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临泽县奶肉牛标准化无公害健康养殖的实践与思考

2015-01-24鲁光贵

中国牛业科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肉牛养殖发展

鲁光贵

(甘肃省临泽县畜牧兽医局,甘肃 临泽734200)

临泽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全县总面积2727.29平方公里,辖7镇,71个行政村,总人口1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4万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黑河、梨园河贯穿全境,农牧业生产基础条件较好,饲草料资源丰富。有灌溉耕地51.7万亩,尚有未利用土地179万亩,是河西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和商品粮基地,先后荣获“全国粮食单产冠军县”、“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等多项荣誉称号。2014年,全县完成农业增加值1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 130元。完成畜牧业增加值4.65亿元,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3 555元。

近年来,全县上下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通过完善奶肉牛标准化无公害健康养殖的标准和制度,推广先进的奶肉牛饲养管理设施设备,应用TMR全混合日粮技术,采用先进的奶牛牧场管理系统,使用动物B超仪奶牛妊娠诊断技术,创新牛场粪污综合循环利用技术。在奶肉牛的饲养、奶牛挤奶、奶肉牛防疫、治疗等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其痛苦,避免使其承担不必要的伤害和忧伤,使奶肉牛在舒适环境中健康、愉悦地生活、生产,实现了泌乳能力与产肉性能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优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过程中,遵循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循环再利用的原则,达到了资源利用、生产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了奶肉牛的生态健康养殖。至目前,全县奶肉牛饲养量达25万头,其中肉牛饲养量达23.75万头,奶牛饲养量达1.25万头。全县人均奶肉牛养殖纯收入达1 825元,占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3 555元的51.6%,三成以上的农户靠发展奶肉牛产业走上了致富之路。

1 主要做法及成效

1.1 政策引导、强化扶持,在创优发展环境上出实招

在落实国家和省、市奶肉牛良种补贴、保险补贴、土地划拨、畜牧业机械补贴等政策的基础上,县委连续七年出台“1号文件”,整合项目资金3 600多万元,重点扶持发展奶肉牛产业,大力推行循环清洁标准无害化生产。对由农户合作新建的1 000头以上存栏规模并推行循环清洁标准无害化生产的肉牛养殖场区,每个给予以奖代补资金30~60万元。对由农户合作新建的3 000只以上存栏规模并推行循环清洁标准无害化生产的肉羊育肥小区,每个给予良种引进以奖代补资金5~10万元。对分户舍饲养羊农户达到60%、户均饲养量20只以上的行政村,每个村给予以奖代补资金3~5万元。对饲养基础母牛5头或出栏肉牛10头以上、饲养基础母羊20只或出栏肉羊50只以上的农户,视其规模给予5~30万元草食畜牧业贴息贷款扶持。对饲养基础母牛(奶牛)100头以上或年出栏肉牛300头以上、饲养基础母羊300只以上或年出栏肉羊1 000只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视其规模给予100~300万元草食畜牧业贴息贷款扶持。对达产达标、效益明显的已建肉牛养殖场区,视其规模每个给予以奖代补资金1~5万元。对当年创建为部、省、市级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场区的,每个分别奖励3万元、2万元、1万元。对养殖场区新建永久性青贮氨化窖池的,按实贮量每立方米给予以奖代补资金30元;进一步完善《临泽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作物秸秆饲料化高效利用的意见》扶持政策,投入专项资金300~500万元,持续推进秸秆饲料化高效利用工作。通过政策扶持,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养牛的积极性,有力促进了全县奶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

1.2 建设基地、扩大规模,在创新发展模式上做文章

坚持把建基地、扩规模作为做强奶肉牛产业的突破口,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要求,以雪莲乳品公司3.6万t乳制品加工生产线、5 000t奶粉生产线和同心、益康等牛羊屠宰加工场为依托,加快奶肉牛养殖小区建设步伐,初步形成了“龙头+基地+农户”的奶肉牛产业发展格局。加快奶肉牛养殖规模的合理扩张,大力发展以养殖小区、专业村社、养殖大户为主体的规模养殖形式,并探索总结出了以“统一圈舍标准、统一引进良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疫病防制、统一组织销售、分户经营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五统一分”管理模式。目前,全县基础母牛存栏达9万头,先后建成肉牛养殖场(区)146个,奶牛养殖场(区)8个,发展规模养牛大户12 950多户,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2.5%,基本形成了25万头绿洲奶肉牛养殖示范基地,奶肉牛作为我县主导特色产业的地位已基本确立。

