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脱位42例临床观察
2015-01-24谢阳江
谢阳江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矿控股集团总医院骨一科,贵州 六盘水 553000
后路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脱位42例临床观察
谢阳江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矿控股集团总医院骨一科,贵州 六盘水 553000
目的:观察后路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胸腰椎骨折及脱位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前路复位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椎体前后缘高度、椎管狭窄程度、Cobb角变化情况,并评价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椎体前、后缘高度,椎管狭窄程度和Cobb角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分级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是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脱位的理想方案,值得临床进一步借鉴和推广。
胸腰椎骨折;脱位;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前路复位固定术
胸腰椎骨折在临床较为常见,胸腰椎骨折合并脱位多由于致伤暴力较大,脊髓和神经受伤较重,同时脊柱的稳定性也受到很大破坏[1],因此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对于胸腰椎骨折合并脱位应尽早行手术治疗,以便恢复神经功能。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脱位的手术方式较多,笔者近年来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脱位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骨科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84例胸腰椎骨折及脱位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17~67岁,中位年龄(42.1±2.2)岁;骨折部位T11 9例,Tl2 6例,L1 15例,L2 12例;受伤原因:车祸伤32例,高处坠落伤7例,重物压砸伤3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21~69岁,中位年龄(45.3± 2.5)岁,骨折部位T11 12例,Tl2 5例,L1 18例,L2 7例,受伤原因:车祸伤29例,高处坠落伤9例,重物压砸伤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均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有手术治疗指征。患者全身麻醉后取俯卧位,取以伤椎及脱位为中心的后正中纵切口,显露伤椎和相邻椎板、关节突和横突,在C臂机下定位,确定置入螺钉的方向及深度,切除下位椎体的双侧椎板、棘突及双侧关节突关节,C臂辅助下于伤椎及脱位间隙上下椎体植入椎弓根螺钉。对脱位的关节进行复位,撑开压缩椎体,使其恢复正常位置,而后置入螺钉,C型臂确认位置后行内固定治疗。创面彻底止血后使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冲洗,逐层缝合伤口,并留置负压引流管。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的前路复位固定骨折脱位的椎骨,T12~L2段椎体骨折采用胸膜外腹膜后入路,L2以下采用腹膜后入路,使用脊柱前路钢板或钉棒系统进行内固定,植骨融合采用大块髂骨或钛网。1.3 观察指标 术后对患者进行12~18个月的随访,复查X片及CT,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椎管狭窄程度和Cobb角变化。同时采用Frankel脊髓损伤评分法[2]对观察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分级评价。A级:损伤平面以下深浅感觉完全消失;B级:损伤平面以下深浅感觉完全消失,仅存骶区感觉;C级:损伤平面以下仅有某些肌肉运动功能,无有用功能存在;D级:损伤平面以下肌肉功能不完全,需要拄拐行走;E级:深浅感觉、肌肉功能良好,有病理反射。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神经功能分级评价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指标 观察组治疗后的椎体前、后缘高度,椎管狭窄程度和Cobb角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观察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椎体前缘高度(mm)椎体后缘高度(mm)椎管狭窄程度(mm)Cobb角(°)对照组63.4±7.1 89.2±4.7 7.1±3.8 10.4±3.2观察组 88.6±5.9▲ 96.1±6.9▲ 21.3±7.6▲2.5±1.2▲
2.2 神经功能 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分级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胸腰椎骨折脱位损害了脊柱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容易造成椎管狭窄、脊髓压迫、神经根损伤[3],故需通过手术治疗的方式解除脊髓和神经的压迫,对受伤的椎体进行有效的固定,以恢复脊柱的生理曲度并重建脊柱的稳定性[4]。目前对于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在手术入路选择上主要有后路、前路和前后联合入路,前路手术仅能对有限的节段进行复位固定,常常需联合后路手术,因此手术创伤较大,患者出血量多,不是一种理想的手术入路选择[5]。
随着近年来临床对胸腰椎骨折、脱位的认识不断加深,及脊柱内固定器械的发展,后路钉棒系统在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脱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结果表明: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脱位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椎管狭窄程度和Cobb角,促进脊柱生理功能和解剖结构恢复,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这与谭祐光[6]的报道一致。后面入路的手术视野暴露较为清晰,手术创伤小,复位及固定不受脊柱节段的限制,能够一期完成复位、固定、减压、融合[7-8]。钉棒系统属短节段内固定,能够避免长节段固定对脊柱活动度的影响,从而保留了运动功能,更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可同时固定脊柱的前、中、后柱,从而达到有效的解剖复位。钉棒系统通过器械自由撑开,可灵活进行立体多面旋转,能够矫正椎体骨折及脱位。此外,可根据骨折后突的程度,灵活进行棒预弯,从而实现不同方向及不同程度的矫正[9]。值得注意的是在手术过程中应从解剖关系相对保持正常的两端向中间解剖,以减少对组织的损伤,在行椎管减压前先整块切除下位椎体双侧的椎板以及棘突,复位椎体前切除双侧关节突关节,在进行复位和使用撑开器时动作应轻柔,禁止强行推压复位,以免损伤脊髓和神经。
综上所述,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是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脱位的理想方案,值得临床进一步借鉴和推广。
[1]甄平,刘兴炎,李旭升.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后路复位与固定 [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4):312-313.
[2]夏群,金鸿宾.脊髓损伤严重度评定标准的研究进展 [J].中华骨科杂志,1998,18(3):176.
[3]徐晶.后路钉棒系统治疗86例胸腰椎骨折及脱位疗效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6):199-200.
[4]叶冬梅.后路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外伤性骨折脱位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0):92-95.
[5]Alohaid A,Arlet V,Oucllct J,et a1.Technical notes on reduction of thoracic spine fracture dislocation[J].Can JSurd,2006,49(2):131-134.
[6]谭祐光.后路钉棒系统治疗86例胸腰椎骨折及脱位的疗效分析 [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49-50.
[7]Alanay A,Acaroglu E,Yazici M,et a1.Short segment pedicle
instrumentation of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Does transpedicular intracorporeal grafting prevent early failure[J].Spine,2001,26(2):213-217.
[8]陶君,孙金星,王红艳;等.屈曲位撑开提拉复位法治疗伴有严重脱位的胸腰椎骨折[J].脊柱外科杂志,2014,12(2):78-80.
[9]黄建华.后路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脱位50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12):67-68.
R683.2
A
1007-8517(2015)11-0055-02
2015.03.24)
谢阳江(1972-),男,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