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化护理用于四肢长管状骨骨折行骨外固定支架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2015-01-24陈美蓉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6期
关键词:管状系统化优良率

陈美蓉

(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4)

系统化护理用于四肢长管状骨骨折行骨外固定支架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陈美蓉

(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4)

目的 探讨系统化护理用于四肢长管状骨骨折行骨外固定支架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8例行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护理优良率为93.18%,其并发症发生率为6.82%;对照组护理优良率为40.91%,其并发症发生率为22.73%。两组护理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化护理用于四肢长管状骨骨折行骨外固定支架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使其骨折早日愈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系统化护理;四肢长管状骨骨折;骨外固定支架治疗

系统化护理是一种以现代护理观念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并将护理各个环节系统化的新型护理方式[1]。我院于此次研究中,选择88例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分组对照法探析系统化护理用于四肢长管状骨骨折行骨外固定支架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于2014年9月至2015年4月到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88例,88例患者均与《坎贝尔手术学》中关于长管状骨骨折分类诊断标准相符合。其中,男46例,女42例,年龄为20~71岁,平均年龄为(51.03±9.38)岁;骨折部位:肱骨骨折41例,股骨骨折27例,胫腓骨骨折20例;致伤原因:坠落伤25例,交通伤44例,挤压伤15例,其他原因4例;排除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神志不清者和严重心脑肝肾等器质性病变者,88例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8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以及对照组4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部位和骨折类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系统化护理,其主要护理内容包括:①基本护理。首先,在患者入院时,要给予患者热情、亲切的接待,帮助患者以及家属尽快熟悉医院、科室环境,为患者家属解释医院的探视制度。同时,护理人员可告知患者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相关知识和治疗方法,为患者解释检查和治疗的目的、意义和注意事项,告知其医院先进设备、主治医师的多年临床经验和成功病例的预后情况等。②术前心理护理。骨折属于突发性伤病,且患者处于剧烈疼痛中,容易滋生恐惧、不安和紧张心理,同时会担忧手术安全性与费用等,护理人员要通过观察患者的语言、表情和行为等掌握患者内心情绪,并针对其不同心理反应制定系统心理调节方案,给予其有效心理疏导。另外,护理人员需准确回答患者疑问,安抚其紧张心理,为患者解释医院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③术中护理。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配合医师顺利完成手术,并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收集患者语言、表情等所传递的信息,尽量满足患者要求。④术后康复护理。首先,术后患者取仰卧位,患肢抬高30°~40°,预防其静脉、淋巴回流受到阻滞,并能缓解其局部肢体肿胀。同时还可每日使用75%的乙醇棉球为患者擦拭针孔,如果其针孔渗出脓性分泌物,则需加强抗感染处理。其次,如果患者术后疼痛较为剧烈,可适当给予镇痛剂治疗,还可采取播放幽默视频、轻松音乐或者聊天等方式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稳定患者内心情绪。再者,护理人员要保障术后患者充足睡眠和卧床静息时间,同时为患者做好皮肤清洁工作,及时为患者翻身,定时按摩等,避免其出现坠积性肺炎和压疮等并发症。指导患者学会有效咳痰及咳嗽,避免患者伤口开裂等。最后,护理人员要合理调整患者饮食结构,敦促患者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和易消化食物,特别是老年骨折患者,需通过饮食干预增强机体免疫功能。⑤功能锻炼护理。根据患者骨折恢复情况对其进行适当恢复性锻炼,在骨折康复早期进行肌肉收缩活动,增加骨折端的血液循环。在康复中期可增加大关节的活动度,在康复后期可增加患者的活动量,给予适当负重训练。同时要及时调整其骨外固定支架的松紧度,避免其发生骨折移位等。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包括生活护理、体征监测、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措施。

1.3疗效判定指标:护理优良率判定标准[2]如下,①优:患者关节愈合及复位情况良好,且活动正常;②良:患者骨折复位情况尚可,患肢缩短不足2 cm,关节活动度超过原来的50%;③一般:患者关节愈合畸形,且畸形角度不足10°,患肢缩短3 cm以内,关节活动度不足原来的50%;④差:患者关节愈合情况较差,且疼痛剧烈。护理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统计其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对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优良率:观察组优35例,良6例,一般2例,差1例,其护理优良率为93.18%,对照组优7例,良11例,一般12例,差14例,其护理优良率为40.91%,两组患者护理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患者出现创口感染1例,螺针松动1例,骨折再移位1例,其并发症发生率为6.82%;对照组患者发生创口感染3例,螺针松动2例,骨折再移位3例,针眼外渗血2例,其并发症发生率为22.7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属于创伤骨科中发病率较高的一骨折类型,随着我国交通的日益发达,其骨折发生率也呈现逐年升高的态势[3]。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容易遗留功能性障碍,为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带来较大负担,因此对于骨折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以确保患者能够顺利康复,预后良好[4]。

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系统化护理,其中基本护理可快速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增加患者对自身疾病和手术的了解,使得患者对接下来的检查、手术等做到心中有数[5];术前心理护理可缓解或者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反应,提升其治疗依从性与治疗信心[6];术中护理便于护理人员掌握患者具体病情,一旦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可及时予以对症处理,保证患者手术治疗的舒适度和安全度;术后康复护理不仅能减少患者疼痛,还可防治其并发症,保证其营养支持;而功能锻炼护理则能有效促进患者骨折早日愈合,缩短其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我院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常规护理,实施系统化护理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其护理优良率,是行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理想护理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1] 王新景.3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系统化护理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9):106-107.

[2] 陈丽萍,黄海花.早期系统化护理在伤锥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0):7-9.

[3] 陈杨芳.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3):4116-4119.

[4] 严素敏,韩月明,吴惠冰,等.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手术的护理[J].海南医学,2010,21(3):147-148.

[5] 周莉,孙志红.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骨折的护理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304-305

[6] 先玲.单侧外固定架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护理体会[J].湖南中医杂志,2011,27(1):71-72.

R473.6

B

1671-8194(2015)36-0236-02

猜你喜欢

管状系统化优良率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肾脏黏液样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道
浅谈管状骨架喷涂方法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系统化研究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汽车供应链品质的系统化持续改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