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脂肪肝出血性综合征的病例报告
2015-01-24齐新江
齐新江
(山东省昌邑市下营镇畜牧兽医管理站,山东昌邑 261309)
蛋鸡脂肪肝出血性综合征的病例报告
齐新江
(山东省昌邑市下营镇畜牧兽医管理站,山东昌邑 261309)
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FLHS)是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受营养、内分泌、遗传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经剖检后,发现其腹内壁附着一层厚厚脂肪层,肝大明显,呈黄褐色、质脆并有油腻感,包膜下有部分点状出血。个别鸡该病或肝破裂而死亡。本病会造成产蛋率大幅度下降和蛋鸡死亡,从而造成经济损失。近年来该病发生增加,现简要介绍昌邑市下营镇某村庄蛋鸡普遍发生一种产蛋异常情况,供读者参考。
1 发病情况
一养殖户饲养蛋鸡3500羽,近段时间产蛋率由90~95%下降到83~84%,并有零星死亡。鸡群鸡冠有点发白,精神普遍良好,没有什么特定的临床症状。
2 病理变化
死亡鸡只有点肥胖,剖检见腹内壁贴着一层厚厚的脂肪层;严重的心脏的心肌和心尖部也被脂肪层覆盖;肝大明显,呈黄褐色、质脆并有油腻感,包膜下有部分点状出血,部分鸡肝脏破裂,其周围充满凝血块,肝脏有一处或多处出血点。鸡胃被一层脂肪包裹,且其体积变小,许多死鸡输卵管远端有完全形成而未排除的蛋。
3 诊断
综合上述症状,可判断该养殖户所养蛋鸡患有蛋鸡脂肪肝出血性综合征。
4 治疗
⑴调整产蛋鸡饲料配方:将其中玉米用量降低,并适当添加一些麦麸,以降低能量水平和增加日粮中粗纤维的含量。
⑵饲料中加入氯化胆碱1~2kg/t,蛋氨酸500g,亚西酸钠维生素E粉1×104U和维生素C粉500g,连用一周,病情得到控制。
5 病因分析
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FLHS)是一种代谢性疾病,营养、内分泌、遗传和环境等因素都影响其发生。肝脏脂肪沉积并不总是引起肝脏出血,脂质过氧化物分解生成大量脂质自由基引起细胞损伤,可能是肝脏脂肪含量升高导致出血的分子机制。发病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5.1 遗传因素
肉种鸡高于蛋种鸡,高产高于低产。在大面积发生FLHS的蛋鸡场,发病多见于某个品种的鸡(如海兰鸡)。
5.2 激素水平
雌激素:开产时血浆雌激素水平升高刺激肝脏脂肪生成增多。
5.3 饲料营养
5.3.1 高能饲料
日粮中能量过剩或蛋白质缺乏都可诱发蛋鸡FLHS。它使鸡体内的能量处于超标,自由采食使笼养蛋鸡更易发生。
5.3.2 能量、蛋白比
在高能量:蛋白比(66:94)日粮中,该病发生率可高达30%,而在低能量:蛋白比(60:92)日粮中的发病率为0%。可见,在一定水平范围内,能量蛋白的比例关系可能是导致FLHS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5.3.3 能量来源
以玉米或高粱为基础日粮的鸡群FLHS发生率显著高于小麦日粮鸡群。因此,谷物的不同也常常影响肝脂肪含量,在日粮中添加碎米可显著增加肝中和腹部的脂肪沉积。
5.3.4 钙
FLHS蛋鸡血钙和血磷显著升高,高血钙鸡腹部沉积过量脂肪,鸡冠较大,多数甚至停产,降低饲料中钙比例可以引起肝脏脂肪含量升高和出血。因此,日粮中不同程度的低水平钙可增加肝出血、肝重,并伴随产蛋量下降。
5.3.5 蛋白来源和硒
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明显多于玉米、鱼粉。在日粮中添加0.3mg/kg硒可降低肝出血发生率。
5.3.6 维生素和矿物元素
维生素B12、维生素E和胆碱可能阻止强制饲喂对FLHS的诱发作用。维生素E和硒可降低肝脏脂肪含量,防止出血发生。
5.3.7 毒素
饲料中含有的大量黄曲霉素(>20PPm),饲喂过量的菜籽饼(10%~20%)也有可能成为本病的原因。
6 饲养管理
应激:应激中产生的皮质脂酮和其他皮质激素降低了鸡的生长率,并加强脂肪形成作用。环境因素:在29℃下饲养蛋鸡,采食量和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较13℃时降低,肝脏脂肪含量和FLHS率升高,可见环境温度影响禽类FLHS的发生。
7 防控措施
⑴纠正一些管理错误,降低饲养密度。
⑵限制采食或降低日粮中的代谢能。
⑶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同时首先要严格控制日粮的能量水平和采食量,蛋氨酸、胆碱和维生素E等嗜脂因子的含量均衡。
⑷避免某些传染病和代谢病对肝功能的损害。
[1] 崔红.产蛋鸡脂肪肝出血性综合征的病因及防治[J].中国畜牧杂志,2009,45(10):57-59.
[2] 邵清硕,杨秀峰,王浩,等.一例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症的诊治[J].中国畜牧业,2012,(6):87-88.
[3] 姚志飞.一起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诊断与防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1, (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