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2015-01-24陈楚填李裕葵张少丰李文忠尹艳丹方焕仪叶长钦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11期
关键词:凝血酶原凝血酶计数

陈楚填 李裕葵 张少丰 李文忠 尹艳丹 方焕仪 叶长钦

广东省东莞市厚街医院,广东 东莞 523945

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陈楚填 李裕葵 张少丰 李文忠 尹艳丹 方焕仪 叶长钦

广东省东莞市厚街医院,广东 东莞 523945

目的:研究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创伤严重且进行大量输血的患者57例为研究对象,对比所有患者输血前后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浓度。结果: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后凝血功能明显下降,其中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及血浆凝血酶时间均明显延长,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血小板计数减少,血红蛋白浓度上升,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进行大量输血后凝血功能明显下降,因此输血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并依据患者实际补充血小板或血浆,以避免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从而改善输血效果。

严重创伤;大量输血;凝血功能

大部分严重创伤患者失血量大,临床中多应用大量输血挽救患者生命,但大输血的不当使用易造成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从而致使患者的手术感染率与病死率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1]。本次研究通过选取57例行大出血的严重创伤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其输血前后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浓度,以探讨大量输血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本院诊治的创伤严重且进行大量输血的患者57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6例,年龄为21~65岁,平均年龄(46.17± 5.30)岁;疾病类型:15例四肢损伤,9例骨盆损伤,23例腰部损伤,10例多发伤;患者的平均输血量为(5618.70 ±2075.25)ml。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心电图、动脉压与静脉压及血氧饱和度监测,并开发两条静脉通路,之后以晶体溶液稳定血容量。当失血量大于1000 ml,输注新鲜血浆及红细胞,当失血量达到100%时,输注5~10U的冷沉淀及1~2U/kg的血小板,并将患者送入病房或ICU。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输血前后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血浆凝血酶时间等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用资料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录入及处理,计量资料以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输血前后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变化情况 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后凝血功能明显下降,其中纤维蛋白原(Fig)水平下降,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血浆凝血酶时间(TT)均明显延长,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 患者输血前后的血小板及血红蛋白变化情况 严重创伤患者进行大量输血后血小板计数减少,血红蛋白浓度上升,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创伤患者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其突发性与严重性给临床治疗提出重大挑战,大量出血作为严重创伤的典型症状,是临床治疗中抢救患者生命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临床中常应用晶体液、胶体液及全血等血制品,以挽救患者生命并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然而不当的输血易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输血前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均正常,在大量输血后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且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及凝血酶时间均明显延长,其中纤维蛋白原水平由(4.35±1.29)g/L降至(3.21±1.08)g/L,输血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患者输血后的凝血功能明显下降。其原因在于,严重创伤导致患者大量出血,从而致使大量凝血因子的流失,而患者大量输注库血,稀释了患者体内的凝血因子并导致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2]。同时,库血温度多低于自身体温,大量的输注导致人体体温的下降及凝血因子活性的降低,延缓了凝血酶原、活化部分凝血酶及凝血酶时间,从而致使患者凝血功能的下降,甚至导致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

对比研究结果还发现,输血前患者的血小板及血红蛋白均低于正常值,输血后血红蛋白浓度上升,而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其中血小板计数由(227.45±58.71)×109/L降至(85.32±51.13)×109/L。其原因在于,一方面严重创伤患者的大量出血导致血小板大量流失,输血前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偏离正常值,止血过程大量消耗血小板;另外,大量输注缺少活性血小板的库血致使血小板的稀释,从而导致血液中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3]。

综上所述,尽管大量输血是挽救严重创伤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但大量可导致凝血功能的降低。因此,在临床应用短时间的大量库血输注时,可适当加热血浆,并依据患者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充血小板,避免患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从而有效改善输血效果并挽救患者生命。

[1]韩杰,李春华.大量输血对患者血小板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J].北京医学(临床输血专栏),2011,33(10):860-861.

[2]于丽君,朱国标,李翠莹,等.大量输血患者血小板和出凝血功能变化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3):3252-3254.

[3]刘颖,曹建明,彭阿钦.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J].河北医药,2014,36(6):845-847.

R457.1+3

A

1007-8517(2015)11-0116-01

2015.03.07)

猜你喜欢

凝血酶原凝血酶计数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的临床价值
古人计数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磁珠固定化凝血酶的制备及其在槐米中活性化合物筛选中的应用
基于稀土离子介导石墨烯量子点荧光开关的凝血酶生物传感器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与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检验价值
血清生化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在妊娠肝病患者检测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