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的影像学分析
2015-01-24高大伟
高大伟
(吉林省四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放射线科,吉林 四平 136000)
脊柱结核的影像学分析
高大伟
(吉林省四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放射线科,吉林 四平 136000)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6年~2014年本院25例脊柱结核患者影像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 CT及MR表现:所有病例椎体均有变形、骨质破坏。伴有死骨18例、椎旁脓肿14例、椎间盘破坏10例、附件破坏8例,脓肿环状强化10例。结论 ①脊柱结核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是椎体变形、变扁,骨质破坏、大部分破坏区内可见小死骨,部分椎间盘及附件破坏、椎间隙变窄、常累及多个椎体,椎旁脓肿形成。②CT及MR能早期发现脊柱结核,提高其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
脊柱结核;X线;CT;MR
脊柱结核是骨骼系统常见疾病,脊柱正侧位X线片能发现明显椎体骨质破坏,对早期骨质破坏显示欠佳,CT及MR图像结构清晰,分辨率高,能较好地显示出早期平片难以发现病灶[1]。为了对本病影像学表现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提高诊断率,现将收集本病进行综合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脊椎结核在关节结核中所占比例为3%~45%,好发于儿童和青年。25例脊柱结核患者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8~55岁,平均23.5岁,发病部位以胸腰椎多见。病变多累及两个以上椎体。临床主要表现:低热乏力、盗汗、腰痛、脊柱畸形、活动受限。其中19例有肺结核病史。腰背疼痛,可呈放射性,脊柱运动障碍,脊柱畸形,可有寒性脓肿及窦道和脊髓相应受累症状。
1.2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平片发现病变后,均采用德国西门子16排螺旋CT进行椎体扫描,层厚5 mm,必要时行1.5 mm扫描,拍摄骨窗及软组织窗观察,部分病例进行重建及MR检查。
2 结 果
2.1发病部位:25例中颈椎2例、胸椎12例、胸腰段5例、腰椎6例,其中单椎体受累4例,相邻两个椎体受累10利,相邻3个以上椎体发病9例,椎体合并附件发病2例。其中以胸腰椎好发,并多个椎体受累。
2.2X线、CT及MR表现
2.2.1X线表现:骨破坏、椎间隙狭窄或消失,脊椎变形和脊柱畸形,寒性脓肿和周围钙化。椎体呈不同程度变形、变扁、塌陷,不规则骨质破坏,其内可见大小、数量不等“死骨”,呈沙粒状居多,部分病例椎体压缩变扁、密度增高,但高密度区内仍可见不规则骨质破坏区,脊柱结核可分为四型:椎体型、椎间型、骨膜下型和附件型。椎体型多见10岁以下儿童,以胸椎多见、早期在一个椎体或两个相邻椎体中央偏前,出现破坏透光区,边缘模糊,周围无硬化现象。病变发展较快时,椎体塌陷变扁,或呈楔形,可穿破上下椎间盘而侵及邻近的椎体,椎旁可见脓肿。椎体塌陷严重时,产生后突畸形,甚至形成锐角。椎间型多见于成人,较局限,常见腰椎,骨破坏始于椎体的两个相对面,破坏区边缘毛糙,椎间隙变窄。如一个椎体破坏严重,其邻近椎体可嵌入破坏区,形成融合。腰椎旁可见腰大肌脓肿影。并可沿前纵韧带下向上下扩展。骨膜下型通常由寒性脓肿侵蚀所致,常见前纵韧带下脓疡直接侵侵蚀椎前缘,故其骨破坏限于椎体前面,呈凹陷状破坏。常为多椎体同时受累。椎间隙可正常,附件型极少见,好发于棘突、横突,表现为溶骨破坏。各型脊椎结核都可在椎旁产生脓肿,有时脓肿出现早于骨破坏,颈椎结核往往产生咽后壁脓肿,影响气管、食管。胸椎结核脓肿多呈水滴状,正位片可引起纵隔增宽假象,易误诊为纵隔肿瘤。腰椎结核脓肿表现腰大肌影推移,并向下形成股上脓肿。长期的寒性脓肿可引起不规则钙化。椎体结核好转愈合时,首先表现为骨骼破坏停止进展,破坏区边缘变得清晰和增密,并逐渐出现骨质硬化现象,塌陷椎体不能恢复正常,椎间盘破坏,椎体骨性融合强直,后突畸形则永久存在。25例中椎体型10例,椎间型5例、骨膜下型3例、附件型2例,其余病例呈混合型。14例椎间盘破坏、椎间隙变窄、椎间盘部分残留。10例椎间盘消失,1例未见明显破坏。
2.2.2CT表现:CT扫描具有较高密度分辨力,可清晰地显示骨质破坏、椎间隙变窄或消失、死骨及寒性脓肿,对椎弓根、小关节及附件骨质破坏显示尤佳。可发现平片上未能见到的较小病灶,较好地显示椎管、硬膜囊和脊髓受累情况,能早期发现病变,提高诊断率。
