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美华主任医师辨治原发性高血压的学术经验

2015-01-24娟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福州350003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10期
关键词:阴虚肝肾病机

陈 娟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3

陈美华主任医师辨治原发性高血压的学术经验

陈 娟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3

陈美华主任医师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病因病机复杂,以“肝肾、痰瘀”为核心,尤其重视肝肾不足、痰瘀内阻这一病机,多采用滋肾平肝、化痰活血法,常常既达到加强与巩固疗效、改善症状的目的,又可减少西药的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药疗法;名医经验

原发性高血压(EH)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点,伴有心脏、血管、脑、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其病因不明。EH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现代临床上西药的降压疗效毋庸置疑,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陈美华主任医师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中医药防治工作,对EH的中医药防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其中医辨治EH的学术经验归纳总结如下。

1 多元分析,综合探讨EH的中医病因

原发性高血压(EH)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作用下的长期复杂的过程,陈美华主任医师通过40余年的长期临床实践观察,认为EH的发病与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劳逸过度、禀赋不足及体质因素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1.1 情志失调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肺在志为忧”,“脾在志为思”,“肾在志为恐”,有节制的情志活动一般不会造成疾病,但若失去节制、情志失调,即会造成疾病。陈美华导师认为情志失调对脏腑功能的影响从EH的发病来说,以肝、肾、心、脾功能失调为多见,尤以肝的功能失调最为多见。长期精神高度紧张,或因忧思郁怒,致使肝失疏泄条达,日久则肝郁而化火,耗伤阴精,导致阴精亏虚,肝阳偏亢,上扰清窍,而致头晕头痛、面色潮红、心烦耳鸣腰酸等,由此引发EH的发病。

1.2 饮食失节 《素问·痹论》曰:“饮食自倍,脾胃乃伤”。饮食失节、饮食偏嗜、过食肥甘厚味或过度饮酒等不良习惯,均可致脾胃损伤,脾胃之运化功能失常,痰湿内生。我们所接触的多为南方患者,南方人喜食海鲜等水产品,这些多为寒凉之品,可导致脾阳受损,水液运化失常加重;且南方多湿热气候,同气相求,灼湿为痰,痰湿郁久而化热,痰热上扰头目清窍,导致血压升高,出现头晕头重等症状。此外,据现代研究表明饮食不当,特别是过食肥甘厚味,易致高血脂动脉硬化而致高血压。故陈美华导师认为饮食失节导致痰湿内生在EH的发病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1.3 劳逸过度 长期的过度劳累或纵欲,易伤阴精,可致肝肾阴虚而肝阳上亢;或思虑过度,暗耗阴血;或劳伤心脾,形神失养,湿聚生痰,上蒙头目清窍。这些因素作用于机体,久之可使积损日益加深,终致出现血压升高。此外,人体需每日适当运动以流畅气血,而使身体康健。《素问·宣明五气论》中说:“久卧伤气,久坐伤肉”,若过分安逸,不注意适量活动,也能损伤人的气血,易使人气血不畅,脾胃功能减弱,久而久之痰瘀湿浊内生,导致郁而化热,痰热上扰,亦使血压升高。故陈美华导师认为,过劳或过逸均可导致人体脏腑的阴阳气血失调,这些均是导致EH的因素。

1.4 禀赋体质不足 人体禀赋来源于父母,EH患者的体质也同样受到父母先天之精的影响,若有家族高血压发病史,则其体质一般属于肝阳偏亢、肝肾阴虚的类型。从EH的发病年龄看,其高峰为40多岁的中年人。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与先天之精有紧密的关系。人体到了40岁后肾之精气渐亏,肝肾阴精不足,肝阳容易偏亢,所以容易患EH;或气虚而生痰湿,风痰相煽上扰清窍,故而出现头晕头重等EH的表现。故陈美华导师认为EH患者的发病与患者禀赋体质不足因素有关。

