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在手术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5-01-24袁玉霞
袁玉霞
(长春市朝阳区人民医院手术室,吉林 长春 130021)
全程护理在手术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袁玉霞
(长春市朝阳区人民医院手术室,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在手术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近2年收治的80例手术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全程护理及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机体各项指标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评分明显大与参考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手术室全程护理有助于保证患者手术安全,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助于护患关系的改善。
全程护理;手术室;临床价值
手术室是抢救、治疗的重要部门,技术性要求较强、工作量大、风险性较高等,而手术及麻醉均可导致患者生理、心理上的功能紊乱,甚至导致患者出现强烈的心理及生理应激反应,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是导致护患纠纷的重要原因[1]。围手术期给予患者全程护理干预有助于最大程度的减少患者机体应激、手术伤害,促进患者康复,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探讨全程护理在手术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笔者对我院近两年收治的80例手术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其中男51例,女29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46.35± 5.22)岁。手术类型:普外科35例,骨科17例,妇产科12例,泌尿科16例,排除精神疾病患者及意识障碍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参考组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术前医护人员进行访视,对患者皮肤状态、生命体征、病情等进行观察,同时告知患者手术注意事项等,手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等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全程护理模式,具体报道如下。
1.2.1术前护理:由巡回护士对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术前1 d到病房访视患者,对紧张、焦虑、恐惧患者进行安抚,告知患者手术室环境、相关科室优势、术中麻醉、护理等情况,引导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提高患者耐受性,减少机体应激反应。术前告知患者相关手术注意事项等,并做好术前准备。
1.2.2术中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接待护士要面带微笑,对于出现恐惧、焦虑患者,尤其是非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进行必要的安抚,语言轻柔;在手术中,由于组织牵拉、手术刺激等导致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时,医护人员需要尽量在患者身边,并给予适当解释及轻柔抚摸,采用安慰语言告知患者手术进程,缓解患者的孤独感、无助感,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医护人员语言要亲切、真诚、耐心、体贴的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姑息手术患者,医护人员需要对其进行鼓励及安慰,而对于手术结束患者,医护人员则告知患者手术结束且对患者进行表扬及鼓励。当患者手术切口包扎完毕、各类引流管道通畅后,则与麻醉师共同将患者送回病房,做好交接工作。
1.2.3术后护理:手术后第2天对患者进行回访,观察患者各项指标,同时对术后患者一般情况、感受等进行询问,对于患者出现的不适进行必要的解释及安慰,安抚患者情绪。对患者进行术后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手术后注意事项、护理要点等。对于特殊手术体位、手术创伤较大、手术历时较长或者身体瘦弱患者,则需要加强对患者的观察,观察其皮肤是否出现压伤、受损等现象,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发现及解决。对于担心手术效果患者,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讲解、安抚,告知其手术很成功,从而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加强对患者引流管的观察,避免出现脱落、移动、曲折、堵塞等现象,同时对患者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建议、满意度进行观察,从而更好的为患者进行服务。
1.3观察指标:术中对两组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2)进行观察,同时观察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进行调查,患者出院前,由巡回护士为患者分发我院自拟的患者对护理满意调查表,主要包括患者对与有人员进行沟通交流意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情况、患者对就诊环境满意情况、对医护人员满意情况等、护士态度、手术室环境等,共25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满意为≥80分,一般为60~79分,不满意为<60分[2]。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观察组患者手术中HR、SBP、DBP及SpO2水平分别为(79±6)次/分、(141±8)mm Hg、(88±4)mm Hg、(96.35±4.26)%,参考组患者手术中HR、SBP、DBP及SpO2水平分别为(89±9)次/分、(168±10)mm Hg、(92±5)mm Hg、(92.11±4.02)%,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组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21例,一般满意17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率为95%,满意评分为(93.21±5.34)分,参考组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16例,一般满意12例,不满意12例,总满意率为70%,对护理满意评分为(73.26±5.84)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手术患者术前可出现恐惧、焦虑等负面心理状态,而这种情绪在临近手术时可突出表现,患者可出现强烈应激反应,下丘脑受到影响后,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均会出现系列变化,手术疗效及安全性均受到较大影响,同时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明显提高,导致护患纠纷的出现,因此围手术期给予患者必要的护理干预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3]。全程护理是近年来临床逐渐推广的新型护理模式,患者为护理工作的中心,是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行为的重要体现,全程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在对围手术期充分重视患者的权利,注意对患者隐私的保护及患者心理情感的保护,最大程度的满足一下患者的需求。全程护理中,医护人员在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给予患者护理、医疗、饮食、用药、生活及健康咨询等多方面的服务[4-5],护理连续而全面,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而患者与医护人员的沟通明显增加,有助于更好的配合后期治疗,同时护患关系明显改善。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中HR、SBP、DBP及SpO2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由此可知,围手术期给予患者全程护理干预有助于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安全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有着显著的临床价值。
[1]赵云,钞俊.手术室对患者实施手术全期护理的方法与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7):1913-1914.
[2]莫永兰.全程无缝隙优质服务在中医康复区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9):69-70.
[3]刘玉兰,肖霞,蔡玉珍.干部老年病科开展出入院全程陪同护理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3):1525-1526.
[4]卢玲静.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管理的应用体会[J].医学信息,2010,23(7):228-229.
[5]苏延利,李华.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危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7):2063-2064.
R472.3
B
1671-8194(2015)25-02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