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急诊手术治疗分析
2015-01-24刘永斌
刘永斌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第一人民医院,辽宁 锦州 121400)
据相关医学方面文献报道,针对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中,可以对其应用急诊手术救治措施,能够依据患者休克、脑疝等级的不同,给予不同急诊救治手术,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对近年医院收治58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急诊手术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针对在医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58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符合临床相关疾病诊断标准,依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9例)、对照组(29例)。在观察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中,男性有13例,女性有16例,患者年龄在50~80岁,平均年龄为(66.5±10.3)岁;对照组中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男性有12例,女性有17例,患者年龄在50~80岁,平均年龄为(66.5±10.3)岁;两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资料对比,没有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中,对患者应用常规手术进行治疗,手术时间在患者伤后2~8 h内,平均4.8 h;还对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骨窗前界至额极,下界平颧弓,后达乳突,向深部咬除蝶骨嵴;对临床手术中,还应用常规额颞瓣开颅术,可以在单侧幕上去大骨瓣,实现颅内减压,并在清除血肿后,结束手术。观察组中,应用急诊手术治疗,术前,可以针对患者病情分型,迅速做好手术前的准备,为患者建立有效通气循环,并针对合并脑疝患者,保证患者脑供血、供氧。其次,做好抢救室紧急减压工作,缓解患者脑组织缺血与脑干受压,颅骨钻孔的快速颅内减压。同时在急诊手术治疗中,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时,可以先行保守治疗,并对患者进行急诊头颅CT扫描,为患者手术提供依据。最后,对患者进行急诊手术,对于手术切口选择,对于顶枕部血肿患者,用“U”形切口;对骨瓣基底部中颅窝底患者,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切口;急诊手术中骨瓣处理使,对于顶部、后枕要在旁开正中线矢状窦以及横窦,将骨瓣置在左腹皮下埋复用;可“T”字弧形切开硬脑膜,清除颅内血肿及坏死脑组织,使闭锁的脑池及导水管开放,以达到急诊手术治疗目的。同时,评价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手术疗效。
1.3 评定标准: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可以依据GOS预后评分,将临床患者治疗效果分成五级:Ⅰ级:死亡;Ⅱ级:植物生存(仅有最小反应,如随着睡眠/清醒周期眼睛能睁开);Ⅲ级:重度残疾(清醒、残疾,日常生活需要照料);Ⅳ级:轻度残疾(残疾但可独立生活;能在保护下工作);Ⅴ级:恢复良好(恢复正常生活,尽管有轻度缺陷),评定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Ⅴ级+Ⅳ级+Ⅲ级)/总例数×100%。同时,在患者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对比两组患者存活率,评价患者预后。
1.4 统计学处理:对于本次研究结果处理,可以采用统计学SSPS20.0版本软件,其中对于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且以结果P<0.05来表示具有统计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手术疗效对比:观察组经急诊手术治疗后,患者临床疗效较高,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0%;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其中对照组患者中Ⅰ级3例、Ⅱ级6例、Ⅲ级2例、Ⅳ级8例以及Ⅴ级10例;观察组患者中Ⅰ级1例、Ⅱ级1例、Ⅲ级5例、Ⅳ级10例以及Ⅴ级12例。
2.2 对比两组手术治疗预后效果:对于两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术后随访,观察组患者术后存活率高于对照组,患者预后情况良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患者中存活19例,存活率为65.5%;观察组患者中存活24例,存活率为82.8%。
3 讨 论
研究指出[1],对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在临床中,由于其天幕裂孔疝中颞叶的沟回嵌顿不可以复位,导致患者脑干受压,在临床中,可以应用急诊手术措施,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血性脑脊液续引流,避免天幕裂孔疝中嵌顿组织对患者大脑后动脉压迫,改善患者临床疗效。重型颅脑损伤,在颅脑损伤人员中,亦会出现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异常,以及发生应激性的消化道系统病变,也可以导致其伤后并发融合性支气管肺炎,这些均能够增加伤者死亡概率。针对观察组中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采用急诊手术措施进行治疗,较对照组临床常规手术治疗疗效存在差异(P<0.05)。急诊手术措施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存活率,提升患者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充分证实,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临床治疗中,依照患者临床实际情况实施急诊手术,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1] 梁俊文.颅脑损伤患者失血性休克合并脑疝实施急诊救治的临床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5):2204-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