2 以“肝肾、痰瘀”为核心阐述EH的病机

陈美华导师认为EH的中医发病机制主要与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有关,其中尤以肝肾两脏的功能失调为突出,在EH的病理变化中占有“主角”地位。

根据EH的临床表现,多将其归属于“眩晕”等病的范畴。《灵枢·海论》曰:“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髓聚而充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丹溪心法》云:“肾家不能纳气归元,使诸气逆奔而上,此气虚眩运也”,上述提示眩晕与肝肾两脏关系密切。而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陈美华导师认为EH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而人体在进入中老年后,体内多存在肾之精气亏虚,肝肾阴精不足的变化,加之当今人们多有工作压力大、长期精神紧张等不良情绪刺激,导致人的情志不和,郁怒伤肝,肝郁日久,化火耗伤阴液,终致肝肾阴虚精亏,阴阳平衡失调,肝阳偏亢而导致血压升高,从而发生EH,故陈美华导师认为肝肾两脏功能失调是导致EH发病的关键所在。

早在《丹溪心法》中,朱丹溪就已从痰火立论,力倡“无痰不作眩”的观点;在《医学正传》中,虞抟则提出了“血瘀致眩”之观点。导师认为当今人们常饮食不当,过食肥腻厚味,可使血脂增高,易导致血压升高、动脉硬化;或心情抑郁,肝气郁结,木不疏土,且南方患者多数喜食海鲜等寒凉之品,易伤脾之阳气,致使脾运失健,水湿内聚而生痰,此皆为中医的“痰湿”致病。另外,在EH早期,常见肝气郁滞,气机失调,气滞而血行不畅;痰阻气机,也可导致血液运行不畅;上述的病理变化均可致瘀血内生。此外,EH患者常常伴有脂代谢异常及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的异常等,这也进一步提示在EH的发病过程中,痰瘀内阻这一病机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3 主张“病证结合”的辨治观,注重舌诊与脉诊

因临床上EH患者可能表现为头晕头痛、心烦面红等症状,但有部分患者可以无任何症状,仅仅依靠现代医学仪器检查来发现本病。故对于本病,陈美华导师首先强调辨病,在此基础上四诊合参进行辨证。对于临床上无症状的EH患者,尤其重视舌诊与脉诊。

3.1 舌苔辨证 在临床上对于EH的舌诊,陈美华导师认为:舌质红,多属热证,而高血压病属慢性病,见之则多属阴虚;红而干燥的属热盛而津液不足;舌绛为邪热入于营分;舌质淡而白者,一般属气血两亏;舌淡胖兼舌边齿痕,多属脾气虚;舌光如镜、舌质红绛为病久阴伤胃虚;舌暗,或舌质见紫斑紫点多属瘀血。白腻者主寒湿,黄腻者主湿热。在望舌苔时,需注意因服药或饮食而染色的假苔,尤其是舌苔与病症不相符合的情况。

3.2 脉象辨证 陈美华导师临床极为重视对高血压病的脉诊,切脉要辨明浮、沉、迟、数、滑、涩、大、小八个脉象。在高血压病患者中,一般滑脉多属痰湿内阻,数脉为热邪蕴里,弦细脉为肝肾阴虚,濡细数脉则为阴虚内热,细涩脉可见于阴虚夹瘀等。

4 从“肝肾、痰瘀”入手辨证施治

对于高血压病的治疗,陈美华导师主张在辨病的基础上再进行辨证论治,其辨证论治要点主要分以下几点:

4.1 辨脏腑 在肝者多表现为眩晕而头胀痛,面色潮红,口苦等;在肾者多表现为眩晕而兼耳鸣如蝉,腰酸膝软等;在脾者多表现为眩晕伴神倦乏力、纳呆;在心者多表现为眩晕兼心悸失眠、胸闷。而导师认为高血压病临床上见单一脏腑病变者少,多数涉及脏腑相兼为病。

