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控措施

2015-01-24叶昭辉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12期
关键词:体病红细胞

叶昭辉

(重庆市綦江区动物卫生监督所,重庆 401420)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控措施

叶昭辉

(重庆市綦江区动物卫生监督所,重庆 401420)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而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1],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贫血、发热、黄疸、消瘦、呼吸困难、虚弱、腹泻等症状[2]。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均可感染发病,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 病原体

1.1 形态特征

猪附红细胞体菌体较小,其形态多呈球形、卵圆形,少数呈顿号形、杆状,平均直径在0.2~2μm。光镜直接检查血液,红细胞呈橘黄色,附红细胞体附着于红细胞表面呈淡蓝色。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经姬姆萨染色后的血涂片,红细胞上呈粉红色,附红细胞体呈紫红色附着于红细胞上,还可见附红细胞体无细胞壁,仅有单层界膜,无明显的细胞器和细胞核,有时可见丝状尾,呈圆盘状,一面凹陷,一面凸出,表面有皱褶和突起,常互相连接成为聚合小体以凹面附着在红细胞表面[1]。

1.2 理化特性

猪附红细胞体对干燥和化学消毒药物抵抗力不强,常用消毒药物就能将其杀灭。0.5%石炭酸于37℃经3h可将其杀灭。但其对低温冷冻的抵抗力较强,5℃其存活15d,在冰冻凝固的血液中其可存活31d,在15%甘油的血清中-70℃其可存活80d,冻干保存可活多年。

其经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经姬姆萨染色呈紫红色,经瑞氏染色为淡蓝色或蓝紫色。

1.3 致病机制

吸附猪附红细胞体的宿主红细胞发生变形,细胞膜的抗原结构发生改变,或正常被遮蔽的抗原暴露出来,这些抗原被自身免疫系统视为异物,产生抗体来攻击和清除被感染的红细胞,导致溶血、红细胞数减少、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压积降低,引起感染动物发生贫血[1];同时,吸附有猪附红细胞体的红细胞失去可塑性,被机体的脾脏和全身单核巨噬细胞所吞噬,加剧了溶血性贫血的发生以及黄疸、血红蛋白尿的形成。

2 流行特点

附红细胞体感染的宿主很多,牛、羊、猪、兔、鸡和人都可以感染,但大部分是隐性感染,除猪之外的其他动物发病率很低[2]。该病主要发生于是夏季,尤其是雨后湿度大的时候;冬季发病相对较少。猪附红细胞体病在不同品种、年龄和性别的猪上均可感染发病。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性传播、血缘性传播、垂直传播及媒介昆虫传播。该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为节肢动物(虱、疥螨);断奶仔猪饲养密度大、圈舍环境卫生差、营养水平差以及饲养管理水平差等因素均可导致该病的急性发作。

3 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6~l0d。在饲养管理水平好的条件下,大部分表现为隐性感染。猪感染猪附红细胞体后,主要症状表现为高热、黄疸和溶血性贫血。在实际临床上,仔猪、怀孕或分娩后的母猪和肥育猪表现各异。仔猪症状为体温达40℃以上,呈稽留热,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大便干燥或便秘,常伴发结膜炎,眼睑灰暗或水肿,末端血液回流障碍,耳尖出现紫红斑块,胸部、耳后、腹部的皮肤发红,指压不褪色,而成为“红皮猪”[3],尾以及四肢的末端明显发绀,严重者呼吸困难、咳嗽、站立不稳;病程长者出现黄疸。母猪的症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情况:急性感染表现为厌食,体温高达42℃,乳房或外阴部水肿可持续1~3d,产仔后产奶量下降;慢性感染表现为衰弱,黏膜苍白,黄疸,不发情或延迟发情,屡配不孕,流产,早产,产仔数少,产弱仔,木乃伊胎,死胎等一系列繁殖障碍综合征。肥育猪增重下降,多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症状。

4 病理变化

主要病理变化是贫血和黄疸。血液稀薄如水,颜色变淡,凝固不良;脾脏肿大1~2倍,色黑,质软,被膜有结节,结构模糊;肝脏肿大,表面呈土黄色大理石样,有实质性炎性变化和坏死;胆囊肿大,充满黏稠的胆汁;肺红肿、充血,少数肺间质水肿,或伴发胸膜炎;心包积液,心肌苍白柔软,心冠状脂肪沟轻度黄染;胃底出血,胃内有凝血块;肾脏肿大,有出血点;肠黏膜充血、出血;膀胱苍白,黏膜有少量的出血点,内有积液,色如浓茶。

