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病异治法在重症肺炎中的灵活应用*

2015-01-24李洁宁秋萍范铁兵李春周姿余杨志旭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10期
关键词:竹茹注射用血常规

李洁宁秋萍范铁兵李春周姿余杨志旭△

(1.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2.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100700)

·临证经验·

同病异治法在重症肺炎中的灵活应用*

李洁1宁秋萍1范铁兵2李春1周姿余1杨志旭1△

(1.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2.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100700)

同病异治法重症肺炎临床经验

同病异治法是指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病情、病机、正邪消长的变化,在治疗同一病证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1]。“同病异治”源于《内经》并率先运用于临床实践中,《素问·五常政大论》中提出“同病异治”的概念,指出“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2]。《素问·病能》将同病异治法在临床实践中进行了具体运用,如“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岐伯曰:此同名异等者也。夫痈气之息者,宜以针开除去之;夫气盛血聚者,宜石而泻之,此所谓同病异治也”。同病异治法的实质是证异治异,即同一疾病在不同阶段表现为不同证候,采取不同治法。以下为同病异治法在重症肺炎中运用的典型病案。

1 病案分析

1.1病案1郭某,女性,80岁,2014年3月23日主因“反复咳嗽咳痰伴发热4个月余,气管切开术后3个月”由急诊以“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气管切开术后”收入重症监护病房。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咯痰伴发热,体温最高39℃,以“肺部感染”收入笔者所在医院,予注射用派拉西林舒巴坦钠、利奈唑胺注射液、伏立康唑胶囊等抗感染治疗后无明显改善,病情渐进性加重伴喘促,先后予气管插管术、气管切开术,呼吸机辅助通气支持,体温反复波动在36~39℃之间,近日患者再次发热至38.7℃,咯痰能力差,间断吸痰,痰黄质黏。既往冠心病、多发性腔隙脑梗死、肺间质纤维化。查体:最低意识状态,被动体位,气管切开状态,呼吸机辅助通气,全身轻度水肿,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右下肺尤甚,心前区闻及2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舌质红,苔黄腻,脉细数。血常规示:WBC 17.53×109/L。胸片示:双肺炎症。入院后予呼吸机辅助通气BiPAP模式(参数为Tinsp 1.4s、f 15bpm、FiO240%、Pinsp 25 cmH2O、PASP 15 cmH2O、PEEP 5 cmH2O)、解痉平喘化痰、胃黏膜保护剂、抗生素等对症支持治疗,3 d后未见明显缓解,中医诊断:肺热病,痰热蕴肺证,处方为石斛15 g(先煎),山药20 g,小茴香10 g,黄柏12 g,茯苓30 g,炒白术12 g,苍术12 g,石菖蒲12 g,瓜蒌15 g,竹茹12 g,厚朴12 g,白蔻仁12 g(后下),黄芩15 g,黄芪30 g,麻黄6 g,桂枝6 g,路路通10 g,滑石20 g(先煎),藕节10 g,生石膏30 g(先煎)。方用5剂,水煎后鼻饲。服药后24 h吸痰量明显减少,体温波动在36.7~37.5℃之间。药后上方去路路通、石菖蒲、麻黄,加白薇、桑白皮、败酱草各15 g,续服5剂,体温恢复正常,痰量明显减少,续服5剂后,病情稳定,转入普通病房。

按语:本例患者高热,伴痰黄质黏,辨证当属痰热蕴肺,以清热化痰祛湿为主。但考虑患者老年久病体虚,佐以调和营卫、益气健脾,消生痰之源。苍术、石菖蒲、瓜蒌、竹茹、厚朴、滑石、藕节豁痰化浊;黄柏、黄芩、生石膏清肺热;桂枝、麻黄、白芍调和营卫;久病入络,久病多瘀,予路路通祛瘀通络;石斛、山药、小茴香、茯苓、炒白术、黄芪益气健脾,建运中州。二诊病情缓解,去路路通、石菖蒲、麻黄,加白薇清虚热、桑白皮与败酱草增强清热化痰之力而病除。

1.2病案2张某,男性,66岁,2015年4月9日主因“发热伴咳嗽、喘憋2周”由急诊以“发热原因待查”收入院。患者2周前感冒后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7.5~38℃,伴有咳嗽咳痰、喘憋不时,3月29日在当地县医院血常规及胸片检查未见异常。3月30日仍发热,咳嗽喘憋加重,乡镇卫生院血常规示:白细胞(WBC)20.00× 109/L,于抗感染治疗,3 d后出现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考虑心衰继而转入上级医院治疗。4月3日当地县医院胸部CT示:双肺多发片状渗出影,考虑重症肺炎,转入外院发热门诊,血常规示:WBC 31.82×109/L。降钙素原检测:2.36 ng/mL。痰涂片示:阴性杆菌、阳性球菌。考虑发热原因待查,重症肺部感染?予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抗感染。4月5日仍发热,体温39.1℃伴呕吐、黑色软便,调整抗生素为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利奈唑胺注射液、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奥美拉唑钠保护胃黏膜,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止呕。4月7日仍持续发热,血常规示:WBC 21.37×109/L。痰涂片发现真菌,未见结核菌,真菌葡聚糖试验2028.8 pg/mL,血清白蛋白降至16 g/L,胸部CT示:双肺感染性病变,结核可能性大。4月8日就诊于外院结核病门诊,接诊医生查看病例后排除肺结核可能,故当日午后就诊于笔者所在医院急诊,予对症治疗后,发热未见缓解,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既往糖尿病、浅表性胃炎。刻下患者体温38℃,神志清醒,午后及夜间发热明显,咯大量黄色黏痰,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大便色黑,近2周体重下降约10 kg,舌红,少苔,脉弦数。查体:双侧语颤减弱,左上肺呼吸音减弱,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及哮鸣音,肠鸣音减弱,1~2次/min。血常规示:WBC 16.41×109/L。入院后予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净、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利奈唑胺片联合抗感染治疗,加用解痉平喘化痰、胃黏膜保护剂等。四诊合参,中医诊断:肺热病,肺热炽盛,气阴两虚证,治以清热化痰,通腑泄热,益气养阴。处方为黄芩15 g,石膏15 g(先煎),白薇15 g,地骨皮15 g,竹茹10 g,瓜蒌15 g,清半夏10 g,大黄6 g(后下),枳实10 g,厚朴10 g,芒硝10 g,玄参12 g,生地黄15 g,麦冬15 g,芦根30 g,白茅根30 g。方用5剂,水煎后鼻饲。3剂后体温旋即恢复正常,后原方略作加减9剂,病情平稳转出。

