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学文从颅脑水瘀论治中风病

2015-01-24李宝玲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8期
关键词:中风

张学文从颅脑水瘀论治中风病

李宝玲

(山西省中医院,太原 030012)

【关键词】张学文;中风;颅脑水瘀

收稿日期(2015-01-09)

中风又名卒中,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斜,或不经昏仆,仅以半身不遂,口舌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1]。国医大师张学文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载,擅长中医内科、急症,对中医诊治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对中风病的认识更是研究颇深,自成体系,临床上从颅脑水瘀论治本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笔者有幸师从张学文老师,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中风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病因病机

张学文老师认为,中风病的病位在脑,与肝、脾、肾密切相关。肝主疏泄,喜调达而恶抑郁,若七情失调,肝气郁滞,血行不畅则瘀阻脑络;脾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精微,若饮食失调,则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气不化津,聚湿生痰;肾乃“先天之本”,肾在生理病理上的改变直接影响着血液的运行。若久病、年老体弱或纵欲过度,导致肾虚,肾虚元气不足,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则气虚血瘀;肾阳不足,不能温养血脉,则血寒而凝滞;肾阴不足,易生虚火,则血液凝滞;肾精不足,血液生成减少,血不养脉,则血管硬化,脉络滞涩,气血运行不畅。其病机总属气血流通不畅,以致脑脉瘀阻,或络破血溢,最终导致瘀血内留,水津外渗,水瘀互结于颅内,脑窍闭塞,脑神失养,神机不运而变证丛生。其病性虽为本虚标实,但颅脑水瘀是本病发生的关键所在。

治则方药

治则治法:针对中风病的病因病机,张学文老师认为,脑窍贵在清灵通利,故治则为醒脑通窍,活血利水。在颅脑水瘀证治中,纯化瘀则水不去,单利水则瘀不散,唯有化瘀利水同施,才是正治。

张学文老师据临证经验自拟通窍活血利水方,药物组成:丹参15 g,桃仁15 g,红花15 g,益母草30 g,茯苓24 g,川牛膝15 g,白茅根30 g,川芎12 g,赤芍12 g,水蛭6 g,三七粉(冲)3 g。方解:方中丹参、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化瘀;水蛭、三七粉活血止血,祛瘀生新;茯苓、白茅根、益母草利水化浊;川牛膝活血利水,引水引血下行。诸药配合,活血化瘀止血,开窍醒神,脱水降压。治疗缺血性中风无论是急性期或恢复期,辨证属颅脑水瘀型,均可用基本方加减[2]。

病案举例

患者某,男,55岁,2013年4月6日初诊。患者3 h前因与家人吵架,情绪激动,突然昏仆,神志不清,并伴有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呕吐物为食物残渣,成喷射状,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二便失禁。遂由急诊收入我科。查颅脑CT示:左侧基底节区出血,出血量为30 mL,并破入侧脑室。因经济原因,家属拒绝手术,选择内科保守治疗,遂给予脱水降颅压和对症支持治疗。请张学文老师会诊,查舌质暗红,苔黄腻有瘀斑,脉弦涩。中医诊断:中风,中脏腑;辨证:颅脑水瘀型。治法:通窍活血,化瘀利水。药物:丹参15 g,桃仁15 g,红花15 g,益母草30 g,茯苓24 g,川牛膝15 g,白茅根30 g,川芎12 g,赤芍12 g,水蛭6 g,三七粉(冲)3 g,石菖蒲10 g。3剂,水煎服,每日3~4次。服药后,患者神志清,头痛、恶心、呕吐症状减轻,1周左右病情基本稳定,15 d后因经济原因选择出院。之后一直在门诊复诊,门诊复诊皆在原方基础上加减,3个月后症状基本恢复,生活能够自理。

按:张学文老师认为,颅脑水瘀是中风病发病的关键,并可见于中风的急性期或恢复期。急性期因瘀血水浊等病理产物压抑脑髓可导致病情危重,见神志不清、昏愦不语,言语错乱,头痛呕吐,缓则水瘀互阻,脑神失养,肢体失用。张学文老师在通窍活血汤基础上加用丹参活血化瘀,茯苓、益母草利水化浊,川牛膝活血利水,引水引血下行,取名“通窍活血利水方”。临证应用,根据病情灵活化裁。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伴有脑水肿,加三七粉、水蛭行血止血,祛瘀生新。全方具有化瘀止血、开窍醒神、脱水降低脑压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323-324.

[2] 李会琪, 刘淑霞, 张学文.通窍活血汤在脑病中的应用[J].陕西中医,2007,28(11):1551-1553.

单方验法

猜你喜欢

中风
摄入健康的植物性饮食或可降低中风风险
完形填空专练(四)
针刺配合振腹推拿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效果观察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sic And Language Abilities
神奇T恤助力防止中风
CCR5基因阻碍中风患者康复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红黄绿”三色套餐查中风
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52例
中风后偏瘫可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