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分蜂的前兆与对策

2015-01-24蔡呈贵

中国蜂业 2015年7期
关键词:分蜂雄蜂王台

蔡呈贵

(上饶市养蜂协会,334099)

自然分蜂的前兆与对策

蔡呈贵

(上饶市养蜂协会,334099)

蜜蜂在蜜粉源丰富、气候适宜、蜂群强盛时,原群蜂王与一半以上的工蜂以及部分雄蜂飞离原巢,另择新居的群体活动,称为自然分蜂,简称分蜂。分蜂能扩大蜜蜂群体,是蜂群自然增殖的惟一方式。

分蜂活动可使蜂群数量增加和分布区域扩大,促进蜜蜂种群繁荣。但是,分蜂对养蜂生产影响很大。在分蜂准备期间蜂群呈怠工状态,减少采集、造脾和育虫,限制蜂王产卵,蜂群的这种“怠工”状态在蜂学术语中称为分蜂热。如果分蜂发生,将使原群的群势损失一半以上,所以控制分蜂热成为蜜蜂饲养管理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深入了解蜂群的分蜂行为,掌握促使分蜂的因素和分蜂机制,对抑制分蜂热、避免发生分蜂是十分重要的。

一、分蜂发生的时间

分蜂一般在春季发生。蜂王率领蜂群2/3的成员迁移,将“王位”让给另一只蜂王。在侦察蜂外出寻找合适的筑巢地点时,分出的蜂群在原蜂巢附近树木等高处休息。此时的蜜蜂决不会发动攻击,因为它们离巢时有充分准备,个个口含蜂蜜。

二、分蜂准备过程

分蜂的准备过程顺次包括造雄蜂房、培育雄蜂、造王台、蜂王在台基内产卵、培育蜂王等。蜂巢内出现分蜂台基后,工蜂逼迫蜂王到台基中产卵,并开始减少对蜂王的哺育,使蜂王腹部收缩,蜂王产卵逐渐减少。分蜂王台封盖前后,工蜂停止对蜂王提供王浆饲喂,蜂王腹部进一步收缩,适应分蜂时体轻便于飞翔的需要;工蜂减少出勤,停止造脾,许多工蜂聚集在巢内的空处、巢脾的上角休息。若工蜂在巢门前大量集结,呈“吊猴子”,则分蜂将在近期发生。

从筑造雄蜂房到出现新王台的时间不等,可能与蜂种、季节等因素有关,根据本人对上饶中蜂的观察,从造雄蜂房到台基中产卵大约36~50天。雄蜂封盖则起王台,雄蜂出房则王台封盖。王台中出现卵后,蜂王产卵量突然下降。蜂群中出现有卵台基后,蜂王产卵量下降一半左右。分蜂通常发生在新王出台前,多在王台封盖后的2~5天,个别蜂群早的可在王台封盖前2天,迟的可在王台封盖后的7天。低温阴雨等非正常情况下,分蜂推迟发生;高温、强群、蜜粉充足等情况下则促进提前分蜂。若长期人为采取毁台措施,蜂王在王台内产下卵后就可能发生分蜂。因下雨等外界环境不适合分蜂时,工蜂会将成熟的王台毁除,以延迟分蜂。自然分蜂在蜜蜂饲养管理中,可根据分蜂过程的发展阶段预测分蜂。

1.分蜂的早期预报

造雄蜂房和培育雄蜂是分蜂的早期预报,预示分蜂的准备活动已开始。

2.分蜂的中期预报

出现分蜂王台是分蜂的中期预报,蜂群即将出现分蜂热。以上现象还不能准确地预计分蜂发生的时间,气候变化、蜜粉源的丰富程度、群势的发展速度及蜂群的管理方式和水平,都会影响分蜂的进程。分蜂王台中出现卵,则是分蜂的近期预报。蜂王产卵已开始下降,随即就会出现工蜂怠工,一般情况下分蜂将在半个月内发生。

