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苯磺酸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冠心病合并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2015-01-24鲁叶弘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6期
关键词:苯磺酸优良率氨氯地平

鲁叶弘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1)

苯磺酸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冠心病合并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鲁叶弘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1)

目的 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冠心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71.11%,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T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LDL-C(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冠心病;脑梗死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中老年慢性疾病,主要指的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腔阻塞或狭窄,引起的心肌缺氧、缺血、坏死导致的缺血性心脏病。且随着病情发展,常合并脑梗死,增加患者病死率。脑梗死是一种以脑血栓为主且在多种因素下造成患者脑部血液供应发生障碍,从而导致脑组织缺氧、缺血、坏死,并发生神经功能衰退的疾病,其中脑动脉粥样硬化为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因素[1]。为了研究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我院选取收治的90例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与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现将其相关报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最大年龄80岁,最小年龄41岁,平均(62.71± 3.12)岁;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最大年龄79岁,最小年龄43岁,平均(63.15±3.34)岁。本次所有研究对象均满足2007年ACC(美国心脏病学会)制定的冠心病相关诊断标准,且经冠状造影检查,结果显示超过1支心脏主干血管狭窄>50%;均满足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且经MRI或头部CT检查证实。排除心脏瓣膜反流、心肌炎、心力衰竭、糖尿病及恶性肿瘤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根据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凝聚、氟桂利嗪改善脑循环、硝酸异山梨酯片扩冠等常规对症治疗,且均暂停服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对照组患者口服5 mg苯磺酸氨氯地平,1次/天,每晚晚饭后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口服20 mg阿托伐他汀,1次/天。且叮嘱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禁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情绪稳定,且戒烟酒,遵医嘱用药。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后进行效果评价。

1.3疗效判断[2]:治疗前后,分别在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并采用血脂自动监测仪对两组患者T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LDL-C(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进行分析。治疗后,患者脑梗死发作次数少于20%,并且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可视为优;患者发作次数、药物消耗量少于20%~50%,并且静息心电图改善超过50%,可视为良;患者病发次数、药物消耗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静息心电图无明显变化,可视为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本次观察数据选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比较:观察组优28例(62.22%),良14例(31.11%),差3例(6.67%),优良率为93.33%(42/45例);对照组优17例(37.78%),良15例(33.33%),差13例(28.89%),优良率为71.11%(32/45例)。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前,观察组TC为(5.21±1.06)mmol/L,TG为(1.51±1.09)mmol/L,LDL-C为(3.88 ±1.10)mmol/L;治疗后,观察组TC为(4.71±1.11)mmol/L,TG为(1.01±0.09)mmol/L,LDL-C为(3.09±1.11)mmol/L。治疗前,对照组TC为(5.24±1.07)mmol/L,TG为(1.53±1.08)mmol/L,LDL-C为(3.86±1.12)mmol/L;治疗后,对照组TC为(5.24± 1.12)mmol/L,TG为(1.51±0.09)mmol/L,LDL-C为(3.85± 1.13)mmol/L。治疗前,两组患者TC、TG、LDL-C等血脂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等血脂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冠心病、脑梗死均为中老年患者常见疾病,是中老年患者致残、死亡的主要病因。现阶段,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活压力不断增加,且饮食中以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为主,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持续增加,从而增加了冠心病及脑梗死的发生率。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是冠心病患者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常产生的一种合并症,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该疾病产生的主要因素,因此在临床治疗中,稳定斑块、降脂以及减轻患者血管内皮损伤是防止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持续发展及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主要内容[3]。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71.11%,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后,观察组血脂水平改善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在治疗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更高。其中苯磺酸氨氯地平是第三代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可充分与带负电荷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膜进行结合,从而延长其血管平滑肌细胞L型钙通道的阻滞作用,可有效抑制人体内血管内皮的炎症水平,避免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及增殖。并且根据相关报道可知,苯磺酸氨氯地平和阿托伐他汀具有理想的协同降脂作用[4]。

阿托伐他汀是一种HMG-CoA(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抑制剂),通过发挥对HMG-CoA还原酶的抑制作用,可有效减少患者肝细胞合成以及储存的胆固醇,从而加快LDL-C的代谢速度,改善患者血脂的作用理想[5]。阿托伐他汀药物起效快,口服后1~2 h内血浆浓度即可达到顶峰,主要经肝脏代谢。除此之外,阿托伐他汀还具有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稳定斑块、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抗炎以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阿托伐他汀抗炎作用显著,主要是由于其能够和单个核细胞上的特殊表位进行结合,从而促进参与炎性反应的细胞因子、组织相容性复合物以及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下调,发挥其抗炎作用,从而延缓或逆转患者粥样硬化病变。因此,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可有效保护患者心肌,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脑梗死,协同作用良好,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脂水平,提高其预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1] 梁斌.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4):3627-3628.

[2] 陈慧慧,赵勇,李丛,等.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652-4655.

[3] 蓝希堂.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并高血脂效果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4,34(2):216-218.

[4] 章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MT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51(25):69-70.

[5] 饶世俊,施陈刚,苏微微,等.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心律失常的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7):1231-1233.

R541.4

B

1671-8194(2015)36-0075-02

猜你喜欢

苯磺酸优良率氨氯地平
重烷基苯磺酸的生产与工艺研究
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及对舒张压的影响分析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氨氯地平引起嗅觉和味觉丧失一例
HPLC法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中的基因毒性杂质对甲苯磺酸乙酯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
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