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多维化的语文课堂教学
2015-01-23易华明
易华明
在高考的指挥棒和现实教学环境的压力下,“减负”和新课程改革似乎成了一纸空文、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填鸭式的教学以及沉重的课业负担,仍能大行其道,改观不大。如何让高中语文课亮丽起来,我们需要怎样改进呢?依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多维化的语文课堂教学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一、游戏式
游戏式也叫“寓教于乐式”,就是教师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或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某种知识和技能,并且自然而然地应用它。我们知道,玩是孩子的天性,若能在玩的游戏中获得知识,是两全其美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比如,在讲授鲁迅先生的《药》时,为了学生更好地体悟其中“个性化的语言描写”,笔者指定五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并允许他们用本地方言进行对话,其中扮演“康大叔”的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其滑稽的表演、搞笑的语言,引
得其他学生哄堂大笑。在笔者讲授戏剧单元时,基本上是让学生发挥他们的表演天赋,去扮演戏剧中的人物,让他们去体悟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教学效果很好。
高三字音复习历来都枯燥乏味,课堂效果很不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稍作变化,举行“找错别字大比武”的竞赛活动,并给予糖果的物质奖励。再如,近期大热的智力娱乐节目《汉字听写大赛》《中国成语大赛》等,教师也可引进课堂。这些都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二、实践式
所谓“实践式”,其实就是把课堂语文搬到课堂外,走向社会,发挥语文工具性的作用。例如,在春节后开学初,教师可以特意安排一节有关“对联”的知识课,但不必按部就班地急于讲授,而是要求学生大量搜集各家各户张贴的春联。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感性认识,调动了参与意识。还有,针对现今社会语言的不规范,教师可以发动学生走街串巷,清理“文字垃圾”,并要求学生向社会民众宣传用字的规范性。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语文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并且让学生认识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文化是个有思想的生命体。
三、放鸭式
顾名思义,教师就是放鸭人,学生就是这群鸭子。放鸭人不让这群鸭从水域中游上岸或者走进农民的庄稼地,即鸭子在既定的区域内自由畅游。《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注重学生对书面知识的表面化学习,学习形式僵硬化,没有思维的拓展,不能举一反三,不能对知识灵活运用,学生的学习是空洞、乏力的。
比如每个星期一下午语文课上,笔者会组织学生看报读刊,看《语文报》《语文天地》,这已成了惯例,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必修课。然后,要求学生谈谈他们看报读刊的感受和心得。学生十分踊跃,纷纷发言,各抒己见。这是针尖对麦芒的较量,真可谓一针见血,针锋相对。这种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也扩大了他们的视野和境界。智慧在这里碰撞,思想在这里闪光、交汇。当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的作用,让学生进行主题阅读,并即时给予他们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这里被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在这里被挖掘。
四、探究式
探究式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控制问题的学习方式。具体地说,探究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性的情境或途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设能力,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俗点来说,就是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任务,分成组别,形成竞争意识,又让学生发挥集体优势,群策群力,团结互助。他们可以在图书馆翻阅资料,网上查阅资料,分工协作完成。
如进行学生间演讲比赛或浅显的学术报告讲座,也可对乡土文化或者乡土历史人物进行了解和挖掘。不一而足,一句话,知识在探究中被获得,思维在探究中被发展,素质在探究中被提高。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教师不陷入高考压力的泥淖里,抱着求新求变的心态,明确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管理者与引导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参与者和实施者。摈弃那种师者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狭隘思想,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一定能够让高中的语文课亮丽起来,精彩起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