3.分蜂的紧急预报

蜂群中出现封盖王台,则是分蜂的紧急预报,分蜂将在1周内发生。

三、分蜂实施过程

分蜂多发生在晴暖天气7时至16时,最多发生在11时到15时。阴雨天很少发生分蜂,久雨初晴往往发生分蜂比较集中,闷热的天气易促使分蜂。

分蜂当日早晨,蜜蜂极少出巢采集,相当多的工蜂聚集在蜂箱前壁外侧和巢门踏板下。分蜂前所有参加分蜂的工蜂,蜜囊中都吸满蜂蜜。由于吸饱蜂蜜的工蜂,腹部弯曲不便,不能使用蜇刺,所以刚开始分蜂的工蜂性情温驯。分蜂开始时,巢外有少数工蜂在巢前低空飞绕,随后飞绕的蜜蜂逐渐增多;巢内部分蜜蜂开始跳“呼呼舞”,促使整个蜂群在巢内骚动起来。几分钟后,大量蜜蜂从巢门涌出,蜂王也随分蜂的工蜂出巢。参加分蜂的蜜蜂先在蜂箱门口翻孙悟空那种“筋斗云”,然后以“磨盘云”从蜂场上空移动,最后在附近选择树干或其他有一定高度的附着物结团。当蜂王进入分蜂团后,飞绕的工蜂快速落到蜂团上。稳定结团后,蜂团下方中央常内陷成空洞以利于通气。如果分蜂团中无王,结团的工蜂将飞散,从新寻找有蜂王的蜂团集结,或散团飞归原巢。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在分蜂季节采取给老蜂王剪翅的措施,以防止分蜂发生造成蜜蜂飞失。

蜂团常稳定于原地2~3小时,养蜂人应抓住此时机收捕分蜂团。此后部分侦察蜂离团寻找新巢址,然后飞回蜂团舞蹈以指示新巢方位,吸引更多的侦察蜂前去察看。当有足够多的工蜂舞蹈指示同一方位后,蜂团散开,新分群飞向新巢。途中蜜蜂打圈呈集团向前飞行,高度约3~5 m,速度与人慢跑差不多。此时,向蜂群喷水撒沙能迫使蜂群就近结团。因此,分蜂后,常有养蜂人手提收蜂笼跑步追赶。自然分出群到达新巢时,侦察蜂先落在新巢门前扇风,招引蜜蜂入巢。进巢后蜜蜂便开始在巢内造脾、出巢进行认巢飞翔和采集粉蜜,守卫蜂则在巢门前设岗。哺育蜂开始积极饲喂蜂王,蜂王卵巢重新发育,不久便大量产卵,蜂群的活动很快恢复正常。

分蜂次数与蜜蜂的群势和蜂种有关,多数蜂群只分蜂1次。分蜂发生后不久,原群王台中第一个处女王出台。一般情况下,出台后的处女王积极寻找并破坏王台,蜂群的分蜂即告结束。但是,如果蜂群的分蜂热仍很强烈,工蜂就会保护王台,不让处女王接近,同时逼迫处女王出巢再次进行分蜂。第二次分蜂常附带很多雄蜂,因处女王比老蜂王活跃,所以处女王分蜂团往往结团较高。第二次分蜂的分出群有时会在结团前因处女王返回原巢而暂时终止,参与分蜂的工蜂返巢后再度逼迫处女王分蜂。

四、分蜂的原因

促使分蜂的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和蜂群因素。环境因素是分蜂的外因,包括外界环境因素和巢内环境因素;蜂群因素是分蜂的内因,包括蜜蜂群势、蜂王状态、卵虫数量、哺育蜂数量等。此外分蜂还与季节有一定的关系。

1.环境原因

促使分蜂的外界环境因素主要是蜜粉源条件和气候条件。较丰富的蜜粉源为蜜蜂的群势发展和分蜂后的蜂群生存提供了物质条件,所以分蜂均发生在蜜粉源较为充足、蜜蜂群势增长的季节。闷热的气候能够使分蜂情绪增强,促成分蜂提前发生。巢内环境方面,蜂巢拥挤、通风不良、巢温过高、蜜粉充塞压缩子脾、供蜂王产卵的巢房不足、缺乏造脾余地等都能够加剧分蜂热程度。