按语:患者素有消渴,阴虚体质,此次骤然起病,外邪束表,气机郁滞而发热;热邪久居入里而肺热炽盛,失于宣降,咳嗽、咯痰不易咯出;热邪炽盛,久咳多痰,耗伤气津,气阴亏虚更甚,故午后及夜间热势尤显,故辨证为肺热炽盛、气阴两虚。方中黄芩清热燥湿解毒,善于清血分热邪;石膏苦寒善清气分之热,二者相合,气血同治,有利于邪热的清泄与透转。白薇、地骨皮清热凉血兼能养阴。竹茹、瓜蒌、清半夏直接作用于病灶,清肺化痰,以复肺宣降之常。肺热炽盛,腑气不通,耗伤阴津,故予增液承气汤通腑泄热,养阴生津。同时配以大量芦根、白茅根增强清热养阴的功效,故热退病稳。1.3病案3周某,男性,90岁,2014年11月25日主因“咳嗽咯痰伴反复发热1个月余”由门诊以“发热原因待查”收入院。患者2个月前因暴饮暴食出现呕吐、腹泻伴咳嗽咯痰不畅,送入急诊,当时神志不清,口唇紫绀,血气分析提示:Ⅰ型呼吸衰竭,胃潜血阳性,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及吸痰,患者依从性差,病情加重,予气管插管并抗感染、止血、保护胃黏膜治疗,病情未见缓解,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经对症支持治疗后拔出气管插管,间断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期间再次出现感染性休克,给予气管插管及抗感染治疗。目前患者浅昏迷,午后及夜间发热明显,间断吸痰,痰黄质黏,伸舌不能,脉弦细。查体:体温浅昏迷状态,压眶反射迟钝,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湿啰音,右下肺呼吸音低,肠鸣音减弱,2次/min,四肢末端轻度凹陷性水肿。血常规示WBC 21.65×109/L;胸片示双肺炎症。中医诊断:肺热病,正虚邪恋证。处方:黄芪25 g,生晒参10 g,生地黄12 g,当归12 g,百合12 g,石楠叶12 g,益智仁12 g,枸杞子12 g,厚朴12 g,山药20 g,小茴香10 g,茯苓15 g,竹茹12 g,黄芩12 g,白果10 g,高良姜6 g。方用5剂,水煎后鼻饲。服药期间仍间断发热,最高37.5℃,去石楠叶、高良姜,加炒白术12 g,肉苁蓉15 g,干姜12 g,并加大黄芪30 g,茯苓20 g剂量,3剂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痰量减少。

按语:本例患者年高体衰,长期卧床,加之久病耗损,正气亏虚,故用黄芪、生晒参、生地黄、当归、百合益气养阴,石楠叶、益智仁、枸杞子、熟地黄、山药、小茴香、茯苓健脾补肾,扶住机体正气,促进脾肾运化体内水湿痰邪,有利于祛邪外出,增强抗邪能力。外邪侵入,久居体内,留恋不出,以竹茹、黄芩清肺化痰,祛邪外出;白果、高良姜健脾渗湿,白果兼能畅达任脉气机。二诊,考虑患者病程较长,正气亏虚明显,不能鼓邪外出,遵“甘温除大热”的治疗原则,去石楠叶、高良姜,加炒白术、肉苁蓉、干姜,并加大黄芪、茯苓剂量,健运中州,故3剂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痰量减少。

2 结语

同病异治法治疗疾病广泛存在于临床,该法的灵活运用,为临床提供了更为宽广的治疗思路,但应用的关键是在错综复杂的证候表现中善于抓主症,明病机。

[1]范铁兵.体现辨证论治的灵活性——《金匮要略》中的“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N].中国中医药报,2011-3-9(004).

[2]张永康,曹方,王素君,等.从三仁汤临床应用看中医异病同治[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3):559-560.

R563.1

A

1004-745X(2015)10-1868-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5.10.066

2015-05-10)

第3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12]148号)

(电子邮箱:lijiexiyuan@163.com)

猜你喜欢

竹茹注射用血常规
竹茹的临床应用及用量探究
经典名方橘皮竹茹汤历史文献考证与分析*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对比
总裁出场自带水军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