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例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
2015-01-24郝平
郝 平
(江苏省沛县人民医院,江苏 沛县 221600)
125例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
郝 平
(江苏省沛县人民医院,江苏 沛县 221600)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老年下肢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老年患者术后经临床护理,无1例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给予DVT的预防及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老年人骨质脆性增加,下肢骨折的发病率较高,骨折后组织修复能力差,需要较长时间卧床加之高龄、吸烟、基础疾病等情况,容易导致血流瘀滞,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DVT是创伤性骨折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若未对骨折后患者采取任何预防措施,其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可高达到58%[1]。目前尚无治疗DVT的有效手段,关键在于预防。如不及时防治,一旦栓子脱落,可引起急性肺栓塞,导致患者猝死[2]。因此,老年人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是围手术期至关重要的护理问题。本文旨在探讨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25例,男性56例,女性69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70.4岁。其中股骨颈骨折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40例,胫腓骨骨折39例;左下肢骨折81例,右下肢骨折44例。98例患者伴有合并症,合并高血压90例,糖尿病21例,冠心病3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3例。骨折原因:车祸伤42例,摔伤83例。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住院时间最长5个月,最短20 d,平均42 d。
2 护理措施[3-5]
2.1 入院宣教:入院后,告知患者及家属骨折后术前、术后相关知识,尤其对有高龄、吸烟、肥胖、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下肢静脉曲张等DVT高危人群,讲解DVT的发病原因、常见症状及严重后果,讲解术前训练、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促使其引起其重视并主动配合治疗。
2.2 心理护理:骨折是突然发生的,加上治疗时间长、担心预后、费用等问题,老年骨折患者常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悲观等不良情绪,护士应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掌握沟通技巧,详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告知其手术方法及成功率,解除患者心理压力,患者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2.3 术前护理:完善相关检查,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和床上大小便训练,治疗各种合并症,积极术前准备。
2.4 术后护理
2.4.1 常规护理:术后注意患肢保暖,保持敷料清洁干燥,观察切口部位出血情况或局部有无血肿,注意平衡膳食,预防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发生。
2.4.2 DVT预防护理:①体位:术后抬高双下肢高于心脏平面20~30 cm,可利于静脉回流;膝关节屈曲15°,使髂骨静脉呈松弛不受压状态;患者麻醉清醒后至少2 h翻身1次。②术后每1~2 h观察肢体的末梢血运情况,注意患肢的肿胀程度、皮肤色泽、温度、浅静脉充盈情况、足背动脉搏动强弱等。同时要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③保护静脉:穿刺时提高穿刺成功率,尽量避免在下肢进行静脉穿刺,避免同一部位、同一条静脉反复穿刺,避免使用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使用高渗等刺激性药物时,更应该注意保护好静脉。④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食低脂、高纤维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⑤功能锻炼:清醒前护士或家属被动按摩患者下肢肌肉并做足踝被动运动。麻醉清醒后即指导、督促患者开始主动功能锻炼,手术当天做足背背伸、跖屈活动。术后第2天,做股四头肌及小腿肌肉的等长收缩,术后1~2周主要使患者掌握正确的踝、膝关节伸屈运动、足趾活动及股四头肌和小腿肌肉等长收缩运动。后期恢复期间辅助应用弹力袜,可有效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3 结 果
本文125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经精心的术前、术后护理,无1例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
4 讨 论
骨折术后卧床患者出现下肢DVT主要考虑以下原因[6-8]:①静脉回流缓慢:患者术前肢体肢体固定;术中因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内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心排血量减少,静脉回流缓慢。术后患者卧床、切口疼痛等原因,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血流速度减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增加。②静脉壁损伤:患者外伤、术中体位摆放、牵引、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及反复穿刺均可导致脉内膜损伤,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同时静脉壁电荷改变,导致血小板凝集,黏附,形成血栓。③血栓高凝状态:老年患者因生理功能下降,且多数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加之平素活动少,血液多呈高凝状态;此外,因骨折外伤、手术可引起血小板黏聚能力增强、血小板变态,血液易凝结,损伤内皮细胞,激活血液凝固及纤溶系统。总之,DVT是局部和全身诸多因素所导致的疾病过程。本组125例下肢骨折患者均是60岁以上老年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阻肺等基础疾病,骨折损伤加之手术造成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
DVT时患者可出现患肢肿胀、疼痛或压痛、皮肤色素沉着,行走后患肢易疲劳或肿胀加剧。但半数以上的下肢DVT患者无自觉症状和明显体征。应通过测量双侧下肢的周径来评价,双侧相差>1 cm即考虑有临床意义[9]。
在临床护理中,应严密监测下肢骨折术后卧床老年人,预防下肢DVT的发生,主要预防措施包括[10-11]:①知识宣教,提高骨折患者对骨折创伤并发DVT的认识,告知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指导正确的活动方法。②注意观察患肢肿胀情况,若患肢肿胀明显,出现且肌肉硬、深压痛时,应注意与一般疼痛及术后患肢普通肿胀及淋巴回流障碍引起的水肿相鉴别。③注意体位与肢体功能锻炼,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④戒烟禁酒,饮食调整,保持大小便通畅。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不仅需掌握DVT的病因、临床表现及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还要对患者及家属实施相关知识宣教,能够对DVT的及早发现,及早采取效应处理措施,有效降低下肢DVT及并发症的发生。
[1]张福明,孔祥瑞,刘德政,等.低分子肝素钙防治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86例[J].中国药业,2010,19(11):57.
[2]潘丽然,陆美花.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中外医疗,2014,32(24):194-196.
[3]刘辉.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33):4421-4422.
[4]李志华.早期护理干预在改善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379-380.
[5]刘春蓉.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及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安徽医药,2014,18(1):183-185.
[6]刘浩宗.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7):103-105.
[7]Khosravi A,Gharipour M,Isfahani MA,et al.Perspective on the hospital incidence rateof deep venous coagulopathy:Clinical and biochemical diagnostic markers[J].Adv Biomed Res,2014,3:254.
[8]Yeo DX,Junnarkar S,Balasubramaniam S,et al.Incidence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nd its pharmacological prophylaxis in asian general surgery patients:a systematic review[J].World J Surg,2015,39(1):150-157.
[9]何晓艳.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25):161-162.
[10]孙瑞.围手术期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4):159-160.
[11]逄琳.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2):2368-2372.
R473.6
B
1671-8194(2015)07-02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