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猫抓病性淋巴结炎2例

2015-01-24郭春娜朱东徐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期
关键词:病性淋巴结炎肉芽肿

郭春娜朱 东徐 丰

(1 河南省开封市儿童医院病理科,河南 开封 475000;2 河南开封95936部队,河南 开封475002;3 开封市儿童医院外科,河南开封 475000)

幼儿猫抓病性淋巴结炎2例

郭春娜1朱 东2徐 丰3

(1 河南省开封市儿童医院病理科,河南 开封 475000;2 河南开封95936部队,河南 开封475002;3 开封市儿童医院外科,河南开封 475000)

目的通过分析笔者所在医院猫抓病性腋窝淋巴结炎2例,加深对猫抓病的认识,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通过病理HE染色做初步诊断,免疫组化证实,并做Warthin-Starry银染。结果证实此例病例为腋窝淋巴结猫抓病。结论猫抓病常有猫狗接触史,将淋巴结形态学特点与临床病史结合,是提高本病的诊断关键。

猫抓病;淋巴结炎;肉芽肿;中性粒细胞

猫抓病是由巴尔通体科立克次体感染引起的自限性淋巴结炎,1983年美国的wear用Warthin-Starry银染,发现病源为一种嗜银杆菌。与立克次体不同的是这种微生物能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猫抓病主要是一种儿童疾病,90%的患者<18岁,发病高峰位于秋冬季,机体的免疫状态不同,临床预后也各不相同[1]。一般来说免疫正常者发病后2~6个月可自愈。随着猫狗等宠物的增加,本病的发病率有所增加。据文献报道[2],全球每年猫抓病的发病率超过4万例。临床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多数位于腋下和颈部。一般被猫抓伤或咬伤后几周内出现淋巴结肿大,偶尔被物品刮伤或刺伤也可发病,皮肤损伤部位出现发炎、肿胀,多数人可自愈,少数可发展为脑炎、骨髓炎或血小板减少症。病理变化[3]:早期结核样肉芽肿形成,然后出现中央坏死,中性粒细胞聚集,肉芽肿并发小脓肿形成,外周有类上皮细胞增生,一般没有多核的朗格汉斯巨细胞。银染和电镜下才能看到病原体。

1 病例报告

1.1 病例1:患者男性,4岁,右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半月,半月前发现右侧淋巴结肿大在当地社区医院给予阿莫西林抗生素治疗无效,来我院治疗。查体:右侧腋窝淋巴结多个肿大,右颈部淋巴结可触及,腹股沟淋巴结无肿大。患者无发热,余无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无异常,B超示右腋窝淋巴结多个肿大,最大3.0 cm× 2.0 cm。在我院行腋窝下淋巴结摘除术,手术顺利,术后切除标本送病理。后追问病史,有猫科动物接触史。

方法:标本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4 µm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Warthin-Starry银染。

结果:巨检:淋巴结一枚,大小3.0 cm×2.0 cm×2.0 cm,灰白色,覆包膜,质软。镜检:送检淋巴结镜下见呈肉芽肿样改变,部分区域可见裂隙状肉芽肿,肉芽肿中央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脓肿形成,周围可见栅栏状排列的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免疫组化:脓肿周围B细胞CD20(+),组织细胞Mac387(+)。特殊染色:Warthin-Starry银染阳性。病理诊断:(右腋窝)猫抓病性淋巴结炎。

1.2 病例2:患者男性,7岁,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3 d。3 d前患儿母亲无意间发现患儿颈部肿物,最大者约花生米大小,遂来我院治疗。既往史:2个月前曾被家中所养猫抓伤,当时外科给予包扎消炎治疗,无疫区接触史。查体: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结可触及。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2.0×109,RBC 3.5×1012,Hb为110 g/L。尿常规,肝肾功能无异常。B超示:双侧多枚淋巴结肿大,最大4.0 cm×3.5 cm× 3.0 cm。在我院行颈部淋巴结摘除术,手术顺利,术后切除标本送病理。

方法:标本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4 µm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Warthin-Starry银染。

结果:巨检:淋巴结一枚,大小4.0 cm×3.5 cm×3.0 cm,灰粉色,包膜完整,质软。镜检:送检淋巴结镜下见中央大片坏死,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周围栅栏状排列的上皮细胞,肉芽肿形成,部分区域可见口唇样肉芽肿,外周可见残存的淋巴滤泡。免疫组化:上皮样组织细胞Mac387(+),B淋巴细胞CD20(+)。特殊染色:Warthin-Starry银染阳性。病理诊断:猫抓病性淋巴结炎。

