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汤建光治疗鼓胀经验

2015-01-24张运希,汤建光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8期

汤建光治疗鼓胀经验

张运希指导教师:汤建光

(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安阳 455000)

【关键词】汤建光;鼓胀;临证经验

收稿日期(2014-12-11)

[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研究开发项目(20121106)

“鼓胀”属于西医学肝硬化腹水范畴。为现代消化内科临床常见病,也是临床难治病之一。我国古代将其列为“风、痨、鼓、膈”四大顽症之一。西医学认为肝硬化腹水主要是由于多种病因导致肝脏严重受损,假小叶形成导致血液循环障碍,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等因素引起大量组织液进入腹腔形成腹水。

病因、病机

中医学有关鼓胀的成因,《黄帝内经》认为是浊气所致;《诸病源候论》认为与感染“水毒”有关。汤建光老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认为本病与“感染病毒”“长期嗜酒”“药物损伤”等有关,即感染乙肝、丙肝等病毒,饮酒过多,饮食不节及其他疾病转变而致。

汤建光老师认为鼓胀的形成根本在于正气亏虚,主要表现在脾虚、气虚、阴虚等方面。临床上以标实证腹水为主要表现。

三焦在腹水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三焦的决渎作用,排泄水液,与肺、脾、肾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即《黄帝内经》所谓:“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肺主气,司呼吸,肺气宣达肃降,才能通调水道,下入膀胱;脾主运化,升清降浊;肾主水,司开合,肾阳的温煦,具有使体内的水液输出与排泄的作用。若肺、脾、肾功能失调则三焦气化无主,临床除肝硬化腹水的一般症状外,每因水气上泛而出现气短、咳喘、胸胁满闷、腹胀、腿肿、尿少、面黄,苔白或腻等。肝硬化初期肝郁血滞,中州不运,湿热凝聚结痰,痰阻血络。进一步发展至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三焦气化不利,气血运行不畅,水湿不化,聚而成水。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气郁血滞,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以致聚水而为胀;由气虚血滞,气虚则血无以帅行,或血行不畅而滞留,气血不行则水湿难化,同时脾居中州,为水湿运化之枢机,脾虚或肝病及脾,运化失职,水湿不能正常运化而胀满为鼓。

鼓胀是肝硬化失代偿阶段的一个表现。鼓胀的发生多与病毒性肝炎关系密切,湿热疫毒之邪困阻脾胃,脾失健运,气血化源不足,湿浊不运,正气不行,湿浊顽痰凝聚胶结。另一方面,热淫血分,伤阴耗血,气虚血滞,以致瘀血停留,着而不去,瘀血与痰湿凝结,阻滞血络则成痞块,进而凝缩坚硬,推之不移,脉道受阻,则络脉怒张,青筋暴露。

治疗

1.扶正固本,驱邪利水:鼓胀本质即本虚标实。因此汤建光老师在治疗上主张以扶正为主,逐水为辅。以补虚扶正为常用治法,逐水攻邪为权变。重视补气调中,使之气足血行而水化。常用大剂量生黄芪不仅补气扶正以行血,更能利水消肿。常用量为30~60 g,配合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木瓜、川厚朴、大腹皮等健脾运湿,也与“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旨大同。

腹水发生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气郁血滞,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以致聚水而为胀。治疗在固本基础上注重疏利三焦以行水,临床上常用麻黄、杏仁、葶苈子、防风等宣肺气以开发上焦;而白术、茯苓、薏苡仁、川厚朴、大腹皮等健运脾气以理中焦,选用肉桂、桂枝、防己、木通、车前子、猪苓、赤小豆等温肾通关以利下焦。汤建光老师认为,在疏利三焦同时,仍应注意补气,调理气血。重视调理气血是汤建光老师治疗鼓胀的特点。汤建光老师认为,“治病必求于本”“气血调畅要遵循”,不论外感、内伤、急性、慢性,唯使气血和畅,才能给疾病痊愈创造有利条件。

