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学校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后的孤岛吗?

2015-01-24沪江首席教育官

新校长 2015年10期
关键词:家长学校课程

文 / 吴 虹(沪江首席教育官)

沪江作为互联网学习平台,近年来与传统学校合作探索,缩小教育差距,推进教育公平,把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传递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本文涉及了几个传统教育单位与泸江进行教育合作的案例。

合作案例一:山东淄博桓台荆家镇中心中学使用沪江社团、CCTalk、沪江网校等产品与沪江全方位合作。

合作案例二:南京市栖霞区教育局首次尝试集中全区近80位中小学名师资源,在暑期开设CCTalk在线直播课程。

合作案例三:沪江与青岛铜川路小学密切合作,为他们的需求对接各种资源、服务。

新学期开学了,学校还是那个学校吗?

Harry是上海一个8岁的小男孩,即将上二年级。这个暑假,他和妈妈从欧洲旅行归来,要如何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与小伙伴分享呢?扫一扫二维码,听听Harry的公开课吧!一位听完课的老师这样点评:“听着8岁孩子的声音,感受着欧洲的游记故事……不,你听到的是一个儿童的思想,你看到的是儿时推窗远眺的景物,你感受到的是一个孩子独特的思维视角!‘互联网+’让他开始了全新的生命演绎,从最初的青涩到后来的成熟自信,单这一点就是我们现在在教室里无法完成的……”

8岁娃的公开课

秦镛是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初级中学的新初三同学,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今年暑假,他每晚七点准时打开电脑,在家里与全区1000多个同学同时在线参与初三课程的直播学习,48节含金量极高的初三课程全部来自南京市栖霞区优秀教师团队。在线学习、免费学习、移动学习、翻转学习……这些看似很遥远的名词就这样悄悄走进了孩子的暑期生活,给他们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感受,而且课堂互动、课后回放的全新学习方式也深深地吸引了他们。

南京栖霞区名师课堂

远在山东一所偏远的农村学校——淄博桓台县荆家镇中心中学的九年级同学们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和乡村中学英语教学资源匮乏的现状,每天都到网络上练习口语,老师则是在上海沪江工作的几名年轻人。此外,每个周末荆家中学都有自己的网络直播课程,老师、同学都是这个网络课堂里的资深老师。

2015年3月,“互联网+”首次被写入国家战略,每个行业都将被互联网重构和改变,互联网已经和水、电、气一样重要,它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必将给教育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山东农村学生学英语

互联网进入中国已经21年了,目前中国已经有6.3亿网民和近5亿智能手机用户,社会生活方式正因为互联网发生着深刻的改革,如打车软件已经是出租车司机必备的工具,可是互联网对传统基础教育的改变还远远没有开始,甚至还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互联网+”教育将会带给学校怎样的变化?

一、名校会消失吗?——学校边界将变得模糊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每一个企业来说都是重大的挑战,一夜之间,企业就可能被超越、占领或者推翻,而不再仅仅是你努力还是不努力的问题了。正如新华书店再努力也阻止不了亚马逊的冲击与颠覆,国美再努力也阻止不了京东的崛起,那些曾经在传统行业独占优势的银行、电信企业也因为移动互联网的极速发展而不得不改变原有的生存形态。

那么,对教育而言,未来的名校会消失吗?

长期以来,我们把孩子成长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学校,认为孩子只有在好学校才能遇见好老师、取得好成绩,学校之间的等级自然也把教师们划分了等级。教育资源的不公平一直就这样“合理”地存在着,而且这种情况在农村学校更是严重,每年暑期都有大批优秀教师从农村调进县城、省城的学校,农村孩子一进校就面临着没有教师教学的困境……

美国《时代周刊》把2012年命名为“MOOC元年”,而《纽约时报》则将MOOC的诞生评为“横跨IT和教育界的革命性事件”。这一切都预示着,技术对教育模式的颠覆创新时代已不可避免地到来,它将深度改变人类传授和学习知识的形态,一切封闭的教学模式都将被抛弃,一切横亘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时空墙”都将被推倒。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学开放了自己的课程,成为MOOC平台上免费优质课程的提供者。

2014年7月1日,北大汪琼教授的“翻转课堂教学”在中国大学MOOC上开讲,第一期在全国就有17000名教师同时在线学习,9月开设了第二期,又是10000多名教师在线学习,其中不少一线教师学了两遍,系统地掌握了翻转课堂的理论与操作,这估计是中国最大规模的一线教师自发参与的网络课程学习。时隔一年,当时建立的学习QQ群现在仍然非常活跃,大家总是在讨论自己的翻转课堂中的各种话题。来自高校的优质教育课程就这样免费地被广大一线教师分享,并被积极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

