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猪猪副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及预防
2015-01-24黄秀玲
黄秀玲 林 琳
(广东信宜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信宜 525300)
保育猪猪副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及预防
黄秀玲 林 琳
(广东信宜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信宜 525300)
2014年12月中旬,信宜市疫控中心接报本市多个镇出现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的幼猪死亡增加的情况,其中,东镇街道尚文村情况较严重,经中心兽医技术人员实地调查和临床诊断,确诊为猪副嗜血杆菌病。
1 临床症状
(1)急性型:往往发生于膘情良好的猪。病猪发热,体温升高至40.5℃~42.0℃,后背有出血点,精神沉郁,反应迟钝,食欲下降或厌食不吃,咳嗽,呼吸困难,腹式呼吸,心跳加快,腹围增大,眼睑水肿,部分病猪出现流鼻液,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出现跛行或一侧性跛行,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也会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发生关节炎时,可见一个或几个关节肿胀,发热,初期疼痛,多见于腕关节和跗关节。起立困难,肢体不协调。
(2)慢性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咳嗽,呼吸困难。皮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食欲下降,生长不良,甚至衰竭死亡。
2 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胸膜炎、腹膜炎、心包炎、关节炎,关节内有淡黄色液体,且量增多,呈多发性炎症。并有纤维素性或浆液性渗出。腹腔积满淡红色浑浊腹水,豆腐渣样淡黄白色的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于肠黏膜和肝脾表面,心脏包裹一层厚厚的绒毛样被膜,心脏与胸腔壁粘连,肺脏肿胀,出血,瘀血,有时肺脏与胸腔发生粘连。肝脏表面附着白色或淡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全身淋巴结肿大,尤以腹股沟淋巴为甚。
3 诊断
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初步诊断为猪副嗜血杆菌病。该病主要发生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的幼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80%。该细菌寄生在鼻腔等上呼吸道内,是属于条件性细菌,可以受多种因素诱发。患猪或带菌猪主要通过空气,直接接触感染其他健康猪,其他传播途径也可传染。主要与主场的猪体抵抗力,环境卫生,饲养密度有极大的关系。如果发生其他疾病,抵抗力下降时,副嗜血杆菌易乘虚而入。
为准确诊断本病,采集病料送武汉科前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做实验室检验,结果诊断为猪副嗜血杆菌病。
4 防治措施
一旦确诊或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必须应用大剂量抗生素进行治疗,并且应当对整个猪群或同群猪进行药物预防。经过如下措施,发生该病地方本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
(1)加强饲养管理,尽可能自繁自养、自育及全进全出;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加强通风,减少尘埃,人工清除干粪,降低舍内氨气浓度,减少应激。
(2)做好防寒保暖,断奶后10~15 d内,仔猪的环境温度保持在28℃~30℃,保育阶段温度保持在20℃以上,最少不低于16℃。提高营养水平,增强体质。
(3)计划免疫。信宜市疫控中心2015年的监测表明,凡进行2次免疫的抗体水平均较高。14 日龄进行猪副嗜血杆菌疫苗首免,间隔15 d后进行加强免疫。
(4)做好药物治疗。大多数猪副嗜血杆菌对恩诺沙星,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头孢菌素类或林可大观和增效磺胺类药物敏感。但对红霉素,氨基糖苷类,四环素有抵抗力。
本病属十分典型的条件性疾病,任何应激因素都是发生本病的直接诱因,尽可能消除各种应激因素和控制其他疾病的流行。隔离病猪,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口服抗生素进行全群性药物预防。本病对磺胺药敏感,医治时以泰乐菌素+磺胺二甲氧嘧连用7 d,或泰妙菌素、利高霉素、甲砜霉素中任选一种,连用7 d。
(5)加强消毒灭源。严格消毒被病猪污染了的猪栏,彻底冲洗干净后,病猪舍内的人行道厚撒一层生石灰粉,栏内每天用高效消毒药将猪严格消毒,l~2次/d,杀灭病原。出入口消毒池每天换药加水。一旦发现新病例立即隔离与消毒。
(6)做好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症状严重的垂危病猪应果断淘汰,连同死猪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