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2015-01-24珍张智谭文惠冼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期
关键词:磷脂酶氯吡格雷

张 珍张 智谭文惠冼 煜

(1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317;2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东 广州 510317)

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张 珍1张 智1谭文惠2冼 煜2

(1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317;2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东 广州 510317)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对照组50例,给予阿司匹林及常规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50例,给予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二组疗程均在治疗7 d、14 d后评定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改善血浆脂蛋白磷脂酶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P<0.01)。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脂蛋白磷脂酶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控制病情发展,减少病残率。

缺血性脑卒中;前列地尔;氯吡格雷

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主要因脑部血液供应受阻,导致机体缺血缺氧,从而引起的脑组织软化和坏死[1]。近年随着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增多,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率呈上升态势[2]。此次临床研究中,我院对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研究,联合组采用了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效果显著,临床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缺血性脑卒中收治的患者100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3]。经头颅CT证实并除外脑出血,无与神经功能缺损相对应之低密度灶。患者发病时间6 h~1周内,无严重意识障碍,无严重心、肝、肾脏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无近期外科手术史及药物治疗禁忌证。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男性3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5±5.5)岁;联合治疗组50例,男性2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58±5.2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梗死部位、梗死面积、既往史、神经功能缺损程度(ESS)及Barthel指数(BI)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

1.2 治疗方法:随机将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对照组50例,给予阿司匹林及常规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50例,给予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二组疗程均在治疗7 d、14 d后评定疗效。

1.3 疗效评定:在治疗10 d之后,对患者的各项功能包括血小板、血浆脂蛋白磷脂酶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等进行检测,在治疗后的7 d、

14 d进行评定。显著:病残程度为0级;有效:病残程度为1~3级;无效:病残程度为3级以上。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以()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50例):基本痊愈13例,显效21例,好转9例,无效7例,总有效43例;联合组(50例):基本痊愈22例,显效17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47例。

2.2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浆脂蛋白磷脂酶指标治疗前后比较

2.2.1 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①血浆脂蛋白磷脂酶:治疗前(6.42±0.256)ng/mL,治疗后(6.22±0.63)ng/mL,t=1.252;②血细胞比容:治疗前(42±6)%,治疗后(45±7)%,t=0.485;③血浆比黏度:治疗前(1.98±0.25)mpa·s,治疗后(1.82±0.15)mpa·s, t=2.013;④全血比黏度:治疗前(6.55±0.38)mpa·s,治疗后(6.63 ±0.56)mpa·s,t=1.859;⑤纤维蛋白原:治疗前(4.23±0.58)g/L,治疗后(4.28±0.52)g/L,t=0.956;⑥血小板黏附率:治疗前(33± 11)%,治疗后(34±12)%,t=0.957。

2.2.2 联合组患者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①血浆脂蛋白磷脂酶:治疗前(6.44±0.286)ng/mL,治疗后(2.58±0.656)ng/mL,t=133.42;②血细胞比容:治疗前(51±8)%,治疗后(33±6)%,t=11.84;③血浆比黏度:治疗前(2.34±0.65)mpa·s,治疗后(1.05±0.12)mpa·s,t=31.65;④全血比黏度:治疗前(6.24±0.08)mpa·s,治疗后(3.66± 0.12)mpa·s,t=144.155;⑤纤维蛋白原:治疗前(4.55±0.59)g/L,治疗后(2.06±0.31)g/L,t=24.223;⑥血小板黏附率:治疗前(37± 11)%,治疗后(17±8)%,t=7.920。

3 讨 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使得大脑出现慢性的广泛的供血不足,引发脑部缺血缺氧而出现相关系列脑部功能障碍临床表现的疾病。症状多见头晕、头痛、呕吐、失眠、嗜睡、打哈欠、视物模糊等,慢性脑供血不足是临床经常看病、多发病,可发展为脑梗死、痴呆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人们的平常生活。现在分析认为,慢性脑供血不足可以引起能量代谢障碍,葡萄糖应用减少,蛋白质合成异常,神经递质改变,脑白质损害和神经元缺失等,进而使得脑功能损害。

前列地尔注射液是一种静脉注射制剂,在血管扩张以及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上具有显著效果[4]。它具有降低血液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改善微循环、防止动脉粥样化脂质斑块形成和改善神经损害作用[5]。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属于ADP受体拮抗剂,能选择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它的血小板受体的结合及继发的ADP介导的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的活化,因此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根据相关研究发现,前列地尔和氯吡格雷两种药物混合使用,能够有效降低血液黏度,并改善患者的侧支循环,从而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并延缓脑梗死的进展。经过本次研究显示,对联合组患者使用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侧支循环,抑制血栓的发生,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患者无出现血小板明显下降的情况,也没有出现凝血功能异常的情况。这表示使用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且安全可靠,无明显不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钱文运.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09,3(13):231-232.

[2]李绍轩.镇肝化痰清脑汤配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10):129-130.

[3]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24(1):5-6.

[4]丘鸿凯,王晓萍,廖华,等.脑病康复治疗仪配合药物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恢复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3(15):112-113.

[5]李新萍,冯彦敏.前列地尔治疗椎基动脉系动脉系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的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9,49(33):10.

R743.3

B

1671-8194(2015)03-0102-02

猜你喜欢

磷脂酶氯吡格雷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
链霉菌CA-1产磷脂酶D发酵条件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