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完全血运重建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5-01-24徐爱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0期
关键词:经皮复发率心绞痛

徐爱萍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完全血运重建的临床疗效分析

徐爱萍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 主要探讨冠心病多支血管病患者进行完全血运重建的临床疗效,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至2014年收治的522例冠心病多支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61例,分别应用药物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PCI)治疗,同时对冠心病患者进行随访研究,主要随访心脑血管的不良事件。结果 随访结果显示:药物治疗组出现心绞痛复发的患者有130例,其复发率为49.81%;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治疗组出现心绞痛复发的患者有101例,其复发率为38.69%。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复发率,采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治疗组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完全血运重建的治疗适用于冠心病患者,可用于临床治疗。

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血运重建;临床疗效

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简称MVD[1],患病者的生活负担沉重,特别是精神压力较大,此病预后还存在着许多不良反应,所以对这些患者进行血运重建治疗,目前它是对于冠心病患者改善其生活质量和预后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2-3],应用范围包括了冠心病多支病变和复杂病变,所以重新评价PCI治疗多支病变完全血运重建的临床效果意义重大。本研究选取我院心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522例冠心病多支血管病患者,进行药物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同时对冠心病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现将临床疗效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我院心外科收治的收治的522例冠心病多支血管病患者,药物治疗组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PCI)治疗组各261例,其中男性患者270例,女性患者252例,年龄44~70岁,平均年龄57岁,所有入选的患者都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多支病变具体定义为冠脉病变累及两支或两支以上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具体定义为冠脉病变累及一支冠状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主要冠状动脉或者它的分支狭窄达到50%即为冠心病病变血管;PCI后患者所有主要的冠状动脉和它的分支未出现70%以上残余狭窄者即为完全血运重建;PCI后患者出现有任何1支以上和它的分支残余狭窄70%即为不完全血运重建;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及患者的粗大分支等于2 mm直径的冠状动脉中出现有2支及其以上的血管狭窄达到70%即为多支血管病变[4-6]。通过冠脉造影显示所选患者冠脉直径狭窄程度均达到了50%。患者的排除标准:如果患者在入选前就患有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和严重的肝肾功能病症,不可以纳入入选行列;在入选前就已经进行冠脉搭桥治疗,或者已经进行支架植入术的患者不可以入选。对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整理相关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姓名、联系方式、住址等信息,并且要注意检查患者是否患有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情况等等相关的危险因素,对此制成信息明确的表格,研究中的患者都要进行心脏超声和心电图、心肌酶、肝功能生化的检查,将结果填入表格,详细记录患者情况。

1.2冠心病相关因素的诊断标准[4]

1.2.1糖尿病诊断:患者空腹血糖(FPG)>7.0 mmol/L或者糖化血红蛋白Alc(HbA1c)>6.5%(这里的空腹指的是患者8 h内没有热量摄入),或者伴有高血压象的患者及患者口服耐糖量实验2 h血糖>11.2 mmol/L。

1.2.2高血压诊断:首先患者没有使用降压药物,在这种情况下使患者安静坐位休息测量臂肱动脉血压,在连续几天测量4次患者的血压收缩压>140 mm Hg,或者其舒张压大于90 mm Hg;如果患者以往就有高血压病史,并且正在使用相关的药物降压,即便血压平稳在标准血压范围内,也要考虑其是否为高血压患者。

1.2.3血脂的异常诊断:高胆固醇(TG)血症:患者血清中高胆固醇超过5.2 mmol/L,而低密度胆固醇(LDL-C)浓度>3.65 mmol/L即为升高;高三酰甘油(TC)血症:患者血清中TG浓度>1.7 mmol/L,其总的胆固醇浓度显示正常。

1.3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至2014年收治的522例冠心病多支血管病患者,进行药物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PCI)治疗,同时对冠心病患者进行随访研究,主要随访心脑血管的不良事件。在进行治疗前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凝功能、心脏超声、心电图、肝功生化、血常规等相关的检查。

药物治疗组给予冠心病患者前列地尔注射液10 μg,将其溶100 mL生理注射用盐水中,静脉滴注,连治疗1个半月;进行完全血液重建时,先给予患者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降脂药、血管紧张素II转换酶受体拮抗剂。术前提前1 d服用阿司匹林药物,剂量在300 mg,术后也服用连续4周每天300 mg,之后减量100 mg每天。完全血液重建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对于两组患者再进行检测血凝功能、心脏超声、心电图、肝功生化、血常规等相关的检查,以防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出现,及时救治。

1.4统计学处理:对两组数据进行结果比较,运用t检验,应用SPSS17.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处理。当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随访结果显示:药物治疗组出现心绞痛复发的患者有130例,其复发率为49.81%;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治疗组出现心绞痛复发的患者有101例,其复发率为38.69%。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复发率,采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治疗组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目前,PCI的技术不断在提高,并且器械也在不断更新,最具有代表性的是DES的出现[5],这些进步都使得PCI疗效比以前有很大的进步,有相关的ARTS-2研究表明,冠心病多支病变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与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疗效相当[6]。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现已成为患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实施血运重建的重要治疗方法[7]。

本实验研究显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完全血运重建可以显著降低心绞痛复发、改善心功能衰竭还减少了再梗死的发生,阻止了患者心肌细胞持续缺血死亡及纤维化,同时逆转了心室重构并且减少了由此而导致的心律失常所致的猝死的发生。将药物治疗与多支血管病的血运重建治疗相比,较患者远期的终点事件发生率要高于多支血管病的血运重建治疗心绞痛复发的时件药物治疗组也同样高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治疗组,本篇实验的研究成果表明与国外文献报道基本上是符合的,就是说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治疗对于冠心病患者可以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的作用,也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身心共同承受的压力与痛苦,所以在临床治疗上对于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医疗工作者通过不断地工作总结,反思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而提出科学性的建议,对于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完全血运重建的治疗方法充分表明我们的临床医护人员对治疗冠心病已经从认知阶段到了成熟阶段,从看待问题的片面性到了全面性。治好患者的疾病是临床医师的主要任务,这里的完全血运重建可以能够达到患者的心理预期,并且尽可能地避免开了对胸手术,这些都体现了临床思维在不断发展,目前由低级到了高级的客观过程,在实践中进步,不断自我完善[8]。总之,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血运重建是MVD患者获取良好生存质量及延长有限生命的重要治疗方法,在经皮介入治疗领域,完全血运重建对于治疗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临床益处与 CABG相仿[8],所以对于冠心病多支病变,完全性血运重建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1] 李向东.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完全血运重建的长期疗效观察[J].医学与哲学,2010,31(4):37.

[2] 郑振中.20例冠心病患者完全血运重建的近期疗效分析[J].江西医药,2012,47(5):452.

[3] 刘文娴.冠心病多支血管病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0,31(1):64.

[4] 王智.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部分血运重建优化药物治疗后非干预血管病变冠状动脉造影随访[J].临床研究,2013,21(2):93.

[5] 郭永和.不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老年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2,21(1):9-10.

[6] 王志坚.对比两种完全血运重建对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伴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2011,12(5):23.

[7] 钟勇.多支冠状动脉病变行完全血运重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研究生学报,2011,13(5):22.

[8] 何丹.不完全血液运行重建策略对老年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3,10(2):32.

R541.4

B

1671-8194(2015)30-0058-02

猜你喜欢

经皮复发率心绞痛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综合健康教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复发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