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仁县肉牛养殖的发展策略

2015-01-24起正国罗国琴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4期
关键词:肉牛草原养殖

起正国罗国琴

(1.云南省楚雄州永仁县畜牧兽医局,云南永仁 651499;2.云南省楚雄州永仁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永仁 651499)

永仁县肉牛养殖的发展策略

起正国1罗国琴2

(1.云南省楚雄州永仁县畜牧兽医局,云南永仁 651499;2.云南省楚雄州永仁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永仁 651499)

为推进全县肉牛产业发展,加速永仁县畜牧产业科学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我局组织相关人员深入部分乡镇调研,形成此调研汇报材料。

1 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1.1 肉牛生产稳步发展

2013年末,全县水黄牛存栏45 920头,同比增加1 055头,增长2.1%。其中,水牛存栏23 564头,黄牛存栏22 356头;出栏20 660头,同比增加1 442头,增长7.5%,出栏率达44.99%;产肉量2 866 t,同比增244 t,增长7.3%,占肉类总产量的11.87%;实现产值5 206万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14.7%。

1.2 发展优势

一是具有一定基础。2013年全县能繁母牛存栏22 046头,能繁率达43.4%。加之,开展肉牛冻改工作,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和条件。二是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全县有草地面积10.96万hm2,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8.22万hm2,鲜草总产量41.5万t,年产各种农作物秸秆4.48万t,青绿饲料间套种2 666.67 hm2,总产量为1.5万t,加之大量的田地埂产草量,饲草总量达50万t,此外还有大量的糠、麸、糟、饼等副产品。

1.3 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是肉牛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品种改良力度不够,良种覆盖率低,出栏率、商品率低,个体产肉率低;二是产业化程度低。养殖大户比例小,千家万户小规模散养仍占很大比重,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畜产品仍停留在简单屠宰初加工发展型阶段,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尚未形成,小生产与大市场脱节,抗风险能力较弱,养殖效益低;三是畜牧业发展信贷机制不健全。由于圈舍和牲畜不能作为资产抵押,农民无法从银行借贷到扩大生产规模所需的资金;四是疫情防控形势严峻,阻碍了全县肉牛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五是国家扶持资金难以争取。

2 对策与措施

2.1 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领导

养牛业是永仁县的一大优势产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产业。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深化对养牛业地位与作用的再认识,结合永仁县实际,要稳定和完善畜牧业经济发展的组织管理与技术服务机构,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配备化验、诊断、冷藏等设备,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待遇,稳定科技队伍,使之适应工作需要,以建立起高效运作的管理与服务体系。

2.2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速养牛业现代化进程

随着肉牛业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坚持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思路,积极扶持、培育和壮大肉牛养殖大户、规模养殖场、养殖示范小区,加快由千家万户的散养为主向大户、规模场、小区为重点的经营模式转变,发展一批年出栏百头牛的养殖专业户,建立一批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的科学养牛示范村、专业村,走“大户带小户,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线,把适度规模化发展成“一村一品,数乡一业”的群体生产规模。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龙头企业,走公司加农户发展模式,指导规模养殖场(小区)在场址布局、栏舍建设、生产设施配备、良种选育、投入品使用、卫生防疫、粪污处理等方面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并按程序组织生产,达到品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环境优美化“六化”要求,积极稳妥地发展养牛协会,提高农民养殖的组织化经营水平,加快畜牧产业化发展进程。

2.3 加大投入,增强发展后劲

一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扶持。紧紧抓住云南省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和全国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草原生态奖补等机遇,申报、储备一批养牛发展项目,千方百计争取国家和省州对肉牛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快发展步伐。二是加大畜牧业引资力度。引进加工企业,通过以加工促发展,以加工带基地,提高养牛业附加值。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养殖效益。要把永仁县养牛业建成一个产业,就必须加速养牛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对传统养牛业的改造,努力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

2.4 深化草原改革,落实草原补奖政策

进一步深化对草原家庭承包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做好草原家庭承包的发证及后续完善工作,查缺补漏,巩固改革成果,真正做到“草定性、地定权、人定心”。认真落实好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轮牧制度,严禁超载过牧,切实加强草原保护。按照“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量”的原则,指导农户抓好牲畜棚厩建设,改变传统放养模式为舍饲、半舍饲养殖,减少草原放牧压力,大力发展草食畜规模养殖,转变草食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要认真宣传贯彻租占征用草原草地补偿政策,按照农民自愿和依法原则,支持草原合理流转。全面落实好草原补奖机制政策,把补奖资金不折不扣兑现到一家一户。切实保护农民切身利益,努力实现“禁得了、退得下、稳得住”。组织实施好牧草良种补贴项目,开展百亩连片农田地优质牧草种植试点,促进肉牛产业良性发展。

2.5 培育市场,搞活流通

针对养牛业的产销形势,各级政府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市场意识,千方百计搞活流通,货畅其流,开拓市场,通过活化流通渠道作为推动生产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实践证明,抓准一个消费空间,开拓一方市场,就能带动一方养殖,富裕一方群众。首先,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和“由简到全,由少到多,边建设边经营,逐步发展完善”的原则,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办法,用多种投资形式办市场,并突出特色,加快县城和各乡镇活畜交易市场的建设步伐;其次,培育和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的中介组织。一是从政策上活化机制,多加扶持,切实保护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权益,鼓励多渠道经营,为培育高效率的营销大军建立通畅的“绿色通道”;二是积极培育代理商、批发商等中介组织,包括公司、协会、合作组织,科技服务机构等;三是积极扶持个体运销户和营销组织,鼓励养殖户直接参与商品流通,以形成一支集体、个体参与的流通大军;四是建立、完善市场运行机制,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建立市场运行的正常秩序,保证市场的公开性、竞争性、平等性,逐步把流通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使养牛业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得到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肉牛草原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肉牛口炎咋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