2.益气活血,通络利水:汤建光老师认为,气虚血滞,痰浊内阻为鼓胀之本,活血、行气、化痰要贯穿鼓胀治疗的全过程。在腹水的治疗中,应重视活血行气、化痰以助利水。此与西医学肝硬化后门静脉瘀血、微循环障碍、胆汁瘀滞的理论相符合。补气、活血、化痰药常用生黄芪、当归、赤芍、泽兰、红花、坤草、藕节、杏仁、橘红等;行气、活血化痰则加用香附、郁金、枳壳等;若兼血热有瘀,则加用牡丹皮、赤芍、白茅根、小蓟等;若无热象而有血瘀,可适当加肉桂、干姜、桂枝、附子,以助湿运活血,通阳利水;对于肝郁血滞,痞块积聚强调多用当归、白芍、鳖甲、龟板等养血柔肝、滋阴软坚之品。活血化瘀软坚时加用炙鳖甲、生牡蛎、王不留行、地龙等。现代研究认为,益气之品具有调节免疫、提高抵抗力的作用。而活血化瘀的药物具有改善微循环、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

3.理脾疏肝,活血利水:汤建光老师认为鼓胀初期之时,多因湿热毒邪侵害肝脏、胆囊,殃及脾胃,湿热困于中州,以致脾失健运,湿困日久而热蒸生痰,入于肝经,阻于血络,形成血瘀,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又有统血之功,肝为藏血之脏,性喜条达,但瘀血阻滞,肝脾运化失常,造成后天生化无源,新血不生,恶血不去,三焦阻塞,决渎无权,终成肝硬化腹水。故汤建光老师治疗肝硬化腹水,注重理脾胃培后天之本,疏肝活血利水以缓鼓胀之苦。汤建光老师临证用药常用生黄芪、茵陈、大腹皮、赤芍、泽兰、苦参等。所用药物具有补气养血扶正、健脾利湿化痰、行气活血祛瘀等作用,临证加减化裁,用之得心应手。常用方剂中以当归补血汤为主,佐以赤芍、白芍、泽兰、丹参、香附、香橼。君药中重用黄芪,取其补气扶正之功,以帅血行,更能祛湿而消肿。现代药理分析:黄芪的主要成分为黄芪皂苷、黄芪多糖、氨基丁酸微量元素(硒、锰、铁、锌、铜)和钙等,可保护并增加肝脏粗面内质网,增加细胞内rRNA和mRNA的含量,抑制核糖核酸的活性,促进蛋白合成。还能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体内过剩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产生的过度氧化作用的影响,具有恢复各脏器细胞再生的功能;当归补血汤养血生血不伤血,对气血大亏而有瘀滞之患者可称对证之方,常用佐药赤芍、白芍味酸,直接入肝,以缓急止痛,为止痛养肝之要药;丹参一味,功同四物,活血养血,能养能行;泽兰善通肝脾之血脉,活血不伤正,养血不滋腻,利水不伤阴,药力横向作用,对于门静脉循环障碍,确有通达之力。香附、藕节为血中气药,气血兼行,且藕节还兼有开胃之长,臣药善用白术、茯苓、橘红、木瓜、川朴、大腹皮、茵陈、车前子实脾运湿,且杏仁、橘红苦辛微温兼有芳香之气,辛开苦降,通畅三焦,醒脾开胃,化痰和中;木瓜味酸,入肝脾胃经,调胃不伤脾,疏肝不伤气,能柔肝止痛,为调和肝胃之要药;川厚朴、大腹皮行气利水消胀;茵陈、车前子利水祛湿。少量生姜辛温醒脾,为方中之使,此方药性力求平和,无峻猛之品,立意在于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平和。

汤老师主张鼓胀的治疗应以扶正为主,佐以通利,又把活血化瘀贯穿于鼓胀治疗的始终,正所谓久病必瘀。对于鼓胀的治疗避免使用攻伐之剂,用于正虚之躯,虽能去一时之快,而易犯虚虚实实之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