国务院参事汤敏所在的友成基金会自2013年8月起开展的“双师型教学”,让人大附中的课堂教学通过网络直播到130多所农村贫困学校,通过“直播+录播剪辑”的方式,让农村贫困地区的学生可以同步分享人大附中的课堂教学。这项实验获得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实验学校的学生平均成绩有了明显提升,参与实验的农村学校教师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他们更加直观地学习并感受到人大附中教师的教学精髓,从而为未来的教学奠定了新的基础。

南京市栖霞区在2015年暑期招聘新教师近300人,他们全程参与了该区教育局组织的暑期网络课程学习,来自全区80多位中小幼名师的近100节网络直播课程,成为他们认识学校、走进课堂前最好的培训课程。有的新老师暑期听课50多节,比在学校一年听的课还要多,更难得的是,他们在这里听到的不仅仅是单一的中小学某一学科课程,而是全方位地学习了从幼儿到中学生的课程,了解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教学风格与教学要求,这对一个新教师的成长意义极大。

“互联网+”时代,就是打破原有的学校之间各自独立的壁垒与优质资源的垄断,真正用“平等、开放、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优化学校资源,扩大名校影响力,让每一个孩子都可以享受名校资源的时代。同时,名校也需要以开放的心态拥抱互联网,让名校的资源更大范围地为普通学生所享用。

二、你还在用家校通吗?——新型家校联系将无处不在

新学期开学,很多学校有了新变化——家长建班级微信群、学校建微信公众号、教育局建微信服务号。很多学校原来最重要的家校沟通平台“校讯通”在强大的微信互动交流模式下显得单一而陈旧,似乎今天的学校已经不需要这样一个短信平台来传播信息了。

互联网时代,我们与家长的联系是多了还是少了?我们工作的时间是长了还是短了?

家长与学校的关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会有怎样的转变?这里列举几个家长角色改变的案例。

变化一:家长是学校建设的参与者

开学了,班主任苏老师在微信群里通知家长第二天给孩子带136元伙食费,家长毛先生很快就在微信群里以收红包、转账、支付宝支付等方式把伙食费收齐了,直接微信转账给班主任。这个微小的变化让我们看到,移动技术的变化必将改变传统的家校沟通模式,家校之间的沟通将会变得更快捷、简单,实现无缝对接。过去靠几个家长组成的家长委员会决策的方式已经不适合互联网时代扁平化的管理,每一个家长都将成为学校工作的参与者、监督者与志愿者。

变化二:家长是亲子课堂的学习者

传统的家校联系主要靠家长会,而移动时代不应该拘泥于一学期1~2次的家长会或传统的家长学校,而要为家长开设更便捷的网上家长课堂。过去家长有QQ群或网上论坛,如今有班级微信群、家长网校,这可以让家长更充分地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关注学校教育的发展变化,参与孩子成长的每一步。互联网教育之所以难以在K-12领域深度推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长对互联网教育的认识还很浅显,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变化三:家长是孩子成长的记录者

在青岛铜川路小学的开学第一天,一年级学生的家长们开的第一个家长会的主题就是如何走进信息化时代,学习如何记录和分享。家长课堂与一年级新生入校同步开展,在这里,教师、家长、孩子一起记录了在铜川路小学发生的“e路故事”。

e路故事

我们常说教育要走进孩子的世界,但我们到底有多少时间来听孩子们的故事?我们每天在浏览朋友圈的大量信息的时候,是否还有足够的兴趣和耐心来看完孩子或家长发的每一篇帖子,并给他们点赞?我们对孩子生活的世界是否真正有兴趣?我们是在用自己的眼光看教育,还是在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当一所学校有无数的家长和教师一起来编织爱的故事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象这里将会是一个怎样的校园,会有一段怎样不同寻常的教育旅程。

三、翻转课堂可以常态化吗?——学习过程的重新建构

近年来,基础教育中盛行各种模式,比如杜郎口中学的“高效课堂”模式、昌乐一中的“翻转课堂”模式、“电子书包”、“一师一优课”等,层出不穷的教学新模式让一线教师难以适从,不少地方只是在跟风、赶各种比赛,而实际教学中运用的又是另一种模式。

中山大学王竹立等教授在《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中指出:“以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在于:过度强调将信息技术及其产品引入课堂,却偏偏把互联网拒于学校与课堂的大门之外;过度强调让学生掌握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却忽视了网络时代知识与学习已发生变化这一基本事实。以智能手机为标志的移动互联网,正对课堂教学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互联网+’教育将颠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

教师们习惯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轻车熟路地教学。一边是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一边是传统教学的重复低效,如何才能用“互联网+”教育进行快速整合呢?

