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5-01-24邹喜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灌肠

邹喜明

(吉林省农安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吉林 农安 130200)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应用价值

邹喜明

(吉林省农安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吉林 农安 130200)

目的分析比较应用中药三黄汤与柳氮磺胺吡啶保留灌肠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有临床典型症状及结合结肠镜检查证实为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共计12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将三黄汤200 mL、对照组200 mL生理盐水内加柳氮磺胺吡啶5 g均行保留灌肠,7周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将显效例数、治愈例数及好转例数计入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5.2%、69.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为33.3%,对照组治愈率为12.7%,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三黄汤保留灌肠是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种疗效好、安全且方法简单的方法,值得推广。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保留灌肠;中药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为溃疡性结肠炎,好发于青壮年,发病部位位常见于直肠和结肠,也可向上至乙状结肠、甚至全结肠,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等为主要特征,可以伴有肠外的全身症状及局部症状,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免疫、遗传、肠道感染、肠黏膜损伤、环境及精神神经等有关,有关在欧美发达国家发病率较高,随着我国人口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西化”尤其是一线城市,其发病率也逐年增高,患病后多常年不愈,患者表现也多轻重不一,反复发作,并有癌变倾向。国内外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欠佳,外尚无特别理想的治疗方法。目前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单纯应用口服给药或静脉给药等往往因药物不能直接作用患部而疗效有限,西医治疗与中医治疗都把药物保留灌肠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因其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表面,西医灌肠药物以非甾体抗炎药、激素、胃黏膜保护剂等作为常用药物,中医药物种类众多,其疗效也被临床所认可。笔者采用传统方剂“三黄散”灌肠治疗UC取了较为良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08年9月至2013年9月间我院就诊的患者,典型临床症状结合结肠镜确诊为UC的共计126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1例,女性患者55例,患者年龄26~65岁,平均年龄40.6岁,每组均为63例患者。两组患者的肠镜下病情范围、年龄、性别等存在可比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诊断标准: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制订的诊断标准[1]。病史在6个月~27年,2组患者疗程均为7周,治疗7周后评价疗效。入选患者均有不同通过程度的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的腹痛、腹泻、黏液或脓血便,肠镜表现以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浅溃疡,或黏膜表面呈细颗粒状,黏膜血管模糊,触之易出血,病变位置以直肠以乙状结肠为著。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三黄汤,黄连、黄柏、黄芪均为15 g,水煎后,留取药液200 mL,待温度降至37.0 ℃作用行保留灌肠。对照组应用0.9氯化钠溶液200 mL内加柳氮磺胺吡啶5 g,待充分溶解后给予保留灌肠。两组患者均在睡前排便后,取膝胸位或左侧卧位灌肠,药液导入后取左侧卧位或仰卧均太高臀部,保持此体位2~3 h后自行活动。

1.4 疗效标准:疗效标准分为临床治愈、显效、好转、无效、恶化。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治愈:临床症状仅遗留次要症状或症状全部消失,复查肠镜肠黏膜恢复至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复查肠镜肠黏膜病变明显好转;有效:临床症状改善,复查肠镜病变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减轻,复查肠镜病变无明显好转;恶化:临床症状加重,复查肠镜病变加重或范围加大。

