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甘草酸苷临床新用举隅
2015-01-24赵惠荣
赵惠荣
(西山煤电集团古交矿区总医院,山西 古交 030200)
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由甘草酸苷40 mg、甘氨酸400mg、盐酸半胱氨酸20mg组成,适用于慢性肝炎,改善肝功能异常,以及治疗湿疹、皮炎、荨麻疹等疾病。其药理作用有抗炎、抗过敏、调节免疫、抑制病毒复制和灭活以及修复肝细胞损伤。笔者应用甘草酸苷治疗史-约综合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带状疱疹,取得良好疗效,现举例如下。
史-约综合征
患者某,女,26岁,2012年5月10日入院。自述2年前此季节出现发热、咽痛,继之出现全身皮肤密集的对称分布红斑和疱疹,到某医院就诊,确诊为重症渗出性多形性红斑病,即史-约综合征。经住院应用甲基强的松龙、环磷酰胺、头孢哌酮等治疗半月,症状消失出院。出院后口服激素半年停药。2013年同期再次出现上述症状,较上次为重,经住院治疗症状消失,口服强的松8个月停药。本次就诊2d前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周身疼痛。查 体:体 温39.5℃,脉 搏110次/min,呼 吸30次/min,血压110/70mmHg,皮肤出现密集的对称分布境界清楚0.5~1.0cm圆形红斑,间有2~20mm疱疹,疱液渗出,咽部红肿,双侧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明显,余(-)。辅助检查:WBC 15.4×109/L,中性粒细胞80%,淋巴细胞17%,嗜酸性粒细胞3%。尿常规:PRO(⧺),肝功ALT 198U/L,CPR 18.2mg/L。疱疹液常规检查:乳白色浑浊,蛋白阳性,涂片:WBC满视野,脓细胞(⧺)。给予头孢曲松钠、复方甘草酸苷120mg,除胃肠道外静脉予营养支持并补充维生素。7d后体温恢复正常,咳嗽消失,全身疼痛减轻,黏膜受损处渗出物减少,水疱逐渐干涸,皮肤受损处以受累先后顺序依次脱皮。14d诸症消失,皮损恢复正常,复查血尿常规、肝功能及CPR恢复正常出院,随诊2年未复发。
按:史-约综合征及无症状渗出性多形性红斑是一组与免疫有关的急性非化脓性炎性反应,以皮肤黏膜损害多样表现为特征[1],重症者可合并细菌感染和肝功能损害。传统治疗本病是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感染治疗。而复方甘草酸苷有类固醇样作用,抑制变态反应的发展,减少变态反应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2],从而起到消炎、抗过敏、促进皮肤修复作用;同时通过抑制磷脂酶A2的活性达到抗感染,保护肝细胞膜[3],达到降酶修复肝细胞的作用。本研究在抗菌消炎营养支持治疗基础上通过复方甘草酸苷调节免疫、抗过敏、消炎、保肝、降酶等作用,切中病机达到较好疗效。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
患者某,女,65岁。主因四肢躯干丘疹,伴瘙痒3年,加重3个月,于2013年3月5日入院。患者于3年前皮肤出现散在丘疹,瘙痒难忍,情绪急躁,影响睡眠,考虑过敏性皮疹,给予抗过敏中西药物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消失。此后多次复发,且进行性加重,到某医院住院治疗,确诊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给予激素冲击疗法,此后口服强的松30mg,每日1次,雷公藤多苷100 mg,每日3次维持,治疗1个月症状消失出院。出院后激素配合雷公藤多苷治疗,半年后停药。3个月前因生气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来诊,入院查体:大内科查体未见异常。皮肤情况:躯干、四肢散在分布大小不等丘疹,无破溃、渗出、边界不清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9.1×109/L;嗜酸性粒细胞比例16.2%,绝对值1.47×109/L;CRP 10.06mg/L,IgM 416mg/dl,IgE 4.79ku/L。过敏原正常。给予复方甘草酸苷120mg,每日1次,维生素C 3.0g和10%的葡萄糖酸钙10mL,每日1次。治疗1个月,皮疹消退,瘙痒缓解,实验室指标降至正常,治愈出院。随访1年未复发。
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一种,目前对其诊断标准有共识[4],以中老年多见,表现为丘疹瘙痒皮肤损害为主,不累及内脏器官,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大于1.5×109/L,持续6个月以上。病检:真皮血管周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排除寄生虫、药疹、某些血液病和肿瘤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病程呈良性经过。其原发性皮疹呈多样性,可有丘疹、红斑、风团、血管水肿、水疱角化过度等[5]。本病皮损病理表现:真皮浅层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大量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呈带状浸润。传统治疗以激素及免疫抑制等为主。笔者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既有增强激素的抑制应激反应和抗肉芽形成作用,又对激素渗出作用无影响,同时有减轻毛细血管扩张作用;其次,复方甘草酸苷中半胱氨酸抑制真皮浅层水肿,从而达到降低嗜酸性粒细胞,减轻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稳定毛细血管,减少毛细血管渗出,减轻真皮水肿等作用,使皮肤丘疹、瘙痒明显缓解,故收到较好疗效。
带状疱疹
患者某,男,53岁。主因右额皮肤红斑水疱疼痛8d,加重1d,于2013年6月7日入院。患者自诉8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头面部麻木疼痛并出现红斑水疱,呈烧灼样,疼痛剧烈,夜间为甚,口服磺胺甲唑片、双氯芬酸、阿昔洛韦,疗效不佳。1d前右侧胁肋处出现疼痛水疱来诊。入院查体:大内科查体未见异常,右颌下、右腋下淋巴结肿大。皮肤检查:右侧面部、右侧头皮及右侧胁肋部大片水肿性红斑,其上有密集的簇状针头大水疱及血疱,有糜烂渗出,疱液明亮,周边有红晕,无结痂。实验室检查:WBC 7.7×109/L,淋巴细胞15.9%,中性粒细胞67.2%,单核16.1%,余(-)。入院诊断:带状疱疹。给予输复方甘草酸苷120mg,每日1次;甲钴铵1000mg,每日1次。口服络索洛芬并配合红光照射。7d左右皮肤红斑暗褐色结痂,疼痛减轻。14d皮疹消退,疼痛消失,治愈出院,随访1年未留疼痛后遗症。
按: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累及神经及皮肤的疾病。有学者认为老年患者带状疱疹特征因免疫功能低下,发病率较高,神经炎症较重,疼痛症状严重。传统治疗以抗病毒及营养神经辅以理疗,但疗程长,易留严重后遗疼痛。笔者应用复方甘草酸苷取其免疫调节作用,增强免疫力,有抑制病毒繁殖并对病毒有灭活作用,特别是对疱疹病毒作用更强,同时减少病毒对周围神经侵犯,减轻周围水肿,配合甲钴铵及红光照射促进神经皮损修复并减少后遗症痛的发生,从而达到极佳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1]胡亚美,江载芬,褚福堂.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91-692.
[2]江涛.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对渗出性多形性红斑肝肺损害疗效观察[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12):1086-1087.[3]霍淑华,赵淑芬.强力宁治疗毛细支气管炎92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8,13(1):39.
[4]傅武,边文并,李顺凡,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症皮炎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665.
[5]Weller PF.The idiopathic idiopathic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J].J Areh Der-matol,1996,132(5):583.
[6]John RW,MeElhamey J.Postherpetic neuralgia in the elderly[J].Znt J Clin Virol,2009,63(9):1386-1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