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更年期失眠的探析
2015-01-24丁庆刚高金良
丁庆刚 高金良*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中医药治疗更年期失眠的探析
丁庆刚高金良*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本文结合文献资料,总结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出现失眠症状的病因病机,阐明中医药治疗妇女更年期失眠症的有效性。
更年期综合征;失眠症;中医药治疗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期前后,或双侧卵巢切除或经过放射治疗以后,导致的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减少,所出现的一系列内分泌功能失调的症候群。临床常表现为月经紊乱、潮热汗出、心烦、头晕耳鸣、心悸失眠、精神紧张、记忆力减退,也可伴肥胖或消瘦、水肿、血管硬化、骨质疏松、关节疼痛等,其中失眠是更年期最为突出的症状。
1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情志因素与肝脏的生理功能紧密相关,围绝经期正是先天之精气即将耗竭的时期,天癸乃是肾中之精气所化的精微物质,绝经正处阴精亏虚、冲任虚损、精血不足的时期。且心藏神,主神明,可见心神对于睡眠的重要性。失眠即不寐,其病位在心,因此认为更年期失眠症与心肝肾密切相关。
1.1肝郁气滞[1]:肝藏血,主疏泄,二者相互协调。《血证论·卧寐》中记载:“人寤则魂归于目,寐则魂归于肝。”可见睡眠与肝脏的关系密切,肝血不足,魂不能藏,则会出现失眠;肝气条达则心气和顺,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则心气郁滞,阴阳不交,心神失养,则出现不寐。
1.2肾精亏虚[2]:《素向·上古天真论》中记载:“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可见,若阴精亏损,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则可引起心火偏亢,水火失济,心肾不交从而导致不寐。
1.3肾气虚[3]:肾乃先天之本,主人体一身之阴阳,围绝经期妇女因肾气亏损,致使冲任受损,气血失调,阴阳失于平衡而出现失眠。
1.4肝肾阴虚[4]:围绝经期,精血不足,肾水亏虚不能滋养肝木,导致肝疏泄异常,肝肾俱损。阴血亏虚,肝阳上亢,扰动心神而出现不寐。
2 诊 断
2.1西医诊断:①更年期综合征;②失眠症。
2.2中医诊断:①病史:45~55岁的妇女,出现月经紊乱或停闭的月经病史,卵巢早衰病史,或有手术切除双侧卵巢及双侧卵巢损伤病史,病后体虚病史等。②临床表现:月经紊乱或停闭、潮热、汗出、头晕耳鸣,或有情绪改变等症状并有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而不寐,连续3周以上,重者甚至整夜不能入寐。
3 治 疗
3.1从肝论治:①疏肝理气:临床常选用逍遥丸、柴胡疏肝散等疏肝解郁之方进行治疗。逍遥丸中的柴胡、当归、白芍、炒白术、茯苓、薄荷、生姜、炙甘草等,既可疏肝又可养肝柔肝,共奏疏肝解郁,补脾养血之功。柴胡疏肝散中的柴胡、香附、陈皮、芍药、甘草等也有很好的疏肝理气,养血柔肝之效。②疏肝清热:临床选用解郁安神汤治疗,此方乃小柴胡汤加味而成,是常用的治疗邪在少阳,扰动心神的和解之方。方中柴胡、桂枝、大黄、龙骨、牡蛎、茯苓各奏其功,诸药合用可速解表里之邪。
3.2从肾论治:①滋阴潜阳,补肾益肝:宁神合剂[5]为临床应用的经验之方,此方以补肾养心为法,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方中女贞子、桑椹子可滋补肝肾,滋养阴血;夜交藤可养心安神,丹参既能活血又能养血以安神,用于血不养心之失眠、心悸;景天三七益气养血,兼可化瘀;香附疏肝解郁,理气调经止痛;香橼疏肝解郁,入肝经以疏肝理气而止痛,诸药合用,共奏补肾柔肝、宁心安神之效。②滋阴降火,养心安神:阴虚火旺型失眠症治以滋阴降火,养心安神,临床常选用心脑安胶囊[6]治疗。心脑安胶囊的药物组成主要有酸枣仁、知母、生地、当归、丹参、栀子等,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清火,养心安神之功,用于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症。除了单纯的使用中医药治疗外也有采用针刺[7],或者针刺与药物配合的方法,等通过对人体某一穴位的刺激,以达到滋阴清火,交通心肾的效果。临床常用的穴位有涌泉、神阙、三阴交、神门、阴阳跷脉、耳穴等。
3.3其他疗法:临床除了传统的中医药治疗外,常用的还有激素替代疗法,其中利维爱就可以很好的改善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并且对于潮热、盗汗和情绪改变等症状也可有所改善。当然,患者也可以选择物理疗法和心理疗法进行治疗。此外,针灸以及按摩疗法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由于围绝经期患者的病症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心理疗法也是现今不可缺少的治疗方法,临床治疗过程中,选用多种方法结合进行治疗会更有益于疾病的治疗及预后。
4 结 语
围绝经期是妇女一生的必经阶段,现今,失眠已成为围绝经期妇女表现最为突出的症状,常伴有心烦、紧张、焦虑等,中医认为心藏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一身之阴阳;肝藏血,调畅一身之气机。脾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任何一脏出现功能失调,都将影响他脏的气血运行,围绝经期妇女处在这个特殊的生理时期,天癸即将衰竭,地道不通,肾气亏虚,精气虚损,气血不足则不能温煦濡养,精气不足则精血互化无源,必将造成心、肝、脾的功能受损,气机升降失司,最终导致心失所养,心肾不交,而出现不寐,中医药治疗多采用疏肝解郁,养血调经;养心健脾,补血益气,交通心肾,滋肝补肾,养心安神等方法,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或针药并举,或配合物理疗法及心理疗法进行治疗。综上所述,现代中医药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当然患者在接受中医药治疗的同时,也需要注意精神调摄,保证心情愉悦,保持良好心理状态,认真对待这一特殊时期的生理现象,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接受并配合治疗,以达到最好治疗效果。
[1]张娅,黄俊山,吴松鹰,等.430例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肾虚肝郁证的判别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1):181-183.
[2]詹群,陈霞.“益坤饮”治疗更年期失眠症3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2,42(5):44-45.
[3]朱晓宏,胡国华,王采文.朱南孙“怡情更年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7):4-5.
[4]宋雨菊,桑锋,谢中尧.更年宁神汤内服配合艾灸治疗更年期失眠症35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0,16(11):30-31.
[5]叶玉妹,杨慰,张晓丹,等.宁神合剂治疗妇女更年期失眠症临床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44(2):47-48,80.
[6]于丽芳,马华.心脑安胶囊治疗围绝经期阴虚火旺型失眠的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杂志,2011,9(3):316-317.
[7]杨松柏,梅志刚,蔡三金,等.不同穴位组合对女性更年期失眠症的疗效比较[J].中国针灸,2014,34(1):3-8.
R256.23
A
1671-8194(2015)23-01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