2.2.3MR信号改变:①椎体信号改变:脊柱结核在T1WI加权像上表现为低信号,T2WI加权像表现为高信号或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邻近椎体受累时可见不同程度及范围的T1WI、T2WI信号改变,25例脊柱结核患者椎体信号改变有所不同,其中12例椎体结核在T2WI上呈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改变,5个例椎体结核在T2WI上呈高低混杂信号。8个椎体在T2WI上以高信号为主的高、低、等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病变椎体表现为不同程度强化,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②椎间盘形态、信号改变:脊柱结核椎间盘受累,表现为间隙变窄或消失,呈长T1不均匀长T2信号改变,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均匀强化。③椎旁软组织信号改变:脊柱结核椎旁可见脓肿形成(包括寒性脓肿及肉芽肿),呈梭形或不规则形软组织信号,以胸、腰椎椎旁寒性脓肿多见,25例中寒性脓肿形成10例,寒性脓肿形成可发生在椎体前缘或周围,但以周围多见,颈椎以椎体前缘咽后壁寒性脓肿多见,腰椎以椎旁寒性脓肿多见,表现为腰大肌膨大、边缘模糊,椎管内脓肿可对硬膜囊及神经根产生不同程度压迫,出现相应临床症状,髂窝及臀部脓肿少见,寒性脓肿或椎旁软组织脓肿范围较大,超过病变椎体范围,寒性脓肿T1WI加权像上呈稍低信号,在T2WI上呈较高信号或混杂信号(由于脓肿内部成分不同),STIR序列则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有利于小的寒性脓肿的显示,脓肿壁呈环状强化,T1WI加权像上椎旁软组织肿胀表现为稍低信号,T2WI加权像上呈较高信号,增强扫描椎旁软组织肿胀呈明显均匀一致性强化。④附件改变:25例脊柱结核中附件受累较少见,仅4例附件受累,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改变。
3 讨 论
3.1病理基础:椎体结核主要是结核菌沿血行传播进入到骨髓腔内,其病灶发病部位与椎体解剖结构关系密切,由于椎体内部的血液供给在儿童时期主要来自椎后动脉,因此,儿童特别是小儿患者,椎体骨质破坏常发生于椎体的中央和后方,所以称之为中心型或中央型,成年后,椎体前方主要营养血管是肋间动脉及腰动脉分支,骨质破坏区常出现于椎体的边缘区域,椎体的前上缘或前下缘为好发区域,被称之为边缘型。结核病灶以骨质破坏为主,严重时椎体变形、变扁塌陷。椎间盘受累时椎间隙变窄、甚至消失。当干酪样或液化坏死组织向外扩展,侵入椎旁软组织时,软组织肿胀,进一般发展形成椎旁寒性脓肿,脓肿在韧带下蔓延可侵及多椎体,使多个椎体出现骨质破坏改变[2]。
3.2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单个或多个椎体骨质破坏、破坏区内“死骨”形成,周围可见寒性脓肿,椎间隙变窄或消失,脓肿壁环状强化。
4 鉴别诊断
具有椎体破坏、椎间隙狭窄并伴有椎旁脓肿的脊椎结核较易诊断。需注意鉴别:①化脓性脊椎炎:其发病急,椎体和椎间隙变化快,同时较早出现骨质增生,病灶周围有硬化现象,较早出现粗大骨桥,脊柱总高度不影响,畸形不明显,附件累及较结核多。②脊柱转移瘤:转移瘤骨质破坏多发生于椎体中后部及附件,单发多见,骨质破坏区内死骨少见,而脊椎结核骨质破坏区多发生于椎体前中部、多个椎体受累较为多见,骨质破坏区内死骨形成较常见,脊柱结核邻近椎间盘常受累,椎间隙变窄或消失,而转移瘤椎间盘受累极为少见(椎间隙改变有利于提高脊柱结核及转移瘤的鉴别),寒性脓肿在脊柱结核中较常见。③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有外伤史,老年人常见,椎体呈骨质疏松征象,压缩椎体变扁、呈楔形,未见骨质破坏,椎间隙改变往往不变窄反而增宽[3]。
[1] 柯棋,许灼新,潘锦伟,等.脊柱结核与脊椎转移瘤的CT形态差异[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8,8(14):474.
[2] 傅长根.脊柱结核影像学表现[M].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24-125.
[3] 陈轶,李华,陈苗苗,等.骨质疏松椎体急性压缩性骨折与转移瘤MRI鉴别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7(29):1155-1156.
R529.2
B
1671-8194(2015)30-01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