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区怎样发展养猪业
2015-01-24梁洪峰常亚北河南省南乐县畜牧局
文│梁洪峰 常亚北(河南省南乐县畜牧局)
农区怎样发展养猪业
文│梁洪峰 常亚北(河南省南乐县畜牧局)
三农问题是农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课题,养猪业是农区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农区发展养猪的目的是通过向社会提供合格的猪肉产品让养殖从业者从中获得利润,进而实现农区当地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养猪业已发生由分散型向集约型、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由数量型向数量质量型转变。
一、当前农区养猪面临的三大困惑
1.过山车式的猪周期。近年来,为扶持生猪生产,稳定生猪价格,国家每年投入上百亿的资金进行补贴,包括能繁母猪补贴、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生猪良种补贴、标准化养殖场补贴等,但目前猪肉价格一直未完全摆脱过山车式波动的魔咒。
2.持续存在的猪病危害。据有关资料,我国每年由于动物疫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300亿元,因疫病引起生产性能下降,饲料和人工浪费,药物消耗等间接损失达800亿元,各种疫病的威胁、疫病的流行仍是制约养猪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3.依然严峻的猪肉安全形势。猪肉安全是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2011年“瘦肉精”事件,将猪肉安全问题推到食品安全的风口浪尖。全国上下开展了大规模的“瘦肉精”清查活动,打击猪肉安全违法的高压态势延续至今。2014年年底央视又曝光了江西高安不少病死猪被猪贩子长期收购的事件,猪肉安全再次刺激了公众的敏感神经。
二、农区养猪业发展的思路探讨
1.理顺政府的管理服务职能。一是做好行业规划、行业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准入门槛的把握。养猪行业的发展由市场调节,但不应是无序、混乱的发展,应该在政府的行业规划内,按照一定的标准规范来进行。
二是加强猪肉安全管理。做好猪肉安全监管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要进一步理顺生猪生产各监管部门的责任划分、监管链接,做到职责不交叉,监管无空档。切实加大对猪肉安全违法行为的监督执法。
2.出台普惠政策。在制定扶持养猪业发展政策时,应遵循市场规律,从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出发,应给予全体养猪业者公平的政策支持。在用地、信贷、税收、工商管理、物流、交通运输、水电等公共资源方面,出台公平普惠的扶持政策,提高养猪行业的整体效益。
3.构建市场化的服务支撑。从普及养猪技术、加强饲料科技的研发,加强疾病预防、良种体系建设,建立技术推广队伍等方面加大投入,提高生猪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猪业生产的生产效率。
一是养猪的产业化发展离不开防疫体系和良种繁育体系的支撑。由政府包办的防疫机制和良种繁育机制已越来越不适应养猪业的现代化发展,对生猪疫病防疫和良种繁育,应该放手让市场去做。政府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来加以管理和监督。
二是搞好疫病监测预警。应加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疫情监测投入,建立健全疫情监测体系建设,提高生猪疫情的监测和预警能力。
三是要规范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可以引导社会力量、资金,兴办专业化的无害化处理场所。专门无害化处理场所应派驻官方兽医驻场监督管理并做好相应的疫情监测评估工作。
4.要加强生猪生产的产业联结和信息引导。紧密的产业联结可提高整个行业适应市场变化、抵御风险的能力。在生猪生产产业联结上,应支持发展大型的生猪屠宰企业,合理布局屠宰企业分布。可以探索通过生猪屠宰补贴机制来密切养猪与屠猪环节的产业联结。由国家财政拿出资金,对屠宰企业收购屠宰的,对具备有效养殖信息、免疫信息和检疫信息证明的由标准化猪场生产的生猪进行一定数额的补贴。以生猪屠宰补贴为载体,进一步完善生猪养殖、免疫、检疫、屠宰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对生猪生产各环节的监管信息共享,便于食品安全追溯和猪肉安全的监督管理。
同时,要加强生猪等“菜篮子”商品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统计、监测和分析,及时掌握生产状况和市场变化,建立健全生猪信息引导和预警机制。猪价低迷时,适当提高补贴标准,以保护养殖者的积极性;猪价高企时,适当降低补贴标准,以抑制养殖场户盲目补栏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