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志刚从肝脾论治糖尿病经验

2015-01-24张梅菊余海艳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12期
关键词:王志刚主任医师肝郁

张梅菊 余海艳

(甘肃中医学院 兰州730000)

王志刚从肝脾论治糖尿病经验

张梅菊 余海艳

(甘肃中医学院 兰州730000)

王志刚;糖尿病;从肝脾论治

王志刚主任医师为甘肃省名中医,长期从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及作用机制研究,学验俱丰。王志刚主任医师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证体会及研究成果,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从肝脾论治,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随恩师学习,获益良多,现将王志刚主任医师从肝脾论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经验阐述如下。

肝郁脾虚是糖尿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王志刚主任医师认为, 肝郁脾虚是糖尿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主要表现在调畅气机,调节情志,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一方面肝主疏泄是脾胃升清降浊之间协调平衡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肝可以调节胆汁的分泌与排泄。《灵枢·五变》谓:“怒则气上逆,胸中积热,血气逆留,髋皮充肌……故为消瘅。”临床中也发现糖尿病患者发病多数与肝失疏泄、情志失调有关,或精神紧张,或喜怒不节,或忧郁思虑。患病后亦病情缠绵,长期节食服药,久致心情抑郁加重,进而导致病情迁延。周多强[1]将153例糖尿病前期患者经四诊分析,结果显示肝郁气滞型 31 例,占20.3%。经临床研究表明,抑郁焦虑情绪会影响血糖控制,其发病机制可能为抑郁时分泌亢进的皮质醇通过降低葡萄糖利用和拮抗胰岛素而抑制血糖利用,使血糖升高。抑郁焦虑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增多相关[2]。《灵枢·本脏》明确指出:“脾脆则善病消瘅”,而《素问·奇病论》则曰:“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转为消渴”。 明确指出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是形成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并重视脾胃在消渴病发病中的作用。因情志不畅,郁怒伤肝,肝气失于条达,横逆犯脾,致脾失健运;或因过度思虑,劳神伤脾,致气机郁结,困阻中焦,脾失健运。各种原因导致的肝郁脾虚,转运失责,均可成为本病发生的病理基础。正是由于肝脾功能失调在糖尿病中的重要作用,才有从肝脾论治之论。

疏肝健脾是糖尿病的治本之法

基于肝郁脾虚为糖尿病的病理基础之一,疏肝健脾,顺肝之本性,舒之,达之;遵脾之特性,健之,燥之。肝之气机得以调畅,脾之运化得以恢复,气血津液精微物质得以输布,水津四布,五精并行,从而改善胰岛功能,促进其合成与分泌胰岛素,进而起到降低血糖的效果。可见,疏肝健脾亦是糖尿病的治本之法。

王志刚主任医师临床善用柴胡疏肝散合六君子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肝郁脾虚证。方用:柴胡15 g,枳壳10 g,陈皮10 g,香附10 g,郁金10 g,炒白芍10 g,川芎15 g,党参20 g,苍术20 g,白术10 g,茯苓10 g,甘草10 g。口干渴甚加葛根、天花粉等;乏力明显加人参、麦冬、五味子等;伴肢体麻木疼痛者重用黄芪50 g,加僵蚕、木瓜、地龙、络石藤、海风藤等;兼有感冒者,加防风、蝉蜕、僵蚕、金银花等;合并高血压眩晕者加天麻、钩藤等;伴白内障视力模糊者加茺蔚子、青葙子、菊花等;并发肾病见蛋白尿者,加益母草、玉米须,并重用黄芪;合并泌尿系感染者症见尿频、尿急、尿痛、灼热者, 加白茅根、芦根、车前子、栀子等。

典型病例

患者某, 女, 53岁,2014 年10月6日初诊。患糖尿病5年, 长期服用二甲双胍、达美康等控制血糖, 空腹血糖波动在 8~11 mmol/L , 餐后血糖波动在 14~18 mmol/L。自诉因家庭原因精神抑郁,情绪低落,食欲不振,夜寐差,口渴欲饮,查见舌质红,苔白腻,脉细数。中医诊断:消渴病,证属肝郁脾虚兼湿,治以疏肝解郁,健脾燥湿。药用:柴胡15 g,枳壳10 g,陈皮10 g,香附10 g,郁金10 g,炒白芍10 g,川芎15 g,党参20 g,苍术20 g,白术10 g,茯苓10 g,甘草10 g,白豆蔻10 g,酸枣仁15 g,煅龙骨、煅牡蛎各30 g。10月20日二诊:查空腹血糖8.5 mmol/L,自诉睡眠及饮食均较前好转,仍有乏力,情绪低落等症状,上方去酸枣仁、煅龙骨、煅牡蛎,加黄芪20 g。11月4日三诊:上述症状基本消失,查空腹血糖7.6 mmol/L,嘱继服上方2周,电话随访未复发。

按 本案患者女性,因家庭原因而致肝气郁结,木郁克土。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郁结,故“肝欲散”,当“急食辛以散之”。 方中香附、郁金、柴胡疏肝理气解郁;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以白术、党参实脾以御肝;苍术、白豆蔻、茯苓健脾燥湿,其中柴胡与芍药相伍,一疏一养,为疏肝之用与养肝之体并举之最佳配伍,恰合肝体阴用阳之生理特点,体现“治肝可以安脾”的原则。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党参、白术具有一定降血糖的作用[3,4]。全方共奏疏肝健脾燥湿之功,故诸症向愈。

体会

临床上王志刚主任医师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 灵活运用疏肝健脾法, 疗效显著。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为终身性、渐进性慢性疾病, 临床上症状多变,病机复杂, 疏肝健脾固然重要, 但必须以审证求因、辨证论治为前提,方能应用,万不可盲目投药。导师王志刚主任医师从事中医科研及临床工作30余年,运用中医药诊治糖尿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临证经验基础上将糖尿病的临床特征与中医经典脏腑理论认识相结合,提出从协调肝脾论治糖尿病,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丰富中医诊治糖尿病理论、提高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临床疗效进行了有益探索。

[1]周多强.糖尿病发病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1):2449-2452.

[2]王爱华,胡蕴刚.糖尿病患者伴抑郁焦虑状况的临床研究[J].上海医学,2003,26(8):574-576.

[3]姚茂篪.富硒板党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改善作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1,7(1):27-28.

[4]冉先穗. 中华药海[M]. 哈尔滨: 哈尔滨出版社,1998:158-159.

2015-04-09)

猜你喜欢

王志刚主任医师肝郁
同时服用多种药,不良反应如何避免
Tom Broke A Plate Or A Watch
简易穴位埋线法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疼痛的临床观察和研究
曲径通幽
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高三冲刺阶段突破策略
王志刚教授简介
郭朋主任医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经验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养从口入,痒从身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