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逆汤加味治疗慢性病阳虚证

2015-01-24孔庆为张传恩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9期
关键词:补骨脂阳虚附子

孔庆为 张传恩

(1.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黄墩镇中心卫生院,276800 2.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四逆汤乃《伤寒论》回阳救逆之方,临证多用于急症、重症,症见四肢厥逆,恶寒踡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慢性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慢性病患者即清代名医郑钦安屡次提及的久病及素禀不足之人,久病及肾、久病伤阳,其病变总趋势显然是“阴盛阳衰”,这正是慢性病患者从阳虚论治应用四逆汤加味的理论关键所在。机体正气与邪气在斗争中消耗了大量阳气,导致机体不同程度的阳气损伤,引起机体阳气虚衰,加之慢性病患者,病程长,在中医西化的影响下,动辄清热解毒,损伤阳气,使慢性病属于阳虚证者呈上升趋势。郑氏所倡导的以“阴阳为纲、判分万病、提倡扶阳理念”可使医者提纲挈领,执简驭繁。名老中医刘炳凡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是多因素的结果,治疗疾病不能脱离人这一载体。”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提出“治病必须治人”。中医治病注重以人为本。在临证中只要辨清阴阳,结合病人的病、证、症、舌、脉等表现,及“治病注重治人”整体观,在辨体辨证的基础上,以四逆汤加味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笔者近年临床应用四逆汤加味治疗多种慢性病属阳虚证者,常取得满意疗效,兹将点滴经验与大家分享。

慢性咽喉炎

患者某,女,43岁。因反复咽部疼痛、异物感年余,时时清嗓,时感恶心。曾去某医院检查诊为“慢性咽喉炎”,经口服中西药物半年未愈。查其处方皆为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之品。来诊时患者除见上述症状外,询及患者遇寒及食寒凉食物后咽喉不适症状尤甚,观其舌质淡,苔白,脉沉细。遂用四逆汤加味治疗。处方:炮附子9g(先煎半小时),干姜6g,桔梗10g,甘草6g,半夏10g,厚朴6g,茯苓10g,苏叶3g,麦冬6g。服药20剂,症状消失。

按:患者以反复咽喉疼痛、异物感为主要表现,属梅核气,病机为痰气互结咽喉,肺胃宣降失常所致。患者长期服用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之品,损伤阳气,终至阳虚,故遇寒或食用寒凉食物后症状加重,舌淡,苔白,脉沉细亦为阳虚之象。该患者以四逆汤加味调服,切中病机,温阳化痰、降逆散结之效显著。

腰椎间盘突出症

患者某,女,60岁。左侧腰部及下肢疼痛、麻木半年,遇寒及天气变冷后疼痛及麻木加重,在家经口服中西药物治疗,罔效,于2010年3月延余诊治。患者仍觉左侧腰部及下肢疼痛、麻木、怕冷。平素不喜欢寒凉饮食,喜热饮。观其舌质淡,苔白滑润,脉沉细尺弱。遂以四逆汤加味治疗,具体处方:炮附子15g(先煎半小时),干姜10g,炙甘草6g,川牛膝15g,杜仲15g,补骨脂10g,菟丝子15g。共服30剂,症状消失。

按: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属中医学“腰痛”范畴,腰为肾之府,腰痛与肾关系密切。下肢后侧为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之处,肾与膀胱相表里,故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腰及下肢的疼痛、麻木多可从肾论治;肾多虚证,治疗多以补虚为主。患者遇寒及天气变冷后疼痛及麻木加重,素喜热饮,舌质淡,苔白滑润,脉沉细尺弱皆为肾阳虚之象。该患者的病机为肾阳虚衰、经络失于温煦。治疗以四逆汤为基础组方,切中肾阳虚衰之本,加用性味平和之牛膝、菟丝子,甘温之杜仲、大温之补骨脂,以上四味均入肾经,可引方中诸药入肾,配合主方,共奏补肾助阳、通经活络之功。

慢性盆腔炎

患者某,女,45岁。腰骶部胀痛、牵引少腹反复发作3年。自诉服清热解毒消炎药物反加剧。给予口服白胡椒,每次15~20粒,病情稍缓解,但不能根治。时感形寒肢冷、便溏、头晕、少腹下坠冷痛、喜热饮,月经色淡,白带如涕,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弱。给予四逆汤加味,处方:炮附子15g(先煎半小时),干姜9g,甘草6g,党参15g,茯苓15g,白术10g,补骨脂10g,菟丝子15g。15剂,患者腰腹痛止,炎症消。

按:慢性盆腔炎多属中医学“带下”范畴,病情多缠绵,病久常损伤人体正气,临证须细辨虚之所在。该患者发病以来,服用寒凉清热之品病情加剧,服用温热之品病情缓解,结合症状及舌脉,病机以阳虚为主,兼有湿浊内蕴,故方以四逆汤为主,兼用健脾化湿之党参、茯苓、白术,阳气根于肾,加用菟丝子、补骨脂温肾助阳,故效果更佳。