1.5 统计学处理:所收集数据值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0.05,若P<0.05,则认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显效例数、治愈例数及好转例数计入总有效率,治疗组的临床治愈21例、显效22例、好转17例、无效3例、恶化0例;而对照组分别为8例、14例、22例、16例、3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8%,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为33.3%,对照组治愈率为12.7%,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UC如果控制不良,可合并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大出血、息肉及癌变,还可以出现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的并发症,如关节炎;皮肤黏膜病变,包括多形性红斑、结节性红斑、顽固性口腔黏膜溃疡;眼部病变,包括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角膜溃疡等,严重威胁大众心身健康。医学治疗有局部或全身应用激素类药物,严重者可以应用免疫抑制剂,或是局部应用黏膜保护剂,虽有一定效果,但不良反应往往很大,祖国医学的应用在次方面提供了更多治疗方法及选择,保留灌肠是药物直接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其优势在于提高了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药物在局部被迅速吸收,更加利于充分发挥药物的局部作用,减轻了因全身用药而致的不良反应,有着口服方式给药无法比拟的优势,UC的病变侵犯肠道黏膜表面及黏膜下层,病理表现为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炎症和溃疡,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较为常见,严重者范围扩展可遍及全结肠,保留灌肠可以达到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表面,快速起效,发挥局部抗炎和保护溃疡面的作用。灌肠给药避免了因药物口服后的肝脏的首过效应,避免了药物在肝脏的破坏及药物被消化液、消化酶的破坏,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2]。中医在UC虽无统一的病名,但病症归属于中医学的泄泻、肠澼、脏毒、休息痢的范畴,传统医学认为本病症病在肠,主要因饮食不节,感受外邪,脾运化不足而致,脾胃受损、湿困脾土,湿滞疫毒、搏结气血等一系列病机变化,最终导致肠道功能失司紊乱,肠道功能失调[3]。UC发作期中医认为以邪实为主,治疗上以清解化湿为主,发作期临床多见湿热蕴肠型[4]。传统方剂“三黄汤”由黄连、黄柏、黄芪组成,黄连、黄柏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泻,黄连、黄柏都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黄连还具有厚肠胃而不走,治痢以之为君的功效,黄柏具有治疗湿热痢疾、泄泻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免疫调节作用,黄连、黄柏有较强的抗菌能力,这是将“三黄汤”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理论基础,研究表明上述三种药物有杀菌抑菌、抗溃疡、抑制创面出血作用。本研究中治疗组中临床治愈为21例,而对照组患者中仅有8例,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将入选患者显效例数、治愈例数及好转例数计入总有效率,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8%,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完成后追踪6个月,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的全部患者均有一定效果,而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病情的恶化、进展。本研究体会保留灌肠前,应该做好清洁肠道,只有这样药液才能够更好的作用于肠壁,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最好睡前排便,然后行灌肠治疗,只有采用正确的方法,才能够发挥药物的最大效果。如果患者存在便秘情况,必要时可以清洁灌肠,排出积存于肠内粪便。每次灌入大约200 mL药液,大部分患者2~4 h后即可自由行走,而无便意。应用保留灌肠的方法治疗UC具有如下优点[5]:①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表面,口服药物通过胃肠道,到达结肠处往往浓度很低,保留灌肠克服了这一不足,可以在局部高浓度作用于结肠病灶,增加肌体免疫力;②保留灌肠避免了口服药物经过消化道是对其的刺激作用,避免了胃部不适及中药汤剂服用不变的缺点;③UC是一种慢性顽固性疾病,容易反复发作,保留灌肠大大降低了口服药物的不良反应。UC病因病机非常复杂,有些机制目前还没有研究清楚,给治疗带来困难,常规的治疗方法临床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如果采用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联合应用可能提高疗效,国内学者赵继亭[6]认为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UC比单一应用中医或西医具有明显优势,将UC分为发作期、恢复期、缓解期,在发作期主张以中药灌肠为主要治疗方法,建议应用加味生肌散,组方中败酱草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的功效,椿根皮涩肠止血,减轻肠道渗出及出血,三七具有活血止血的双重作用,三七用于保留灌肠具有止血而不留瘀,活血不伤正的特殊功效,白及具有生肌、收敛、止血,与三七配伍增加了治疗效果。在恢复期可以服用西药,如柳氮磺胺吡啶或5-氨基水杨酸以巩固疗效。缓解期中,患者往往久病之后,阳气不足,脾肾两虚,应用四神丸合附子理中丸治疗,升阳气且健脾肾,减少UC的复发,丰富UC的治疗。本方法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未增加患者的额外痛苦,值得基层医疗机构推广。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2007,济南)[J].中华消化杂志,2007, 27(8):545-550.

[2]周青,陈玉根,张丹.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灌肠疗法的新进展及思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5):1948-1950.

[3]闵丽.中药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2,34(11):1738-1741.

[4]赵继亭,迟莉丽,黄兰花.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与方法[J].河北中医,2014,36(3):369-370.

[5]李忠卓,李师,关世春,等.通灌汤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2,29(12):725-726.

[6]赵继亭,迟莉丽,黄兰花.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与方法[J].河北中医,2014,3(63):369-371.

R256.3

B

1671-8194(2015)03-0214-02

猜你喜欢

溃疡性结肠炎灌肠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