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配合火罐、正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2015-01-24林祥军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12期
关键词:火罐正骨溃疡性

林祥军

(吉林省松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138000)

针灸配合火罐、正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林祥军

(吉林省松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13800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亦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十分明确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病变主要局限在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1]。病程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目前,西医学对本病的治疗缺乏特效手段,常规治疗药物主要为柳氮磺胺吡啶(SASP)及糖皮质激素,但往往只能缓解症状而难以治愈,且需长期用药,不良反应大,患者常因不能耐受而中断治疗。而针灸、火罐等中医非药物治疗方法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治疗上采取标本兼治的辨证思维,方法上随证加减灵活,在临床中收到治愈率高、无不良反应的良好效果。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采用针灸配合火罐、正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8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4例,年龄23~67岁,平均(37±8.1)岁;病程2~20年,平均(5.9±2.4)年。对照组54例,年龄21~68岁,平均(37.8±8.7)岁;病程1~19年,平均(5.6±2.2)年。全部患者均经纤维乙状结肠镜检查为:黏膜糜烂、浅表小溃疡、增生、炎性息肉。病理检查排除肠道肿瘤、肠结核、肠阿米巴病及克隆病,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诊断标准:符合2007年《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2]中UC诊断标准,病情程度属轻、中度。

纳入标准:①慢性反复发作性或持续性腹泻黏液脓血便且里急后重;②纤维结肠镜检,可见结肠黏膜多发性炎性反应或浅表性溃疡、充血、水肿,呈弥漫性分布,结肠黏膜粗糙不平,呈现细颗粒状组织,且质脆易出血,可覆盖脓性分泌物,结肠袋可变平、变乱或消失。

排除标准:①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②对柳氮磺胺吡啶过敏者;③伴随其他出血严重或进展性疾病者;④不能遵医嘱配合治疗者;⑤有肠道切除手术者;⑥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⑦年龄<18岁或>70岁者;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等。

剔除标准和脱落标准:①纳入后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或未按治疗方案治疗者;②纳入病例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出现并发症,不宜继续接受实验,自行退出或未完成整个疗程而影响疗效判断者。

安全性评价标准。1级:安全,无任何不良反应;2级:受试者可忍受,不影响治疗,不需要特别处理,对受试者康复无影响;3级:受试者难以忍受,需要中止研究或做特殊处理,对受试者康复有直接影响;4级:危及受试者生命,致死或致残,需立即停止治疗或做紧急处理。

治疗方法

1.治疗组 (1)针灸。主穴:合谷、天枢、上巨虚、曲池、中脘、气海。配穴:湿热者,加中极、阴陵泉;气滞者,加地机,太冲;气虚者,加气海、关元;津伤血虚者,加三阴交,血海;如脱肛加灸百会;脾胃虚弱加脾俞、胃俞。操作:常规针刺,根据补虚、泻实原则操作。合谷直刺0.5~1.0寸,提插捻转泻法;天枢直刺1.0~1.5寸,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上巨虚向腹部斜刺1.0~1.5寸,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曲池直刺1.0~1.5寸,提插捻转泻法;中脘直刺1.0~1.5寸,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气海直刺1.0~1.5寸,提插捻转补法。配穴根据补虚泻实的原则,采用提插捻转补泻的方法,百会加灸。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2)火罐、正骨:患者俯卧治疗床上,暴露后背,术者在患者后背铺按摩巾,从背部上端开始按摩,尤其是脊柱和脊柱两侧,细细感觉手下的感觉并注意患者的反应,从上到下依次按摩,发现条索状或凹陷处的区域,稍微用力,并问患者是否有疼痛,如有疼痛,则用记号笔做标记,然后取蘸有95%酒精棉球的卵圆钳子和4号火罐,用酒精灯燃着酒精棉球,将带有火焰的卵圆钳子一头,往罐底一闪,迅速撤出,马上将火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留罐5 min,然后双手握住火罐,将火罐迅速取下。技术细节:患者左侧有条索或凹陷则火罐向右与身体纵轴和水平线呈25°快速取下;右侧有条索或凹陷则火罐向左与身体纵轴和水平线呈25°快速取下;脊柱正中有条索或凹陷则与水平线垂直的方向快速取下。然后在患者背部施以轻柔的放松手法。每日1次。

2.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每次1 g,每日3次。

两组均15 d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3个疗程。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拟定。近期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纤维结肠镜复查黏膜正常,随访 1 年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纤维结肠镜检查黏膜轻度炎性反应及部分假息肉形成;无效:经治疗临床症状、纤维乙状结肠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

结果:治疗组近期痊愈33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6%;对照组近期痊愈16例,有效2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3.3%。两组总有效率、近期痊愈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炎性反应为特点的非特异性肠病,其病因目前尚未明确。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的“便血”“痢疾”“泄泻”“肠癖”“肠风”“脏毒”等范畴。针灸选取合谷为手阳明之原,天枢为大肠之募,上巨虚是大肠之下合穴,该病的主要病位在大肠,取三穴通调大肠腑气,使气调而湿化滞行;曲池清泄肠胃邪热之气;中脘和胃气而达化湿降浊;气海调气以行滞。诸穴合用,气机通调则病自除。配中极、阴陵泉化湿清热;地机、太冲理气通滞;气海、关元补气固脱;三阴交、血海补血生津;灸百会升提固脱;脾俞、胃俞健脾和胃。

腹腔内脏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T5~12节的侧柱细胞,与相应的脊髓前根同行,至前后根接合部附近,离开脊神经,达邻近的交感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其节后纤维分布于腹腔内脏。在正常情况下,植物神经的功能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完成体内复杂的生理活动。当由各种病理性刺激致使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受到抑制后,其兴奋性降低,相对的迷走神经兴奋性变高,临床上常表现出一系列的消化道症状。交感神经功能低下的基本原因之一,是胸椎关节紊乱。在软组织保护下的脊柱,一旦劳损超越了这种保护极限,则可出现关节囊、椎间韧带的损害和无菌性炎症等。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可使椎间失稳、滑移,致使椎间关节紊乱,继而干扰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或对分布在局部组织的交感神经末梢形成病理刺激,从而临床上表现出植物神经平衡失调症状。再者,由于椎骨的错位,可使耻状韧带的张力增加,导致对脊髓侧面的牵拉,不仅对脊髓产生病理性刺激,也可能阻碍了血液循环[4]。火罐、正骨调整胸椎关节、胸肋横突结合区,既解除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周围的干扰,又改善了周围血运,使交感神经恢复了生理平衡,症状亦随之改善。

综上所述,针灸配合火罐正骨能疏通经脉、调畅气血,使脏腑趋于和调,阴阳归于平衡,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目的。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07.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M].胃肠病学,2007,12(8):488~495.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133.

[4]岳利民,崔慧先.人体解剖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11-365.

2015-04-13)

猜你喜欢

火罐正骨溃疡性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图说
中医针灸联合正骨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ESE-3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意义
玻璃火罐沥干存储箱的设计与应用
讲述正骨人的故事
动气针法结合火罐治疗40例落枕的临床观察
富硒温泉水浸足治疗溃疡性糖尿病足的效果观察
两火罐搞定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