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寒阴湿地区中蜂养殖模式

2015-01-24梅绚祁文忠

中国蜂业 2015年7期
关键词:岷县蜜源中蜂

梅绚祁文忠

(1甘肃岷县畜牧局,748400;2甘肃省养蜂研究所,741020)

高寒阴湿地区中蜂养殖模式

梅绚1祁文忠2

(1甘肃岷县畜牧局,748400;2甘肃省养蜂研究所,741020)

甘肃岷县是全国典型的高寒阴湿县,位于西秦岭、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东边缘(甘南高原)的交汇处,风霜雪雨、旱涝不均、气候多变、灾害频繁是这里的主要特征。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形成了当地特有的中蜂品种——岷县中蜂。近年来,岷县中蜂养殖业在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和养蜂专家们的指导下,以新法活框养殖技术培训为基础,建立示范蜂场为关键,试验研究适应当地养殖模式为突破口,通过对传统蜂箱、标准蜂箱和生态蜂箱三种不同类型蜂箱的使用试验和对比总结,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不同气候条件和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中推广应用,使岷县中蜂养殖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逐步改变了传统落后的“杀蜂取蜜”养殖方式,养殖效益得到明显的提高,群众养蜂积极性日益高涨,使岷县中蜂养殖从家庭副业中逐步脱颖而出,构成了岷县“四黑两绿一蜂”畜牧业支柱产业。

一、岷县地理气候及蜜源植物流蜜特点

岷县蜜源植物品种繁多,主要是山野林草百花植物和黄芪党参等中药材植物,春夏秋三季交替开放,大流蜜期不明显,小流蜜期漫长,流蜜期5~10月,多数蜜源植物一年两三次开花,为岷县中蜂长期生存、繁衍提供了物质条件,也是岷县中蜂年复一年的杀蜂取蜜仍然能够繁殖发展的主要原因。

二、岷县中蜂品种特性

岷县特殊的地理、气候和蜜源植物决定了岷县中蜂特有的适应性和发育繁殖特征。

1.具有较强的御寒抗变能力。体格较小,翅宽长,体色灰黑,主要来自山野森林石岩中的野蜂,分群时经当地农民收集饲养,具有一定的御寒能力强,具有较强的抗气候逆变能力,能在-15℃下生存,在5℃下正常采集花粉和花蜜,是中华蜜蜂的一个地方优良品种。

2.具有较强的飞翔采集能力。岷县蜜源植物主要以平面天然草原和中药材为主,立体树木为主的蜜源植物较少,采集蜜粉,需要一定的区域面积,需要一定的飞翔面积和能力,岷县中蜂正是在这种条件下适应繁衍起来的地方品种,能采集半径4km范围内的蜜粉,具有较强的飞翔能力和采集能力。

3.具有稳定的遗传性状。岷县中蜂全部是岷县本地及西边甘南草原的地方品种,人工养殖为主,山野生存为辅,经常出现山野蜂群被收回人工驯化饲养和人工饲养的蜂群跑到山野生存的情况,地方品种之间经常存在改良杂交现象,没有从外地引进蜂种,遗传性状相对稳定,是青藏高原东麓特有的高原型蜂种,值得保护和发展。

4.岷县中蜂具有特殊的发育繁殖特点。岷县中蜂因当地地理环境和气温气候影响,在生长、发育和繁殖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即“春繁、夏分、秋收、冬藏”,春季惊蛰节气蜂王开始产卵,蜂群逐渐繁殖壮大,夏至时节开始自然分群,每群平均分群四群,并使蜂群繁殖壮大,立秋进入大流蜜期,山野百花和中药材花大量开放,可以开始摇蜜取蜜,霜降和立冬时节蜂群进入结团越冬阶段。

三、使用标准蜂箱养殖岷县中蜂的体会

受岷县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蜂农经济水平和文化水平的影响,标准蜂箱养殖中出现一些问题,还应在以下方面加以探讨改进。

1.养殖规模逐步扩大。标准蜂箱养殖是科学饲养、规模化高效养殖的主要方式,但因蜜源植物数量和蜂群活动区域面积限制,加上岷县无霜期短,蜜源植物密度低等原因,当一个蜂场或者一个村子的蜂群数量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出现养殖数量与产蜜量成反比现象,影响中蜂规模化养殖程度。

2.灵活把握取蜜方式。因岷县蜜源植物大流蜜期不明显,小流蜜期时间长,难以把握有效的摇蜜时间和取蜜数量,集中突击摇蜜要根据流蜜大小而定,流蜜不太涌时,可采取抽取部分,留部分,等蜜进满后,再抽取另外部分,保持群内有充足饲料。或以生产成熟巢蜜或蜜脾为主。

3.注意安全越冬方式。在海拔较高的地区较寒冷,由于标准蜂箱板材较薄,蜂群维持巢内温度困难,往往在气温低或者骤变的情况下,出现冻死蜂群、冻伤蜂子现象较多。在制作标准蜂箱时,使用3 cm以上的加厚蜂箱板材为宜,或使用短巢框蜂箱以利于保温,在寒冬时间应加强保温。

4.注意蜂箱清理打扫。中蜂越冬后底箱蜡屑较多,3~4月份是巢虫大量繁育产生时期,箱底没有除蜡,蜂群难以自动清理,加上3~4月份正是外界有粉无蜜时期,人工清理打扫箱底就显得十分重要,许多养殖户怕蜜蜂易躁动易蜇人,怕检查时容易引起盗蜂,忽视箱底清扫,造成巢虫泛滥。定地养殖可采取活箱底蜂箱养殖,便于打扫清理。

