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肌筋膜链角度探讨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机制
2015-01-24杜连胜胡勇文
杜连胜 胡勇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院,100035)
颈椎病是一种退行性病变,发病原因复杂,是各种综合因素所致,椎体、椎间盘、韧带等任何一部分发生病变、出现问题,只要发生压迫神经根、血管、脊髓都会导致颈椎病的发生。颈椎间盘变性是颈椎病的直接原因,加速颈椎间盘变性的原因和机制错综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明确,但是目前生物力学对颈椎病的研究比较深入,颈椎病与颈部的姿势、周围组织、肌肉、韧带的张力有关。
我院针灸科从肌筋膜链角度调整颈椎周围组织韧带肌肉的生物力学结构,研究颈椎病的发病原因、机制,探讨手法治疗颈椎病及其功能康复锻炼机制和原理。
手法治疗颈椎病通过生物力学研究为肌筋膜链的作用打下基础。
颈椎力学失衡是颈椎病的重要因素,维持颈椎平衡的稳定性包括内源性稳定性和外源性稳定性[1],椎体、椎间盘和相连接的韧带构成内源性稳定性,颈项部的肌肉群构成外源性稳定性,这两种稳定性其中一项或两项失稳就会发生颈椎病。戴力杨[2]认为,在颈椎病的发病过程中静力失衡在先,而以动力失衡为主,就是说动力平衡和静力平衡是从生物力学角度研究颈椎病发病过程中力学平衡失稳机制。静力平衡是颈椎关节稳定与平衡,是由骨骼、韧带维持来完成。动力平衡是关节稳定与平衡,是肌肉维护的作用。对颈椎生物力学的研究为运用肌筋膜链学说手法治疗颈椎病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根据,为手法治疗创造了条件。
1.软组织松解手法。
当颈椎病发作时,由于疼痛强迫体位导致颈部肌肉挛缩,肌肉的持续紧张和牵拉不平衡会加重颈椎病的症状。软组织松解手法,重要方法是根据肌肉及筋膜的相互作用、相互拮抗、相互平衡、相互制约作用在颈部及相关肌肉、筋膜应用手法进行推、拿、按、摸、揉等,松解颈项部肌肉筋膜及相关的肌肉、筋膜,达到解除肌肉痉挛的作用,恢复脊柱的生理曲度,达到治疗目的。竺融等[3]认为软组织松解手法治疗是将机械能量转化为热能的过程,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扩张局部毛细血管作用,促进局部炎症吸收,缓解肌肉挛缩,加快损害组织的修复。Knapik J J等[4]认为,颈部肌肉在60°/s角速度状态下,肌肉运动主要由慢纤维完成;在150°/s角速度状态下,肌肉运动主要由快纤维完成。由于颈部屈伸肌群组织类型功能上的差异性,主动肌/拮抗肌比值在慢速状态下无法恢复。软组织松解手法要有足够的持续时间。
2.颈颈部旋转手法。
本法可松解颈部肌肉筋膜,按筋膜链关联的肌筋膜松解平衡,让失衡的颈椎达到一个新的平衡,从而解除对神经根和血管的压迫,恢复颈椎的生理曲度和纠正小关节错位,最终达到治疗目的。肌筋膜链平衡为颈部旋转手法做好基础,主要是从旋转的力度、方向、移位程度等方面把握,为颈部扳法做准备。其主要力学机制是颈椎病发作时颈椎关节位置异常。椎间孔变形和横突孔移位,神经根受压刺激水肿或血管压迫,旋转手法重新调整钩椎关节和神经根与椎间盘的位置,恢复正常的颈椎解剖序列,有利于静脉的回流,使神经根周围组织水肿消退而达到治疗目的[5]。
3.颈部扳法。
王新军[6]认为,颈部扳法是在外源性动力不影响下,也就是颈部肌群的肌筋膜放松的前提下,手法直接用力于内源性静力支持系统中,周围韧带关节囊的牵拉产生紧张性回缩力,重新调整关节位置和重新张合关节来纠正关节力线,纠正小关节错位,恢复颈椎的生理曲度。
4.颈部拔伸法。
王玉龙等[7]认为,颈部拔伸法可使颈椎间隙瞬间扩大,椎间盘内压降低,减轻椎间盘突出或膨出;使椎间关节分开闭合,重新调整关节力线。拔伸时,椎管内容量短期内增加,重新建立和椎管内容物的关系,减轻肌肉痉挛,从而在静力平衡和动力平衡方面得到调整。
讨论
力学方面的研究认为,颈椎病主要是由于内源性稳定和外源性稳定破坏而发生。内源性稳定也被认为是静力平衡,外源性稳定被认为是动力平衡,两者中如果一个平衡被破坏就会导致颈椎生物力学失衡,最终发展为颈椎病[8]。
颈椎病的年轻化与现代生活习惯改变相关,如伏案工作、长期电脑操作,使颈部肌筋膜链的协同、互助、拮抗作用失衡,这主要是外源性稳定即动力平衡破坏造成内源性稳定的失衡所致。这种颈椎病在早期中医手法治疗是首选。通过肌筋膜链松解颈部痉挛的相关肌肉筋膜调节颈部的动力平衡,进而用颈部旋转手法、颈部扳法或颈部拔伸法来调节内源性稳定的平衡,这样内源性稳定和外源性稳定恢复了平衡,神经根和血管的压迫得以缓解,颈椎病的症状即消失。
老年人或椎间盘退变早的年轻人颈椎病,其发生主要是以内源性稳定破坏为主,椎间盘退变,周围韧带松弛,椎间盘脱出或膨出,骨质增生和生理曲度消失,神经根或血管受压而出现症状。这种情况脊柱外源组织挛缩粘连。通过肌筋膜链软组织松解手法治疗,调节颈椎的生物力学平衡,达到治疗作用。肌筋膜松解,最主要的是对动力平衡的调节。患者只有进行合理的颈部肌肉锻炼,保持正确的体位、姿势,才能从力学的角度长期维持肌筋膜链的平衡,达到颈椎生物力学的平衡,从而预防颈椎病的发作。
[1]Pope M H,Panjabi M.Biomechanicnl definitions of spinalinstability[J].Spine,1985,10(3):255-256.
[2]戴力杨.脊柱不稳[J].颈腰痛杂志,1994,15(4):247-250.
[3]竺融,沈国权,张喜林,等.推拿对颈型颈椎病颈部肌群力学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5(6):55-57.
[4]Kiapnik J J,Ramos M U.Isokinetic and isometric torque relationship in the human body[J].Arch phys Mcd Rehabil,1980,61(2):64-67.
[5]张军.孙树椿主任医师治疗颈椎病的手法经验[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0,8(4):60.
[6]王新军.论颈椎旋转搬法的机理及注意事项[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47(11):33-34.
[7]王玉龙,吴向琼,程薇苹,等.坐位颈部拔伸手法在治疗颈椎间盘脱出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5):283-285.
[8]黄会保.试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颈椎病发病及牵引治疗机理[J].中医正骨,1991,7(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