7例,胰腺部分切除+脾切除11例,经皮肝穿胆管外引流术1例,胃肠吻合术8例,胰腺脓肿引流+空肠造瘘1例。 3例胰腺癌晚期同时伴有上消化道出血不能耐受手术,故行介入止血治疗。

2讨论

在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RPH)中,60%的患者有急、慢性胰腺炎病史,为PPH最主要病因,约10%的患者患有胰腺肿瘤,位居第二。PPH其他常见的发病原因有淋巴瘤、恶性淋巴结肿大、腹膜后肿瘤、医源性原因如脾切除、胃部分切除术。还有一些该病患者的病因是不清的〔2~5〕。PPH发病原因是脾静脉栓塞或闭塞。即毗邻肿瘤、组织纤维化压迫等外源性致病因素导致脾静脉闭塞,血管内皮受炎症因子刺激后,导致管腔堵塞、血管壁增厚,从而引起脾静脉血栓形成。导致胃-脾区域静脉血回流至脾静脉障碍,最终引起脾脏淤血肿大,此时脾胃区局限性静脉压力增高,而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压力则为正常〔2〕,从而使侧支循环逐渐形成,分流脾静脉周围的血流。引起PPH。

PPH患者临床表现多有不同,部分患者因上腹部不适就诊,伴或不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患者因胰腺占位压迫胆管后,可因皮肤、巩膜黄染入院,相当一部分患者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此时需要与消化性溃疡、肝硬化门脉高压相鉴别。

PPH主要引起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2~6〕,即主要以胃底静脉曲张为主,多不伴有食管下段静脉曲张。其与肝硬化引起的门脉高压症发病机制及治疗有所不同,肝硬化引起的门脉高压以食管下段静脉曲张为主,大多数患者伴有肝脏基础性疾病,二者可依此鉴别。除此之外,PPH临床表现还有以下特点:①大多数患者患有原发性胰腺基础疾病。②患者多为胃底静脉曲张,少部分患者伴有食管下段静脉曲张。③脾淤血肿大。④肝酶学无明显改变,无肝脏、血液系统疾病。⑤部分患者有严重上消化道出血症状。

PPH是门脉高压症中唯一能够完全治愈的疾病。外科手术多采取贲门、胃底周围血管离断+脾切除术以及介入治疗〔7〕,治疗效果尚可。其治疗包括胰腺原发病和PPH。原发胰腺疾病的性质、发展程度也决定疾病的最终预后。针对PPH的治疗关键在于阻断脾动脉血供,门脉高压的程度、原发胰腺疾病的性质及病变程度、并发症是否存在及患者的全身状态等多种因素决定了治疗方法的选择。内科治疗一般为手术或介入治疗前的准备,如对于胰腺原发基础疾病进行药物保守治疗及使用药物降低门脉压等。外科手术治疗的主要术式有脾切除术、门奇断流术、外压性病灶切除术、胰腺囊肿引流术等。近年来,随着内镜介入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一些胰腺原发疾病特别是慢性胰腺炎的治疗发生了重要的变革。通过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行胰管括约肌切开术、胰管扩张和胰管支架植入术、介入治疗优点在于手术相对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受到越来越多医生的推崇,但PPH的有效治愈仍需结合患者自身状况、病情发展等做出系统的评估,因地制宜,内、外科较好的结合在一起进行治疗,才能收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3参考文献

1周宁新.慢性胰腺炎与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7;17(4):207-9.

2WeberSM,RikkersLF.Splenicveinthrombosisandgastrointestinalbleedinginchronicpancreatitis〔J〕.WorldJSurg,2003;27(11):1271-4.

3SmithTA,BrandEJ.Pancreaticcancerpresentingasbleedinggastricvarices〔J〕.JClinGastroenterol,2001;32(5):444-7.

4SakorafasGH,SarrMG,FarleyDR,et al.Thesignificanceofsinistralportalhypertensioncomplicatingchronicpancreatitis〔J〕.AmJSurg,2000;179(2):129-33.

5SakorafasGH,TsiotouAG.Splenic-veinthrombosiscomplicatingchronicpancreatitis〔J〕.ScandJGastroenterol,1999;34(12):1171-7.

6杨崇美,张安忠,刘吉勇,等.左侧门静脉高压的临床和内镜特征〔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3;20(2):95-6.

7张东海.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1;10(1):22-5.

〔2015-01-17修回〕

(编辑袁左鸣/滕欣航)

猜你喜欢

门脉胰腺炎胰腺
基于门脉期CT影像组学预测肝癌病理分化程度的价值
《中华胰腺病杂志》稿约
CT,MRI诊断急性胰腺炎胰腺内外病变价值比较
B 超在肝硬化患者门脉血管直径测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TIPS术后门脉显影和肝脏体积对肝功能及并发肝性脑病的影响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18F-FDG PET/CT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特利加压素联合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型上消化道出血48例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