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小说类作品教学导引刍议
2015-01-23李娜
李娜
《断魂枪》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是老舍写得很精彩的短篇小说,小说讲的是三个拳师的故事:一个是沙子龙,保守愚顽,会六十四路断魂枪,威震西北,没遇见过敌手;一个是沙子龙的大徒弟王三胜,鲁莽气盛,一身武艺,只能去摆场子、混日子;一个是孙长者,武林名家深藏不露,刚直锐进。三个人物性格各异,反差极强,练武之人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外形和动作,所以,作者在小说中没有多少人物心理的描写,连对话也很少,很简练,在对比烘托中,沙子龙的形象跃然纸上。
一、作品标题意蕴解读
标题是小说的眼睛,是作者展露思想的窗口,在形式上常起到线索的作用,内容上常能蕴涵小说的主旨,分析标题要从全文入手,发掘标题的意蕴,也只有这样,才能走进作者的内心,去感悟作者试图通过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
以《断魂枪》为例,“断魂枪”魂断何处?中华武术本有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沙子龙创出五虎断魂枪,20年功夫,“神枪沙”名头响亮。可如今几声洋枪,几发炮响,“东方的大梦”忽然惊醒,“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而国术还没被革命党与教育家提倡起来”。我们的民族魂似乎已经断了。《断魂枪》创作于1935年,清朝末年,辛亥革命的前夕,大中国的风貌正处于一个“断魂”时代。所以“义气与声名,连沙子龙,他的武艺、事业,都梦似的变成昨夜的”。面对这样的一种环境,有责任的作家总有他的思想,老舍是一个具有批评意识的人,这种意识更多地体现在其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担忧、一种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上。
在教学中,和学生一起探究标题,要审视作品的年代,看作者的生平,让学生在脑海中想象出那个时代的状况,想象作者的心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小说的标题产生共鸣。解读标题除了了解作品出笼的过程,更要从作品本身去寻找标题的意蕴。
二、作品的影响探究
探究作品的影响,不仅是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对作品产生认同感,更重要的是知道作家的责任感,正如老舍所说,小说的第一任务是创造人物,其次才顾及故事,塑造不出活脱脱的人物,光有故事,是很难成就小说的,打虎的故事有很多,武松却数第一,贵在人物的形象,故事的惊奇,不如人与事的亲切。《断魂枪》选取了一位末路英雄,在平凡的故事中,看出他特有的意义,对事事都探求其隐藏着的真理的习惯:“龙旗的中国也不再神秘”,国术要提倡,可是政府“倡”不起来,“今天是火车、快枪,通商与恐怖”,我们受尽的是外侵的屈辱。
《断魂枪》讲的是没落一代对于曾经的辉煌的追惜及对未来的迷惘。所以,作品一经发表,有的认为讽刺那些守旧、思想古板的人,有的认为是暗示着清朝当时闭关锁国的政策的愚昧,有的认为是“不传”断魂枪绝技,是一种与时代抗衡的保守心态。多种解读,反映了不同人的不同立场和视角及其所处阶层的利益和心态,显然,老舍对沙子龙形象的塑造是成功的,所以才会产生这么大的争议和影响。
三、作品的创意思辨
高中语文教学,不能人云亦云,教师要有自己的思想,作为学生,要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章,发表与众不同的看法。老舍的小说常常选择简单平凡的故事,通过对人生的解释,使小说成为社会的指导者。小说中人物的话语要符合故事的发展,更要符合书中人物的性格,小说中一草一木一虫一鸟都须有它存在的意义。对于这些责任,这些寓意每个人“取点不同解不一”,只要学生有理有据,我们都应给以坚决的支持。
如学习《断魂枪》之后,笔者设计了两道题目:
1有人说,《断魂枪》就是讲了一个小故事,平平常常的,就那么回事;也有人说,这篇小说,要细读要体味,才能知道其中的意蕴是如何的丰富,请结合你对《断魂枪》的理解,说说你的看法。
在解这一道题时,有的学生说,《断魂枪》表面看写的是小人物、小故事,深入研究其背后的故事,却发现代表着社会大背景、发展大道理。吸引人的主要不是故事,你要说故事没多少完整性,但人物的形象却生动,这就是《断魂枪》的魅力所在。有人说,文章中的“不传”可以有多种不同解读,可以解读为人物的不同心态,如可以解读为与时代脱节,也可以解读为投机之道与时代的转换相一致,也可以把沙子龙看成时代悲剧的孤独英雄。有的同学从“沙子龙”联想到中国的三国时忠勇双全的常胜将军赵子龙,“沙子龙”好像是“杀子龙”的谐音,龙是中华的图腾,洋枪洋炮否定了我们的信仰。断魂枪——魂断中华。
2断魂枪是以比武为主要故事情节的,如果以“比武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在解答时,有的学生说,如果以“比武的故事”为题,当写为何比、如何比、比的结果如何,就像“枪挑小梁王”一样,而对沙子龙来说,过去,武术曾经让他有好的生活、好的名声。如今,武术则成了他的信仰、他的追求。但是“门外立着不同面色的人,枪口还热着”,快船大炮首先挑战的是中华武术的权威性。“月棍年刀一辈子枪”,枪乃兵器之王,变化莫测,在冷兵器时代最是厉害不过,象征着精华内敛的中华武魂。现在呢,一粒小小的子弹都可以穿透那密不透风的盾牌,武术,还有存在的价值吗?“神明全不灵了啊!龙旗的中国也不再神秘”,这就是作者对社会的深入思考和强烈的民族意识,由此看来,以《断魂枪》为题更妥帖些。
学生的解答远不止这些,他们说的不一定全对,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说得有理有据,不对的地方,我们教师可以激励,可以扶正。但如果每个学生只知道墨守成规,那么“断魂”的就不止是沙子龙的枪了。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解类似的题目时,要注意让学生通读全文,弄懂文意。要让学生选准角度,以小见大;要紧扣文本,有的放矢;要结构清晰,言简意赅;解题时要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接着分层论述自己的观点,第三步是总结自己的观点。在答题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必须尊重文本,不能就题解题、断章取义,最怕的是只摘取词句,把关键材料或关键细节放在了一边。有的答案缺少针对性,缺少个性,有的“多元无界”,走向了胡思乱想,还有的没有健康的积极的价值观,这是我们引导和解答过程中都要注意的问题。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小说的解读绝不能仅仅局限于以上所述,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说类课文教学的导引有其独特性,有规律可循,绝非盲人摸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多加研究,带领学生充分感悟,领会小说的主旨。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用心揣摩,仔细研究,一定会帮助学生养成发现的慧眼,促使他们有更多的发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