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42例临床观察

2015-01-24袁佛良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11期
关键词:双侧面神经面瘫

袁佛良

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 深圳 518106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42例临床观察

袁佛良

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 深圳 51810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确诊为周围性面瘫的4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综合运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血管扩张剂、B族维生素及针灸等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并选取同期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39例作为对照组,仅采用西医治疗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41例患者中显效38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高达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9%,两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于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中,其临床效果确切,显著优于单独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西医结合;周围性面瘫;应用效果

周围性面瘫又称为面神经麻痹,其主要是指在面神经核或核以下部位面神经受损而表现出来的患侧面部上下表情肌均瘫痪,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患侧额纹变浅或消失,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健侧歪斜,口颊食物滞留等症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病的发病率较高,城市发病率约为38人/10万人口,农村则约为26人/10万人口[1]。该病除影响患者的颜面表情动作外,还会造成咀嚼运动、言语功能、味觉等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目前临床对于本病的治疗尚无统一规范的治疗方案,其主要以西医药治疗为主,但疗效不甚理想[2]。笔者对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并与常规西药治疗作对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至2014年就诊于我科的符合周围性面瘫诊断[3]的患者共41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19例,女性22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34.29± 7.38)岁,病程1~10d不等,平均病程(4.56±1.12)d,其中左侧发病者21例,右侧发病者20例,未见有双侧同时发病者,Bell面瘫32例,Hunt综合征9例;并选择同期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39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8例,女性21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35.11±7.39)岁,病程1~12d不等,平均病程(4.72±1.21)d,其中左侧发病者20例,右侧发病者19例,未见有双侧同时发病者,Bell面瘫31例,Hunt综合征8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采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血管扩张剂、B族维生素等常规西药治疗,其中糖皮质激素采用强的松片 (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3021207)60mg晨起顿服,每3天减量一次,依次减量为30mg、15mg、10mg、5mg;抗病毒治疗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阿昔洛韦注射液(天津药业焦作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4034)500mg静脉滴注治疗,8h/次,共治疗两周;血管扩张剂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m l+长春西汀注射液(河南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0467)20mg静脉滴注治疗,1次/d,共治疗两周;而B族维生素则采用维生素B1注射液 (上海现代哈森 (商丘)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3971)0.1g+维生素B12注射液 (郑州羚锐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1020313)0.5mg肌肉注射治疗,1次/d,共治疗两周[4]。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针灸治疗,所有患者于起病第7天起予针灸治疗,主穴取患侧地仓、颊车、风池、阳白、太阳、迎香;配穴取双侧合谷,双侧太冲;同时配合局部TDP照射。以1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

1.2.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相关文献[5],本研究将疗效分为三个等级,若患者治疗后相关症状完全消失,口眼端正,鼻唇沟对称,皱眉、闭目、露齿鼓腮、撅嘴等均恢复正常者视为显效;若患者治疗后相关症状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面肌功能障碍如面部有轻微不对称、眼睑闭合欠佳等视为有效;若患者治疗后相关症状无改善,甚至有所加重者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2.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 (%)的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41例患者中,全部患者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显效38例,治疗总有效率高达100%,并且治疗过程中尚未见任何不良反应;而对照组的39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经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79.49%,并且发现其治疗后共有5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观察组的治疗疗效要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又称Bell麻痹或面神经炎,为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绝大多数为一侧性,双侧者甚。其发病与炎症、病毒感染、外伤等因素密切相关。治疗上应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功能恢复为原则[6]。其中,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缓解面部水肿,对面瘫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减少某些并发症的发生;阿昔洛韦药物对Bell面瘫及Hunt综合征均适合,起有效抗病毒作用;长春西汀对血管有直接扩张的作用,能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微循环,还能够清除氧自由基,防止缺氧缺血状态下神经细胞神经递质兴奋中毒性损害,从而保护神经细胞;而维生素B12在体内的活性代谢产物为甲基维生素B12,可促进轴突受损区域再生,还可以提高蛋氨酸合成酶的活性,促进髓鞘的主要结构脂质卵磷质合成从而修复损伤的髓鞘,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维生素B1亦有类似的神经修复作用,且两者均为水溶性,不易在体内蓄积,安全性好。可见西医西药对于周围性面瘫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7]。本研究对照组综合运用以上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血管扩张剂、B族维生素等西药进行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 (总有效率79.49%)。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中医药在周围性面瘫中的治疗逐渐被重视和关注。因而本研究采用中医针灸疗法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瘫属于中医学 “卒口噼”、“口眼歪斜”的范畴,其病机为体内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邪趁虚侵入经络,局部气血不通,脉失于濡养,经筋弛缓不收所致。采用针灸治疗能减轻炎症的渗出、水肿,加速炎症局部的淋巴和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受损面神经和面肌的营养状况[8]。地仓、颊车、风池、阳白等穴的位置均位于面神经分支上,对这些穴位的针灸治疗能对患侧的面神经形成有效的刺激,能明显地改善患侧面神经的血供及减轻其水肿。本研究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主穴取患侧地仓、颊车、风池、阳白、太阳、迎香,配穴取双侧合谷、双侧太冲的针灸治疗,同时配合局部TDP照射,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达到100%。

综上所述,采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血管扩张剂、B族维生素及针灸等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显著优于单独西药治疗,且操作简便,安全性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1]李世绰.神经系统疾病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65-268.

[2]王拥军.神经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10-120.

[3]韩维举,韩东一.周围性面瘫[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0,8(2):110-116.

[4]夏煜.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8):23-29.

[5]贾淑丽.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61例疗效观察 [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2):182-188.

[6]罗启德.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82例的体会 [J].哈尔滨医药,2010,30(4):61-62.

[7]冀占岭.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而瘫56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1,20(5):17.

[8]王利民.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J].中医药学报,2011,39(3):121-125.

R745.1+2

A

1007-8517(2015)11-0132-02

2015.04.09)

袁佛良 (1981-),男,硕士研究生,主治医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耳科。

猜你喜欢

双侧面神经面瘫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隔姜灸在周围性面瘫病护理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面神经畸形人工耳蜗植入围手术期处理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