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及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2015-01-24周秀梅王丹丹邹业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期
关键词:管术注射器肝素

周秀梅 王丹丹 王 锐 邹业华

(吉林市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1)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及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周秀梅 王丹丹 王 锐 邹业华

(吉林市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1)

对86例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并发症进行观察,在置管过程中及置管后可能引起空气栓塞、血气胸、误入动脉、导管栓塞等并发症并发症。与其他路径经上腔静脉的穿刺置管术相比,具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穿刺成功率高的优点。

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护理

近年来,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不但可以用来测量中心静脉压,快速扩容、肠外营养,还可以输注化疗药物,减少静脉炎的发生,越来越被患者所接受。颈内静脉与颈外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相比,其内径较粗,解剖位置发生变异的较少,操作起来很方便,因此成功率很高。我科自2009年3月至2013年10月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86例,对其术后的并发症进行了归纳总结,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经颈内静脉置管患者86例,其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在20~68岁。均为血液内科住院患者,其中一部分为外周静脉条件差穿刺困难,大多数为血液病需要化疗的患者,在86例患者中,并发空气栓塞1例,气胸2例,导管栓塞1例,误入动脉2例。

1.2 方法:86例患者中,中路穿刺置管居多。中路穿刺可以直接触及到颈总动脉的搏动,穿刺中不易误入颈动脉和伤及到胸膜腔,此种方法简便,易行。置管时患者取去枕仰卧位,头低15°~30°,确保静脉充盈和减少空气栓塞的发生。患者将头转向对侧,颈部皮肤严格消毒,面积要大,术者需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巾,充分暴露患者胸骨上切迹、胸锁乳突肌的侧缘、锁骨和下颌骨的下缘。检查导管是否处于完好备用状态,确定穿刺点后,将穿刺针刺入皮肤并保持负压,直到回抽出静脉血。从注射器的侧边插入导丝,将导丝插入一定长度后,边拔出注射器,边进导丝,将皮肤绷紧,用扩张器扩开皮肤后,沿导丝置入导管,导管插入预定长度后拔出导丝,用配置好的肝素稀释液试抽回血后,向导管内注入2~3 mL的肝素稀释液,取下注射器,旋紧肝素帽。将导管充分固定,用无菌敷料覆盖穿此处皮肤。

2 分析和讨论

2.1 空气栓塞:本组并发空气栓塞的患者是因为在输液过程中发生了输液装置脱离,肝素帽脱落所致,幸亏被及时发现,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立即将患者取左侧卧位,用注射器抽吸导管内含气血液,给患者使用面罩吸氧后好转。

空气栓塞是经上腔静脉路径穿刺置管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上腔静脉压力为0.49~1.18 kPa,深吸气时可接近0,甚至为负压,一旦输液装置发生脱离,空气可随着患者的呼吸迅速进入血液,引发肺动脉栓塞等十分严重的后果。曾经有报道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并发空气栓塞致死的病。

空气栓塞后,患者临床症状的轻重与吸入空气的量、速度和患者的病情有着密切的关系。低血容量可使已经开放的静脉压力与空气压力之间的差增大,心肌可因低灌注缺氧,屏气时间过短,加之呼吸深快,大大增加了空气吸入的速度和量,因此对病情危重,身体虚弱,血容量低的患者在穿刺置管时更应谨慎,护士工作中应加强责任心,及时巡视病房;强调应严谨工作作风,平时使用肝素帽和三通时一定要旋紧,谨防脱离,加压输液时护士应在一旁守护。拔管后局部充分消毒,适当按压。

2.2 气胸:患者在穿刺过程中突然出现剧烈的咳嗽、心悸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查体时患者的呼吸音明显减低。此时应立即停止操作,按照医嘱给予患者高流量氧气吸入,给予胸腔穿刺或者是行胸腔闭式引流等处置,均可治愈,同时给与患者心理护理,避免患者及家属恐慌。

临床上,在深静脉穿刺置管穿刺点的选择中,常常选择锁骨下静脉和右侧颈内静脉,前者在穿刺过程中气胸发生率较高,往往选择后者进行穿刺置管,因为右侧颈内静脉的解剖位置较为固定,体表标志也很明显,其汇入上腔静脉的路径短且直,不会刺破胸导管导致出现淋巴液外漏的危险。其不但穿刺成功率高,位于患者的头部,便于手术过程中麻醉师给药,同时方便测量中心静脉压力。

2.3 误入动脉:穿刺中如果穿刺针误入动脉,回血呈现鲜红色,压力大,注射器针筒不用抽吸自行回血。一旦穿刺针误入动脉,应立即拔除穿刺针,局部按压10 min以上,尤其是凝血功能差的患者,应适当增加按压时间,必要时穿刺点处使用凝血酶冻干粉,可有效起到助凝血的作用。当血肿形成时,应选择在24 h以后给予局部热敷,一般情况下,血肿可在3~4 d内消失。

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均在颈动脉鞘内,二者在额平面内并列伴行,自上而下二者之间间距逐渐增大,穿刺时如果偏内,极容易误伤到动脉,选择高位与中位、低位相比之下误伤动脉的概率会更高,误入动脉处理很容易,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2.4 导管栓塞:本组发生导管栓塞1例,置管后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感到穿刺局部疼痛、肿胀,且不断渗出液体,拔出导管后,发现硅胶管的头端已被血凝块堵塞,现将原因分析如下:①输注浓度较高的液体时未及时正压冲管。②封管时使用<10 mL的注射器,导致压力过小。③在该导管处抽取血标本后未及时使用肝素稀释液正压冲管。

3 小 结

空气栓塞、气胸、误入动脉及导管栓塞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时出现的主要并发症,自颈内静脉,尤其是选择由中位颈内静脉作为穿刺点,气胸的发生率要比其他部位的概率要低的很多,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误入动脉的情况却时有发生,但误入动脉时容易判断,方便处理,后果不严重。因此,医护人员只要熟练掌握颈内静脉的解剖位置,选择好穿刺点,掌握进针的技巧,如穿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等,认真完成导管的护理,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可极大降低其并发症,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维护,避免感染,可以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实践证明,选择中位颈内静脉作为穿刺点在临床是不失为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护理技术。

R473.6

B

1671-8194(2015)03-0259-01

猜你喜欢

管术注射器肝素
用错注射器,西班牙浪费上万剂疫苗
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肿瘤科化疗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颈内静脉置管术在脑梗死昏迷长期输液患者中的应用
行动吧, 液压挖掘机!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高位腹膜透析置管术与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比较
从“手枪注射器”说起
PCC中不同水平抗凝血酶和肝素对其促凝及抗凝能力的影响
低分子肝素药理学机制及适应证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