2 小 结

猫抓病性淋巴结炎顾名思义是猫抓伤后引起的一种淋巴结炎症,实际上并不如此简单,除了猫抓伤以外,狗、兔、猴、猪、牛抓、咬伤以及植物刺、木片、鱼骨等刺伤都有过报道,有的仅有猫舔史,并无损伤[4]。

2.1 临床要点:损伤后数日到2~3个月后发病。发病部位主要累及滑车、腋下及颈部淋巴结。淋巴结肿胀,有时伴有轻度全身症状。血象可单核细胞增高。病理表现:肉芽肿形状呈星芒状、口唇状、裂隙状。肉芽肿的构造中央为急性炎,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脓肿形成。周围为慢性炎,栅栏状排列的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多核巨细胞少见。结合病史及特殊银染检查可确定诊断[5]。

2.2 鉴别诊断[6-7]。①淋巴结结核:患者常有午后低热,PPD试验阳性,镜下见淋巴结也为肉芽肿性改变,中央可见干酪样坏死,周边可见上皮样细胞,可见多少不等的朗格汉斯巨细胞。②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多见于成人,女性多于男性,可有发热咽痛等症状,病理显微镜下见坏死区结构完全消失,以富于核碎屑的凝固性坏死为特点,坏死灶周边可见大量的吞噬核碎屑的组织细胞。③非特异性化脓性淋巴结炎:常由于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所致,多见于幼儿,临床表现淋巴结肿大,常伴有疼痛,全身反应强烈者可伴有发热,白细胞增高。镜下表现淋巴滤泡增生,生发中心扩大,窦扩张,窦组织细胞增生,窦内及实质内多数中性粒细胞浸润,可见坏死及脓肿形成。不见肉芽肿样改变,此与猫抓病性淋巴结炎不同。

2.3 治疗及预后:典型猫抓病常于猫抓咬后2~3个月出现颈部、腋窝或者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化脓性淋巴结炎,多数患者可自愈,一般2~5个月内自愈,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肾小球肾炎、过敏性紫癜、神经炎等,多为自限性,预后好。猫抓病的治疗多对症治疗,淋巴结化脓时可穿刺吸脓以减轻症状,必要时可2 d后重复进行。不易切开引流。多种抗生素对猫抓病性淋巴结炎有效,如利福平、红霉素、氨基糖苷类、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等,庆大霉素由为有效,详细询问病史,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该病的诊断不难,并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8]。重症病例者可采用抗生素联合治疗,临床一般在2周以上。

[1]刘洋,刘燕玲,叶春风,等.儿童与成人猫抓病的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4):84-87.

[2]Dusser P,Eyssette-Guerreau S,Koné-Paut I.Osteomyelitis in cat scratch disease: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J].Arch Pediatr, 2013,20(6):624-628.

[3]黄娟,李甘地.猫抓病的临床病理学研究进展[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1,27(3):293-297.

[4]陈琦,夏炉明,俞向前,等.猫巴尔通体病和猫抓病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1,32(1):73-76.

[5]Mitchell BM,Font RL.Molecular detection of Bartonella henselae for the diagnosis of cat scratch disease and bacillary angiomatosis of the conjunctiva[J].Cornea,2011,30(7):807-814.

[6]Gan JJ,Mandell AM,Otis JA,et al.Suspecting optic neuritis,diagnosing Bartonella cat scratch disease[J].Arch Neurol,2011,68(1):122 -126.

[7]李吉满,汤梅,杨红,等.猫抓病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4,27(3):137-140.

[8]谷锋.硫酸依替米星和利福平联合治疗猫抓病疗效观察[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0,3(4):229-230.

R725

B

1671-8194(2015)03-0223-02

猜你喜欢

病性淋巴结炎肉芽肿
脾系藏象病位与病性特征研究
基于“风痰瘀虚”的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病性证素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研究
八珍汤加味序贯中药包热熨治疗气血两虚型子宫腺肌病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扁桃体炎并发颈淋巴结炎 贴敷见效快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疗法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韦格纳肉芽肿以慢性中耳炎首发1例
早期多发幼年黄色肉芽肿1例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兼结核潜伏感染者一例
分枝杆菌感染肉芽肿体外模型的建立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