1.3 严格标准、提质增效,在循环高效利用上求突破

一是基地引领标准化。以创建省市级标准化养殖小区示范场为目标,以推进奶肉牛养殖业标准化生产为主线,坚持“人畜分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对新建的养殖小区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重点围绕养殖小区选址、牛舍布局设计、小区管理、疫病防控、粪污无害化处理等环节,着力提高养殖小区建设质量和规模,今年尤其在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方面有了新进展。至目前,全县先后建成3个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镇3个,示范村35个、示范户1 050户。二是秸秆利用高效化。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积极探索实践种植、养牛、沼气、设施农业循环利用、循环发展的实现形式。认真落实县政府《关于加快农作物秸秆饲料化高效利用的意见》精神,以养牛大户为重点推动镇、村社青贮示范点建设,创新秸秆高效利用模式,大力推广窖贮、袋装青贮、包膜青贮等多种模式,不断扩大秸秆饲料转化覆盖面。至目前,全县累计建成青贮窖10 644座86.06×104m3,累计青贮、黄贮、微贮玉米秸秆52万t以上。秸秆高效利用率达75%以上。初步形成了“2万hm2玉米制种→16万亩人工草地→350万t饲草→25万头奶肉牛养殖→1.5万座沼气池→6万t沼渣沼液→2万亩设施农业”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三是品系培育优质化。按照全省“河西肉牛”新类群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积极选育基础母牛核心群,建设基础母牛养殖场,确定改良技术路线。至目前,全县建成“河西肉牛”新类群培育示范点3个,组建基础母牛核心群3 000头,引进弗莱维赫冻精7 500支,冻配西杂母牛4 635头,现已产下弗莱维赫杂交犊牛2 250头。

1.4 理顺体制、优化服务,在体制机制建设上下功夫

在奶肉牛产业发展过程中,进一步转变发展思路,促进奶肉牛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基本形成“政府抓良种、农户抓繁殖、小区吊架子、大户抓育肥、协会抓流通、企业抓加工、站所抓防疫”的发展模式,推动了奶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是强化科技培训。依托“30万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和“11555”农村能人培养计划,强化养殖户技术技能培训,每年培训养殖人员1.1万人次,培育养殖能人100名,每年选派20名养殖大户到国内先进奶肉牛养殖加工企业跟班培训,为奶肉牛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证。二是培育合作组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畜牧业发展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坚持抓生产先抓流通、抓流通先抓市场、依托市场促进发展的思路,大力扶持和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发展肉牛运销协会和奶牛养殖协会,切实提高农民的市场组织化程度。目前,全县已成立8个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37个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培育经纪人65人,加快了奶肉牛产业化经营步伐。三是完善服务体系。先后组织实施基层动物防疫检疫体系和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等项目,配备防疫检疫设施设备,畜牧兽医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面落实各项防疫措施,严格坚持月免疫制度,有效填补了免疫空白,牲畜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100%。重点加强养殖场(小区)、养殖大户的消毒灭源工作,逐步完善规模养殖场消毒设施,有效防止疫病发生与蔓延,确保奶肉牛产业的健康发展。止目前,全县建成活畜交易市场5个、疫情监测点8个、养殖小区疫病监测室10个。

2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龙头企业缺乏,带动能力不强。缺乏内联农户、外联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带动肉牛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已建成的祁连畜产品公司因资金缺乏等因素制约,基本处于停产状态,使分散的养殖户进入大市场缺乏稳定的产品价值转化支撑载体,制约了全县肉牛产业向纵深发展。

二是投入资金有限,发展动力不足。奶肉牛产业投资大、周期长,虽然通过政府惠农政策、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和草食畜牧业贴息贷款等政策扶持,为奶肉牛养殖户提供了部分发展资金,但由于养殖小区建设资金投入过大,养殖户流动资金缺乏,补栏难度较大,致使养殖规模难以扩大。