2.蜂群原因

强盛的群势是分蜂的前提,这是蜜蜂与环境适应的结果,因为弱群分蜂后的分出群和原群生活力减弱。蜂王状态、卵虫数量、哺育蜂数量是相互关联的影响因素。新蜂王控制分蜂能力比老蜂王强,因为新蜂王产生并释放的蜂王物质较多。新蜂王产卵力强,使蜂群中有更多幼虫,减少或避免蜂群哺育力过剩。由于幼虫少、哺育蜂多,产生蜂群哺育力过剩,是导致分蜂的重要因素。

3.季节原因

自然分蜂与季节有关,分蜂季节蜂群普遍出现分蜂热,即使群势不是很强。在云南昆明,中蜂分蜂的季节仅限于2~4月和8~10月,其他季节即使达到8~10足框的强群也基本不分蜂。长白山中蜂自然分蜂多发生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

五、分蜂对策

从解决分蜂原因上入手,可以从根本上控制分蜂。通过对分蜂行为的观察,发现从建造台基到迫使蜂王在台基中产卵、培育新王、减少对蜂王饲喂使其腹部收缩、驱赶和引导蜂王离巢分蜂等一系列分蜂行为均由工蜂主导,蜜蜂行为往往与自身的生理发育有关,因此研究工蜂生理变化与分蜂热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研究发现,工蜂卵巢发育与分蜂行为密切相关。但蜂王存在是分蜂的前提条件,若因失王导致的工蜂卵巢发育是不分蜂的。因此分蜂机制是,在蜂群中蜂王存在的前提下,卵巢发育的工蜂导致蜂群的分蜂行为。

进一步研究分析,能够促使分蜂的原因都直接或间接导致工蜂卵巢发育。将能促使分蜂的内、外因综合归纳为蜂王物质不足、工蜂营养过剩和环境温度偏高等三个直接导致工蜂卵巢发育的因素。

1.蜂王物质不足

蜂王物质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抑制工蜂卵巢发育。蜂王物质绝对不足是因蜂王老弱,是由蜂王物质释放不足造成的,所以新蜂王控制分蜂的能力要比老蜂王强。在强群中虽然蜂王较好,但因工蜂数量多,使得每个工蜂等到的蜂王物质相对不足,同样引起工蜂卵巢的发育。

2.工蜂营养过剩

蜜蜂卵巢发育以脂肪体的发育为前提,发育的脂肪体释放卵黄原蛋白,为卵巢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在活动季节,工蜂脂肪体与卵巢发育有正相关关系。工蜂营养过剩促使脂肪体超常发育,因而导致工蜂卵巢的发育。工蜂营养过剩的直接原因是大量的蜜蜂出房,哺育蜂增多,在粉蜜充足的前提下,因分泌的王浆过剩而自耗。工蜂营养过剩的间接原因是工蜂因工作量不足,体内营养消耗少造成的。强群青壮工蜂多,外界蜜源泌蜜量不大,巢内蜜粉已贮满,又无造脾余地,工蜂不能投入采酿活动;或蜂王产卵锐减,巢内幼虫少,哺育工作减轻,导致工蜂无事可干。

3.环境温度偏高

通过对不同环境温度下工蜂卵巢发育的观察,发现低温季节工蜂卵巢很少发育,而天气较热则大量工蜂出现卵巢发育现象,这可能是因温度偏高无需工蜂大量耗能产热以维持巢温而减少营养消耗造成的。环境温度偏高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群势强盛致使巢内拥挤和通风不良;二是由于天气闷热或蜂箱遮阴不好,阳光长时间直射导致巢内温度偏高。分蜂时,老蜂王只带走少数蜜蜂,会留多点蜜蜂给新蜂王。

对于分蜂,专家们提出两种解释:一是蜂蜜生产不足,巢脾上有更多的蜂房用作产卵发育成子脾,这时蜂王产卵增加,必须通过分蜂解决。二是老王蜂王物质不足促使新王产生,新蜂王诞生,迫使老蜂王不得不离巢而去。

猜你喜欢

分蜂雄蜂王台
如何原地分蜂
观雄蜂识蜂况
中蜂自然分蜂要防飞逃
王台“智”造纺机供应链座谈会在沪召开
蜂群的雄蜂培育规律及其对蜂群影响研究初探
掌握这五招定地分蜂不再难
王台是否越大越好
夏末秋初驱杀雄蜂须及时
割雄蜂蛹经验谈
控制分蜂热 利用分蜂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