4.2 辨虚实 凡新病、病程短、形体壮实、呕恶头胀、面赤、心烦口苦,脉弦有力者多为实证。凡久病、病程长、体弱、倦怠乏力、耳鸣如蝉、自汗盗汗、心悸气短、脉细或弱者多属虚证。痰湿壅盛者,多见头重昏蒙、胸闷呕恶、苔腻脉滑;瘀血阻滞者,多见头昏头痛,痛处固定、唇舌紫暗、舌有瘀斑瘀点。然而陈美华导师认为,临床常见EH多非单纯虚实两端,多为虚实夹杂。

4.3 辨清标与本,权衡缓急 EH多为本虚标实之证,其本虚为肝肾阴虚、气血亏虚,其标实为风、火、痰、瘀。陈美华导师认为在临床上,EH的病程演变往往是本虚与标实同时互见。

中医讲究治病求本,治有标本,按治则而论,总以治本为主,但临床上有时治标,有时治本,有时标本同治,这是处理矛盾时的灵活性,也是辨证论治的精神。纵观EH,以本虚标实多见,虽然有本虚的见症,但常以肝阳上亢、风火上扰、痰热、痰浊、血瘀等“标实”较为突出,且以头晕头痛为首发症状,尤其是高血压病出现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时更是标病突出。此时以“急则治其标”为原则,可用平肝熄风定眩、滋阴潜阳定眩、清火熄风止痛等治法。待症状缓解后,则宜以滋养肝肾、补养气血、健运脾胃等法以“缓则治其本”,使阴阳平衡,脏腑功能协调以治其本。陈美华导师认为,在临床上,对EH的治疗还不能把“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绝对化,在多数情况下还需采用标本同治的方法。

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陈美华导师尤其重视肝肾阴虚、痰瘀内阻这一病机特点。强调对EH的治疗从肝肾、痰瘀入手,标本同治。临床上常常运用滋肾平肝、活血化痰的方法治疗EH,收效良好。

5 选药精炼,详参药理

陈美华导师认为,对于大多数EH患者而言,肝肾阴虚、痰瘀内阻即是病机的关键,故临床上多采用滋肾平肝、活血化痰法来处方用药。她制方严谨,遣方有道,处方选药十分精炼,一般八、九味药,或十味药左右。在药物的用量上,主张主次分明,药量适中。

另外,在处方用药上,陈美华导师还有一显著特点,就是在中医理法方药的基础上,参照现代药理研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既遵循中医理法方药之法度,又符合现代的药理研究。如对于EH的治疗,滋肾平肝、活血化痰是常用的方法,常用药如制首乌、夏枯草、杜仲、蒺藜、生地、丹参、川芎、法半夏、葛根等,据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以上药物多有降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这样的处方用药,临床疗效确切,且丰富了中医的遣方用药内容,提高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水平。

6 重视降压达标,强调平稳降压

在临床上对于EH的治疗,陈美华导师重视降压达标,强调平稳降压。她认为,临床上对EH的治疗不宜骤然降压,以免导致血流速度减慢,灌注压降低,造成心、大脑、肾脏等重要脏器供血严重不足。而应用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病,从整体调节人体的脏腑阴阳气血平衡,能够达到稳定血压、改善症状,减少靶器官损害的目的。

总之,对于EH的治疗,陈美华导师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尤其重视肝肾不足、痰瘀内阻这一病机,多采用滋肾平肝、化痰活血法,常常既达到加强与巩固疗效、改善症状的目的,又可减少西药的副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1]叶任高.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7.

陈娟(1973-),硕士学历,副主任医师。

R259

A

1007-8517(2015)10-0031-02

2015.02.15)

猜你喜欢

阴虚肝肾病机
阴虚体质的人炎夏要会调理
从肝肾论治儿童近视的理论探讨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超声引导下老年肝肾囊肿抽吸固化治疗效果观察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代谢综合征中医病机探讨
中风防治灵1号为主治疗阴虚风动型脑梗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