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5-01-24吕子旭
吕子旭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辽宁 盘锦 124200)
结合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从治疗的角度来看,其关键在于恢复跟骨正常解剖形态,传统的治疗方法不仅在解剖复位的恢复上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发生跟骨畸形的可能性比较高,因此治疗效果很难得到保证;基于此,为提高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效果,我院就将以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术为研究对象,采用实例分析的方式探讨其在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收获,现将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5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CT诊断均确诊为跟骨关节内骨折;入选本次研究的患者均排除凝血功能障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24~61岁,平均年龄(35.9±3.1)岁;致伤原因主要包括:高处坠落跌伤9例,交通意外致伤35例,其他伤6例。
1.2 治疗方法:首先,所有患者均通过CT检查,以确定骨折关节面的损伤情况和骨折移位的情况;在手术开始前可使用冰袋对致伤部位进行冷敷,还可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对其使用消肿药物或止痛药物;在确定患者无手术禁忌证[1]后,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具体的手术操作:首先,对患者实施硬膜外全身麻醉,将患者置于仰卧位,再对其行常规消毒铺巾处理,并于患者的足背外侧作手术切口,切口远端为跟骨的前外侧缘,逐渐向后下方以弧线状延长,到脚踝下方约2.5 cm,然后适当的向后上方进行延长,直到脚踝外侧1~2 cm处[2]。然后将该部分的皮肤和皮下组织逐层切开,直至骨膜;掌握患者骨折线的走向和骨折位移的情况,在直视状态下将小的骨膜剥离器插入骨折线内,恢复关节面的平整。然后将2枚克氏针以自内向外的方向穿过后关节面软骨下骨质,对其进行固定。在手术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要尽可能的纠正和修复Gissane角和Bohler角。最后将克氏针截出,残端留于皮外,将其控制在1.5 cm后进行弯折处理,将切口进行逐层缝合处理,并留置引流管,使用石膏进行固定。手术完成后为保证治疗效果,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抗生素及消肿药物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比较5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Gissane角和Bohler角及6个月后的骨折愈合情况(患者受伤部位无明显的压痛,经X线片检查骨折线模糊)。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整体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取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来检验,采取q检验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P<0.05表示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差别意义。
2 结 果
经过资料整合,本组患者治疗前Gissane角为(102.3±3.1)°,治疗后为(135.2±3.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51.3812,P=0.0000);治疗前Bohler角为(12.1±1.3)°,治疗后为(3.8±2.1)°,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3.7628,P=0.0000)。经过术后随访,本次研究所选取的50例患者,术后骨折愈合率为100.00%,治疗效果达到预期。
3 讨 论
就临床治疗来看,在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的临床治疗中,具体可以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从临床治疗的角度来看,保守治疗最大的不足在于无法很好的恢复租股关节面的解剖关系,而且患者在治疗后多会出现疼痛乃至畸形的情况[3];手术治疗则根据治疗方法可以细分为多个类型,本次研究所采用的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术是临床上使用的相对较多的治疗方法,结合本次研究来看,该治疗方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操作难度小、复位良好、患者康复快;结合本次研究来看,5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Gissane角和Bohler角差异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且术后随访,患者的骨折愈合率达到了100.00%,这也从侧面体现了该治疗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研究结论,在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术进行治疗患者骨折愈合状况良好,该方法经过临床试验认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值得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借鉴和推广。
[1] 姜泽威.异形锁定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跟骨骨折SandersⅢ、Ⅳ型的临床观察[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
[2] 路锋.切开复位跟骨板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3.
[3] 吴子龙.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术配合中医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分析[D].长沙: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