慢性结肠炎

患者某,女,55岁。左小腹慢性疼痛20余年,反复发作,近一年几乎天天疼痛,可忍,疼痛发作时则腹胀,矢气,小腹凉感,秋冬季加重,便干艰涩,口干、口臭,纳可,舌淡胖润,脉左沉滑右濡软。肠镜示:慢性结肠炎。患者素有胃下垂病史。辨证为阳气虚肠胃寒湿,拟以四逆汤加味。处方:炮附子15g(先煎半小时),干姜10g,薏苡仁30g,败酱草15g,吴茱萸15g,砂仁10g,党参15g,炙甘草10g,大黄5g(后入)。10剂后左小腹痛、口臭减轻,腹胀缓解。继续服药调理,小腹仍胀且痛,夜间尤甚,便干、口舌干燥、舌淡胖润,脉滑软,寸弱。从阳气不足、中气下陷着眼,拟补中益气汤合四逆汤加味。处方:炮附子15g(先煎半小时),炮姜15g,黄芪30g,党参20g,白术30g,升麻10g,柴胡10g,陈皮5g,当归30g,肉苁蓉30g,吴茱萸15g,砂仁10g,枳壳10g,茯苓20g,炙甘草10g。守方调理月余,小腹胀痛消失,余症显减,继续调理月余痊愈。

按:慢性结肠炎多属中医学“腹痛”范畴,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很大关系,病程迁延,必致正虚。该患者小腹凉感,秋冬季加重,结合舌脉,阳虚是病程缠绵的根本,故以四逆汤加味效果明显。疾病日久,多有兼证,故来诊初期配合甘淡微寒之薏苡仁以渗湿健脾、兼制补阳之品之燥,辛苦热之吴茱萸以散寒燥湿,砂仁、党参理气健脾,少用大黄使兼有之寒湿之邪有出路;疾病后期,兼有中气下陷,配合补中益气汤效果更佳。

慢性前列腺炎

患者某,男,46岁。尿频,夜间二三次,尿线分岔,排尿时等待无力,尾骶、会阴部、睾丸疼痛,腰腹发凉、畏寒,前列腺指检轻度肿大,性情郁闷,舌淡胖润有齿痕,脉弦尺沉。一派阴寒之象,虽系前列腺炎,以四逆汤加味治疗。处方:炮附子20g(先煎半小时),干姜10g,川续断25g,补骨脂15g,橘核10g,川楝子15g,小茴香10g,桃仁15g,红花10g,黄柏10g,砂仁10g,吴茱萸10g,炙甘草10g。10剂后诸症减轻,夜尿1次,腰凉好转。守方加减调理1个月诸症消失。

按:患者先天禀赋不足或房劳伤肾,腰腹发凉、畏寒,舌淡胖润有齿痕,脉弦尺沉为阳虚阴寒,兼有湿邪之象。抓准病机,加大四逆汤中附子用量,配合补骨脂、吴茱萸、小茴香、川续断加强温补肾阳之力;橘核、川楝子疏肝理气;桃仁、红花活血;黄柏、砂仁燥湿。诸药配合,切中病机,疗效显著。

小结

四逆汤乃《伤寒论》回阳救逆之方。清代名医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论述:“四逆汤一方是回阳之主方也,世多畏惧,由不知仲景之意也……细思此方,既能回阳,则凡世之一切阳虚阴盛为病者,皆可服也,何必定要见以上病形而始放胆用之,未免不知几也。夫知几者,一见是阳虚症而即以此方,在分量轻重上斟酌,预为防之,方不致酿成纯阴无阳之候也……仲景虽未一一指陈,凡属阳虚之人,亦当以此法投之,未为不可。所可奇者,姜、附、草三味即能起死回生,实有令人难尽信者。余亦始怪之,而终信之。信者何?信仲景之用姜附而有深义也”。唐步祺先生曾言:“数十年临床经验,凡遇阳虚证无论一般所称之肾炎、肝炎、肺炎、心肌炎、胃炎等,只要临床症状有阳虚之实据,即不考虑炎症,辄以四逆汤加味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益佩郑氏之卓见”。

通过笔者之案例,结合历代医家的论述分析,笔者认为,慢性病从阳虚论治,运用四逆汤加味治疗,有其理论基础。此类患者多过度劳倦、烦劳伤阳,以及房劳伤肾,睡眠不足,医者不求经旨,不辨阴阳,滥用苦寒之品,及目前社会背景下贪凉饮冷伤于寒者居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慢性病患者阳虚者居多。笔者在临证中,时存此念,结合“中医治病重在治人”“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等理念,在诊治慢性病过程中运用扶阳法则,应用四逆汤加味治疗,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补骨脂阳虚附子
补骨脂炮制的历史沿革考证
补骨脂炮制前后水煎液致雌性ICR小鼠胆汁瘀积性肝损伤作用比较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大学生阳虚体质睡眠质量和抑郁的关系
阳虚质备孕女性针灸调体的古代文献研究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补骨脂“雷公炮制法”减毒的科学内涵*
阳虚体质遇倒春寒易失眠
附子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不同姜制附子中6种生物碱含量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