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遇见深秋,一场纯粹的手工之旅
2015-01-23
我们在苗栗卓也小屋学习植物染,作业快完成的时候,工房里不断传出哇哇哇的赞叹声——每一块布都那么美。即便是生平第一次接触染布的同学,也会有惊艳的作品。天然染料在棉麻布面上呈现出有控制的意外,我想这就是大自然的恩赐吧。
——作家 宁远
我想,生命中最美好的事,便是那些机缘巧合的相遇。或许,彼此只有一面之缘,但往往会留存一辈子的惦念在心中。
十月末的宝岛,依然很温暖。有幸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到台湾,开启了一段手工之旅。
手工艺的朴素真诚之美,洋溢在我们路途中的每一处。每一个手工艺品都散发着它的真诚,讲述着它的故事。我为之惊叹,我发现当你把做好事业看成是一种使命、一种责任的时候,你会千方百计去改变现状。当你立志把最好的产品留给客户,留给需要的人时,你不再迷惘。
坚持让人读书,一定是最美最舒心的事业。但怎样让读书融入到生活中,我想照搬别人的东西未必适合自己,因地制宜反而最实用。好比当年中国园林界引种国外的彩叶树种一样,到了中国那些彩叶树种都不变色了,原来是水土不服,气候不适合。所以,我一直认为,最民族的,最本土的,才是最实用的,生命力最强的。
——见山书院主人 廖芸
我们在日星铸字行,参观世界仅存的中文活字印刷书局,铸字师傅为我打开一卷刚刚印好的《心经》。赭黄老纸,端庄的繁体字,27列横轻竖重的宋体字,就像260位老僧面对10尊菩萨,活脱脱地从纸面长出来,满心虔诚地宣诵佛号,莲座端详,梵香缭绕。
还有食养山房的美食、美器、美味和美景,阳光在最合宜的时辰照进来,为茶盏和插花打上优雅的剪影。注入真情的手工是如此美好。那些器具、食物、陈设,带着匠人或设计师的掌纹、体温、微微的汗渍和默默的心事,在我们注视、抚摸它们的那一瞬间,会和我们产生心灵交汇的感应。
我希望宫玉也可以这样,让客人在穿上衣服的同时,拥有我们在这件作品上存留的那段时光和彼时的心思。想象我们编织的时候,刺绣的时候,裁剪的时候,感受到自己被期待,被赞美,被阳光照耀的美丽画图。然后,成为他们衣橱里的最爱。
台湾行对我来说是一场破茧之旅。我获得信心,能量,灵感。我将改变,我已启程。
——宫玉服装工作室总设计师 宫玉
台湾行,最让我感触的是台湾的人,他们心里守得住寂寞,才常驻繁华。
坐在卓也小屋吃早餐的时候,听到窗外有鹅的叫声,我推开窗子,看见几只鹅从我眼底下游过去,忍不住就掉下眼泪了。我在这里明明是身处异乡,却生出了一种回到故乡的感觉。卓也小屋的老板说,“我就是想做一间台湾特色的民宿,就像我小时候的那种乡村生活。”那个早晨,我坐在窗边,看着卓也小屋的一切,发自内心地感谢台湾这些坚守传统的人,他们留住了我们的根。
——水彩画家 yoli
这次手工之旅最让艾晴激动的就是和那些艺术家面对面交流,细细品味他们的话、他们与众不同的艺术造诣,感受天马行空的创意理念,但更重要的是被他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那一份执著所感动。在全民文创的台湾,艺术家受到极大的尊重,让他们有途径、有舞台去给广大民众的生活带去各种美好。
——艾晴手贺创始人 乔晴
行走之于我,常常不需要主题,说走就走,一个人走。但这次,我从心底选择了一群人,因为我确信,这群人,一定有相同的精神内核,至少是一群捍卫梦想的人。
这一群人带着光。他们很年轻,年轻到一花一草都能引发惊叫,但绝对是带着朝气与发自心底的由衷,没有一丝造作。每个人都在用赤子之心诚恳地做自己,但又随时在世界的中心。
都说真正的旅行,不在风景,更多的是在路上遇到未知的自己。于是,用手机镜头记录了偶然路过镜头的他们,借以完整自己。这些片断和掠影,是风景里的他们,也是我心里的他们。
——手工爱好者 如是
回想起旅行第一天集合时大家三三两两地做着自我介绍,有的说“我是做服装的”,有的说“我是做手工布艺的”,有的说“我是做手贺的”,我的介绍则是以一个冷笑话开始“我是坐办公室的……”真的好喜欢这个团队,一路上在他们身上我仿佛看见了各种自己,正如远说的一样,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遇见什么样的人!
以前的我喜欢画画,后来慢慢变得浮躁,不想动笔了,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感受仿佛都交给了智能手机。
台湾归来,我学会了放下手机;学会用眼睛和手去感受这个世界,观察落叶的树,观察娇艳的花,观察一朵云的变化;学会拿起画笔,把时间都留给颜料和画纸。想到这里,我不禁微笑着给自己一次掌声鼓励……
——爱手绘的高校老师 米米endprint