三是发展体系不健全,尚未形成产业链。企业与农户之间大多是单纯的买卖关系,尚未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尤其是缺乏精、深加工产品,产品“买难”、“卖难”现象依然存在,应对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农户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四是科技含量低,品牌效应不高。由于受资金、技术、农民文化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畜禽良种不良法、饲养不规范等现象,使部分农民养殖、尤其是规模化养殖的科技含量不高,标准化饲养技术和集中育肥综合配套技术运用推广还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饲养周期长、成本高、肉质差、出肉率低等问题,农民收入受到一定影响。

3 今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随着奶肉牛产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和发展势头的日益强劲,农民养殖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为了真正实现奶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立足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积极扩大内销市场,突出抓好产品质量,稳步发展养殖数量,大力推行规模经营,强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奶肉牛产业向专业化、社会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走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路子。

3.1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着力扩大养殖规模

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养殖业效益的关键。目前全县奶肉牛产业发展规模优势尚不明显,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推动奶肉牛产业快速发展,必须着力扩大养殖规模,走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之路。同时要抢抓中央、省市关于加快畜禽业发展的政策机遇,积极筛选一批符合自身实际的大项目、好项目,争取相关政策资金在养殖基地建设、良种引进推广、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增强产业发展后劲。积极引导奶肉牛生产向相对集中、连片开发的方向发展,加快养殖专业镇村建设步伐,鼓励农户修建养殖小区,发展人畜分离养殖模式,形成相对集中、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的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奶肉牛生产基地。

3.2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发展链条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带动农民、滚动发展”及“引外龙、扶强龙、兴小龙、育新龙”的思路,把发展龙头企业作为加快奶肉牛生产发展的关键措施来抓,在继续巩固提升雪莲乳业、祁连畜产品公司等现有企业加工转化能力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支持县内外各类经济组织和养殖大户带动建设一批起点高、标准高、规模适度、科技领先的养殖小区,着力培育一批规模效益好、市场覆盖面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公司+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使原料生产、供应和产品加工、销售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产业链,实现养殖户与企业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切实增强养殖户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要按照“政府引导、典型引路、政策扶持、市场化运作”的思路,积极扶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加快建设具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畜产品及相关物资交易平台,进一步健全完善产销经营体系,促进牛产品的流通和销售,通过抓活龙头,带动一片,推动奶肉牛产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3.3 坚持标准化生产,着力打造特色品牌

我县奶肉牛养殖大多数饲养方式粗放,消费市场相对较小,产品附加值不高,“小、散、低”的局面没有得到彻底转变,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只有推进标准化养殖,实施品牌化战略,才能促进养殖业提质增效。一是要以规模化奶肉牛养殖小区粪便及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为重点,强化对养牛企业的环境治理,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环境优美化”的要求,积极探索实践种植、养牛、沼气、设施农业一条龙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提升养殖场的标准化水平。二是要扶持龙头企业通过产品深加工,创造上档次、上水平的名牌产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形成自己独特的适销对路的拳头产品,向大流通大市场方向推进,提高牛产品加工增值效益。同时,要积极开展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工作,使牛产品符合国内外市场的准入条件,打响“张掖肉牛”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实力。

3.4 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养殖科技含量

做大做强奶肉牛产业,必须加快畜牧科技推广步伐,积极落实畜牧科技推广补助政策,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胚胎移植、冻配改良农户进行奖励,调动群众运用先进畜牧技术的积极性。要健全完善畜牧科技服务支撑体系,采取多渠道、多形式、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大对养殖小区管理人员、奶肉牛饲养技术员和专业技术干部培训力度,着力提升奶肉牛现代化饲养和科学管理水平。要坚持以“五良”技术组装配套为切入点,重点推广养殖小区规模生产、规范化饲养管理、饲草青贮氨化等先进实用技术,不断提高饲草转化率和商品率。

猜你喜欢

肉牛养殖发展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肉牛口炎咋防治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青贮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使用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