5.补饲时避免引起盗蜂。标准蜂箱养殖中蜂,最好在秋季后期蜜源时,留足越冬饲料,保证安全越冬和春繁。如果在秋后因摇蜜过多,或在补饲时不注意,就会引起盗蜂,所以在饲喂时应喂大群强群,然后补给弱群。应傍晚饲喂,翌日早上观察,如果没有吃完的要及时抽取,否则白天蜜蜂取食会引起盗蜂。

四、不同类型蜂箱养殖岷县中蜂的体会

岷县蜂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科研人员在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在不断积极推广标准蜂箱活框养殖技术,一改传统落后的养殖方式的同时,正确把握岷县岷县地理、气候和蜜源植物的特点,结合岷县群众经济欠发达、文化落后的具体实际,开展中蜂蜂箱的改进、试验和示范推广,在保持传统蜂箱养殖和推广标准蜂箱养殖的基础上,研制了分层式生态蜂箱,经过对820群标准蜂箱养殖和186群生态蜂箱养殖试验、研究和观察总结,得出了不同的养殖效果。

1.传统蜂箱养殖仍然是岷县中蜂养殖的主要方式,占养殖蜂群的95%以上,这种养殖方式虽然通过保持中蜂安静的生存、发育和繁殖环境条件而保证了中蜂正常发展和生产,节约了劳力和成本,但杀蜂取蜜的饲养方式已经严重的伤害了岷县中蜂发展基础,靠天养蜂,无法管理,大大的阻碍了岷县中蜂的发展。

2.为了保持传统蜂箱养殖的许多优点,及时适应大部分蜂农因缺少文化而难以掌握新法活框养殖技术的具体实际,按照“自然造脾,上取巢蜜,下加层箱”的原则,我们研制了分层式生态蜂箱,经过试验养殖具有“管理简便,取蜜容易,过冬安全,蜂群壮大”的优点。一是管理简便,翻箱检查蜂群方便,定期打扫箱底容易,冬春补饲简便,不需要巢础;二是取蜜容易,只需在八8~9月份根据情况取蜜一两次,不需要取蜜设备,只割取上部巢蜜,不伤害下部卵虫,不会引起盗蜂;三是越冬安全,由于越冬蜂旺盛,没有破坏蜂群居住环境稳定,箱体结构紧合,保温性强,所以蜂群越冬安全,来年发展旺盛;四是蜂群壮大,由于不打扰蜂群,不破坏巢脾,给蜂群提供了一个安定温暖的生存环境,保证了卵虫蜂的正常发育和健壮生长,保证了经常是新脾产卵,保证了一定的抗病能力,所以蜂群壮大。

3.标准活框蜂箱主要是10框或者7框意蜂蜂箱,这种蜂箱仍然是我们发展中蜂养殖业的主要选择,用这种蜂箱养殖中蜂,在科学管理、生产性能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在经济许可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时,可大力发展标准蜂箱活框养殖技术,进行四季全程有序的科学管理,应用科学饲喂、人工育王、人工分群、活框摇蜜和调整蜂群等技术,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作用,产生较大的生态经济效益。

五、岷县中蜂养殖模式可作为高寒阴湿地区发展中蜂的主要模式

岷县以其高海波、阴湿寒、温差大、寒潮多等高寒阴湿地区的特征,成就了岷县中蜂特有的地方品种特性,我们在发展中蜂养殖,推广标准蜂箱活框养殖技术的过程中,不断研究试验,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应高寒阴湿地区中蜂养殖模式,并在推广应用中逐渐得到完善和健全。

1.在蜂场选择上力求达到“坐北朝南,背风向阳,蜜源丰富,没有污染”,选择林草茂盛、水质干净、环境没有污染的区域作为中蜂养殖场。

2.在养殖规模上要以适度规模的千家万户发展为方向,保持蜂群足够的蜜源,一个蜂场或者一个村庄的蜂群数量不能过大,一般在草原林地去方圆5公里范围内蜂群保持在300群左右,中药材种植农区保持在500群左右。一个养殖蜂场或农户养殖20~60群为宜。

3.在蜂箱选择上要以传统蜂箱养殖为基础,巩固基础蜂群,以生态蜂箱养殖为关键,取缔杀鸡取卵的落后养殖方式,以标准蜂箱养殖为方向,实现中蜂养殖科学化、标准化、规模化。

4.在养殖管理上,做到勤记养蜂日志,积累养蜂经验;减少开箱检查次数,保持蜂群安静稳定;使用厚板材蜂箱保证防寒保暖,注意春季保温,严防春季寒潮伤蜂,保证春繁旺盛;适时取蜜,留足越冬和春繁粉蜜,尽量不采取人工补饲。

5.在蜂种管理上,尽量使用本地蜂种,不要从外地尤其是气候比较热的地方引进蜂种,建立当地中蜂保种场,建立健全地方种质资源保护制度,在本地区域内进行蜂种交流,选育优良品种,开展人工育王,确保地方优良品种。

猜你喜欢

岷县蜜源中蜂
林下拓蜜源 蜂业上台阶
新机
甘肃省岷县城郊初级中学师生书画作品选登
中蜂保护与发展
中华蜜蜂
我国中华蜜蜂遗传资源现状
指示蜜源的导蜜鸟
遂昌县中蜂产业发展对策
蜜蜂采花蜜
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灾情快速评估及应急处置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