刚刚兴起的翻转课堂,无疑是“互联网+”教育的最佳契机,一时间全国各地风起云涌地开始研究翻转课堂。事实上,翻转课堂在学校的常态教学中“叫好不叫座”,为什么?

教师独立作战,工作强度大;课程制作要求高,工作难度大;日常运用推广难,工作实效差。翻转课堂还只是一种尝试、探索,并不能大规模地在学校一线教学中常态运用。

“互联网+”的核心思想是互联网思维,因为数字鸿沟不在于技术,而在于观念。现在一谈到互联网教育、翻转课堂,教育部门和学校首先想到的是资金、设备、技术、资源,不惜重金投入,“武装到牙齿”,而教师对这些技术、设备、资源究竟能理解和运用到什么层面,则很少有人关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行业的“巨人”纷纷倒下,唯独教育圈受的影响是最小的,传统学校是移动互联网最后的孤岛吗?

互联网教育不是把原先的课堂教学形态搬到网络上,“互联网+”教育在中小学推进遇到的瓶颈不是技术,也不是内容,而是运营。这是中小学教师最欠缺的一种互联网思维。

有人把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这20多年历程分为四个阶段,我也在20多年的学校工作中经历过这些时代,感受着教育技术的变迁与时代的进步。让我印象比较深的技术主要有几个方面——仅是个人参与其中并且印象深刻的技术与运用(见下表)。

回顾信息技术在学校20多年的发展,技术始终是学校推进信息化的主要焦点,然而回过头来再看这些技术的变迁,对教师课堂教学影响最大的就是PPT。“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我们首先需要更新的不是技术,而是观念,教育资源也不再需要重复建设,而需要用“互联网链接一切”的思想重新建构,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平台。中小学如何开展“互联网+”行动,不妨先从这里入手——

1.“互联网+”家长课堂:开设周末家长网上学校,利用各种移动终端设备,突破时空限制,让家长成为最好的学习者与志愿者,与学校形成合力。互联网时代,家长必须认识网络、了解网络,才能更好地支持互联网学习。

年代 发展阶段 学校的技术与运用1997年以前 信息时代 磁带、录音机、投影仪、胶片投影、语音教室(大部分学校几乎没有用过就拆除了)1997~2006年 纯互联网时代 PPT、校园网站、博客、微博等2007~2013年 传统企业互联网化时代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交互式电子白板、平板电脑、资源库、出卷系统、网络阅卷、录播教室与视频点播技术、电子书包等2014年起 “互联网+”时代 MOOC、翻转课堂、移动学习

2.“互联网+”教师培训:传统的师训模式已经严重制约了教师的成长,各种在线培训也因为缺乏互动或不适合移动终端学习而往往流于形式,开设移动的教师培训课堂,可以为教师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碎片化的时间完成专业学习与经验分享,也让学校之间跨时间、跨地域、跨学科的交流成为一件十分简单轻松的事情,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用互联网方式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迫在眉睫,这不是应景,而是战略!

3.“互联网+”校本课程:一所学校往往有一门或几门校本特色课程已经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但一所学校的校本课程难以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当每一所学校都可以把自己的特色课程放在网络上共享、学生可以选择性参与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将是真正的资源共建、共享时代的精彩!2015年2月17日晚8∶00,翔宇教育集团卢志文校长带头试水互联网直播课程,在沪江CCTalk的“翔宇教室”开设“年课堂”——羊年说羊,全国各地3000多名翔宇学生及其家庭同时在线收听,这应该是K-12领域“互联网+”校本课程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在线直播,受到了学生与家长的高度评价与支持,有着极其特殊的历史意义。

4.“互联网+”校外补课:为什么目前互联网教育多在培训与补习机构开展得红火呢?补课及家教也是市场的刚需,大量针对补课市场的APP正悄悄地影响着传统补课的市场格局。中考前夕,无锡名师Apple老师的一节中考英语网络直播课,就这样走出了校园,为全体中考学生所免费共享;南京市栖霞区教育局利用本区名师工作室的优质资源,在暑假为全区新初三学生免费开设48节优质课,成为中国第一家用移动互联网在线免费模式提供暑期课外学习的教育主管部门,这就是用互联网实现教育公平、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最好案例。免费、开放、资源共享,这些会成为未来基础教育变革的突破口吗?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学校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的核心阵地,任何等待、观望、猜疑只会让我们停滞不前,唯有行动、改变、快速拥抱变化,才能赢得未来!未来已来,这里的“黎明”不再“静悄悄”,相信传统学校不会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后的孤岛。

Apple老师的英语复习课

【1】《互联网+:跨界与融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5

【2】《碎片与重构:互联网思维重塑大教育》,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5.3

【3】王竹立、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远程教育杂志》2015年第4期

延伸文章

新加坡高中的教育信息化应用:计算机课

猜你喜欢

家长学校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