5 诊断

该病诊断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的综合分析确诊。

5.1 直接镜检

(1)鲜血压片:采取病猪前腔静脉抗凝血,加生理盐水1:1.5稀释混匀,取1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置油镜下镜检,发现附红细胞体附着于红细胞表面,使红细胞呈星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4-5],还可以看到在血浆中抖动、转动的原点状病原体,该血样为阳性。

(2)推片染色:采取病猪前腔静脉抗凝血一滴,推片,自然干燥后置油镜下镜检,发现附红细胞体附着红细胞表面使红细胞呈星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4-5]。

(3)涂片染色:采取病猪前腔静脉血,滴一滴在载玻片上,推片,自然干燥后,用甲醇固定后干燥,经姬姆萨染液着染30min,用蒸馏水冲洗干燥后,放在油镜暗视野下检查,可见到红细胞表面附着紫褐状小体,折光性强,外周有一白环,同时见到红细胞严重变形,边缘不整齐,呈现溶血性星芒状[6-7]。

5.2 动物试验

采集病猪血液接种健康实验动物(小鼠、兔、鸡等)或鸡胚,接种后观察其表现并采血检查有无附红细胞体。应用切脾的健康猪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切除脾脏后3~20d,被感染猪表现急性发病,并可检到附红细胞体[6]。此法费时较长,但有一定辅助诊断意义。

5.3 基因工程诊断

猪附红细胞体核糖体RNA(rRNA)为70S(沉降系数),其大小亚基分别为50S和30S;30S小亚基中含16S rRNA。在16S rRNA 的3’端有一个与mRNA翻译起始区互补的保守序列,是mRNA的识别结合位点。因此,通过对16S rR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成为检测猪附红细胞体的重要方法之一。常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初步判断产物的保守性和特异性;核酸序列分析,是检验PCR扩增产物特异性的最可靠方法[8]。

6 治疗

该病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愈率。

6.1 支持疗法

(1)对大便秘结不下者,灌服石蜡油20~50ml或肥皂水、植物油灌肠。

(2)对高烧不下者,肌注复方氨基比林10~20ml。

(3)对贫血严重者,肌注右旋糖苷铁3ml/头;内服硫酸亚铁。

(4)对有继发感染者,采用青霉素配合链霉素抗菌消。

(5)对心力衰竭者,用安钠咖配合5%葡萄糖液静脉注射。

6.2 综合疗法

全场未发病的猪使用多西环素按500mg/kg体重拌料,停药4d后,按同剂量再饲喂5d。也可用四环素、砷试剂(阿散酸)、土霉素等拌料饲喂治疗本病。

7 预防

7.1 加强饲养管理

采用深埋等措施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及时隔离发病猪;加强环境卫生及饲养管理,做好猪舍的驱蚊灭鼠工作;严格消毒制度,对发病圈舍可进行带猪消毒。

7.2 控制感染

(1)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一个月灭鼠一次,加强猪舍驱蚊工作。

(2)加强猪群的日常饲养管理,饲喂高营养的全价料,增强体质;保证猪舍通风透气,注意温度、湿度;控制饲养密度;加强气候变化等应激因素产生的预防用药。

(3)严格消毒管理,规范免疫注射、阉割、断尾、剪牙时的器械消毒。

[1]甘孟侯,杨汉春.中国猪病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425-427.

[2]陈锡平.猪附红细胞体病及综合防治[J].农村养殖技术,2006,7 (3):23-27.

[3]陈勇,刘洋.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防治[J].锦州市太和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1,11(6):43-46.

[4]王承民,马金友,秦建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形态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17-318.

[5]康世良,武瑞统,仝宗喜.国内草食家畜附细胞体病的研究动态[J].中国草食动物,2003,(2):40-41.

[6]吴丈德,刘福怀.牛附红细胞体病[J].中国兽医杂志,2004,(10):51-52.

[7]许应天,李海峰,张守发,等.黑白花乳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及其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兽医科技,2001,(2):31.

[8]吴建平.简明基因工程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13-114.

猜你喜欢

体病红细胞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猪附红细胞体病致病机理及中药防治
肉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技术探讨
MAP红细胞保存液与生理盐水混悬洗涤红细胞的临床疗效比较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猪流感并发附红细胞体病的综合防治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